求生欲
文:Recycler
108/318.1177
《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有一难没有妖怪。灭法国国王要杀一万个和尚,还差4个就了却心愿。唐僧四人来到城门前,听说杀和尚,便乔装打扮一番进城了。乔装打扮这个词很有意思,也就是用布蒙住头,不那么明显的看出是和尚罢了。唐僧为了西天取经,不得已暂时放下和尚的身份。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成大事者,偶尔也要放下执念,甚至背向而驰。
顺着这个西游记灭法国杀和尚的故事,查找了一下历史资料。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皇帝杀和尚的事,俗称“三武一宗灭佛”。归根原因,是僧侣的数量太多,念念经,饿了就出去找吃的,甚至有善男信女送吃的。不用风吹日晒的种地,自然会吸引一些底层的人们归依。僧侣多了,没有人实干,皇帝急了,就开始灭法。态度好的,劝僧还俗,寺院公用。态度不好的,烧寺毁经杀僧。从现在看到的是寺院僧众兴盛。那,如何度过这四劫呢?
历史上被灭掉的宗教,数不胜数。能留存至今,必有其合理之处,必有其适应时代的特征,必有其求生的本领。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的,要不断的修行,种善果,才能得到福报。如何修行如何种善果,每本经书所说的方式都不同。有的需要斋戒,有的需要念经,有的需要打坐,有的需要苦行,有的需要自食其力。多种形式的成佛途径,总有一款适合大众,这也是佛教能留存下来的重要的原因。
暂时的伪装自己,暂时的避开风险,暂时避开权力斗争,就像唐僧四人乔装打扮一番,便是对权力的让步。信仰再重要,佛经再伟大,也拧不过权力的双手。
方孝孺,大家,就是一根筋,不写圣旨,结果,诛十族。可惜了一身学问,可惜了文化没有开枝散叶。《一千零一夜》梁文道的讲书节目,很不错。简短的时间了解书籍故事大概,并能感受到梁老师的读书感悟。有一期节目,好像谈到了某些组织群体,当然是中性偏负面的情绪。突然意识到问题,立马把某个组织单独排除在外。好吧,尊重梁老师的求生欲,为了能多听几期节目,准许梁老师偶尔的明哲保身。
历史上,有学问的人很多,有信仰的人很多。但是留下大名的却是不多。一部分做文学做到登峰造极,成为开山鼻祖,其求生欲可以强烈,适应环境,传播思想。一部分学识高于常人还没到自创门派的地步,只有通过执迷,舍去生命,来求全自己的名声。关键的一点,不给皇上写圣旨是大事,不为县太爷服务,相对就成了小事。事越大,舍生才能留名。历史对于个人来说,留不留名又有什么用,“钱”最早是谁发明的,我们连名字都不知道,今天我们不是依然热衷于花钱。知道了又能怎么样?有钱的爱,没钱的恨。其他也一样。
再回到梁老师那里,不光是梁老师,还有很多人,很多偶像明星作家富豪。我们自然希望他们能坚持自己,唱自己想唱的歌,写自己想写的字。我们之所以喜欢这些人,就是因为他们替自己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有一天,因为求生欲而改变了歌词内容,为了文章观点向某些组织道歉。那就原谅他们吧。在信仰和生存选择面前,开心就好,兴许忍辱负重能成为圣贤呢。
~~~~~~太长不看~~~~~~~~~
简版:不是常说,活下去,才能创造奇迹。
~~~~~~~~~~声明~~~~~~~~~~
欢迎交流思想。
谢谢您的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