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58806/1396b5a6e619b82d.jpg)
昨晚散步,我和peter在操场上跑了两圈,打完电话的peter爸才姗姗来迟。peter同学忽然兴致勃勃且大声的说:“真希望时间快点过去啊!”
“为什么呢?”我配合地问。
“20年后,我也长得和爸爸一样高,长出胡子了,我也是一个爸爸了。我一定善待我的孩子。”
“我一定不呵斥我的孩子,会细心地和他说话。”
“我一定不催促他快点快点,会耐心地等待他。”
“我一定不和同事打半个小时的电话,而不理孩子。”
“我一定按时看我的父母,不让他们寂寞。”
“真希望20年快点过去呀!”
我忍不住笑了,Peter爸爸在一旁尴尬不语,走了一会儿,peter爸爸说:“我小时候也有一个愿望。我要是成了爸爸呀,一定给我的儿子买钢琴、买电脑、买小蝈蝈,带他到处旅游,送他去上夏令营。我一定尽我的全力给他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我一定最用心地爱他。虽然我也可能做得不到位,可是我也会不断学习。也请他原谅我做不到的地方,毕竟我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呀!”
“知道了,不过,我当了爸爸一定比爸爸强!”
“嗯,我还是希望那一天晚一点到来啊!”peter爸爸说。
于是,父子俩又愉快地交流起来了。这种状态,一个月前还无法想象呢!
那时,peter对爸爸的言语极为敏感,说不上两句就要吵起来,不是气哼哼地夺门而出,就是嚎啕大哭。(哎呀呀,我家儿子真的很爱哭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以为一方面是爸爸陪儿子的时间不够,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亲密度和信任感,威严有余,亲切不足。因此,即使是建设性的意见,他也听不进去,反而以为爸爸是在嘲讽他。另一方面,孩子处在青春期前期,正是打破偶像的阶段,自然就想彰显自己的能力,可偏偏能力还不够强,于是就受不了风吹草动。哪怕是正常的交流,也无法耐心地听下去。比如爸爸爱讲他自己小时候的事,peter就会把耳朵堵上,摆出衣服不耐烦的样子。那段时间,我简直成了救火队员,安抚这个那个又气起来了,简直痛苦不堪。
幸而peter爸爸也不是固执己见的人,在我反复沟通后,我们达成了一致,一起学习育儿书籍,改变对孩子的态度。爸爸增加了陪玩的时间,每到周末骑车、滑板、健步走不亦乐乎;父子增加了交流的时间,每晚睡前都要对某个议题探讨一二;特别是儿子最喜欢的编程,爸爸也买来书籍陪练陪点赞。
一个月下来,孩子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是一点就着,而是能够沟通,愿意对爸爸说出自己的想法,也能听得进去爸爸的意见了。所以,才有了昨晚父子间的幽默交流。非洲有句谚语,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举全村之力。诚不我欺也!
希望20年后,儿子能记得他说过的话,真正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爸爸。那我们今天的努力就没有白费啊!
【日更4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