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悲观正在流行
人类面对许多无法控制的事件时,经常试都不试就放弃了,这叫习得性无助。随着社会压力和竞争的不断加剧,陷入悲观甚至抑郁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是大人,甚至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出现悲观和抑郁。
这是为什么呢?
【2】父母教养误区
现在大部分家长已经接受孩子要鼓励的观点了,但是鼓励的方式却值得商榷。咱们似乎太重视孩子的感受而忽略了孩子的所作所为,让孩子“感觉满意”并不是真的满意,快乐不是一种可以与我们所作所为分开的感受,除了正确的行动,以及带来的成就感,快乐是无法从其他任何形式中得来的。咱们需要的不是鼓励孩子“感觉满意”,而是教导他们“表现满意”的方法。要让孩子通过获得掌控感形成乐观,必须先让她经历失败、心情抑郁以及不断尝试直到成功为止。
那么,孩子是个乐观者吗?
【3】乐观还是悲观
悲观的孩子认为坏事是来自自身个性上的缺点,是不可改变的,而乐观的孩子则认为坏事是心情及其他短暂、可改变的状态。这个观点和《终身成长》中的成长式思维和固定式思维如出一辙。在批评孩子或当着孩子的面批评自己的时候,要影响孩子形成乐观的解释风格:首先,准确,其次,指出具体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而不是归咎到个性、环境等不可改变的因素上。
可见,乐观跟父母的影响有关,还与什么有关?
【4】乐观从哪里来
悲观有四个来源:基因,父母的悲观,从父母或老师那里得来的悲观型批评,掌控感和无助感的经历。咱们无法改变孩子的基因,但可以改变资深的悲观,改变批评孩子的方式,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与孩子具有掌控感的经历,也可以直接教导孩子习得乐观的技巧。
该怎么教呢?
【5】乐观教养ABC
一共有四项基本技能。第一个是捕捉思维,在咱们感受最难过的时候,要尝试指认出闪过脑海的那些想法;第二个就是对这些自动思维进行评估,要明白这些想法未必是正确的;第三个是找出更正确的解释,来挑战自己的自动思维;第四个是化解灾难性的思维。这套方法背后,就是大名鼎鼎的ABC模式,咱们也要把ABC教给孩子。
教的重点是什么?
【6】让孩子学会解释
习得性乐观不是从未经证实的积极想法中而来,而是从“非负面”思维的力量中而来。容易抑郁的孩子总是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或其他问题的最坏可能上。这样的孩子可以学着想想其他可能导致问题的因素,然后专心寻求可控部分的问题解决方法,引导孩子形成,尽量用乐观的解释风格面对。
【7】让孩子学会反驳
教孩子反驳的最主要原则就是“正确”:反驳必须根据事实,必须是可证实的。如果孩子的反驳是不清楚的或仅是空洞的积极思维,那么反驳就不会消除他的悲观。如果有这种现象发生,咱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更坚定、更正确的反驳。
【8】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受挫的社交活动也可能成为抑郁的源头,在帮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及社交技能之前,请记住三项原则:第一,不要为孩子解决任何问题;第二,一旦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就不能对他的解决方式过分苛求;第三,咱们自己要示范有灵活性的问题解决策略。
【9】最快乐的孩子
温暖与热情的气氛,清楚的安全信号、无条件的爱但有条件的奖励,以及许多美好的事情都会增加孩子生活中证面积及的力量。孩子有掌控感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有正面积极的情绪作为中坚力量,乐观的解释风格就可以稳坐上层了。但乐观也不是万灵丹,它不能取代父母的良好教养,不做虚假的鼓励,而要引导孩子通过努力证明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和《教出乐观的孩子》,是马丁·塞利格曼幸福五部曲的其中两本,这两本书的核心概念:
1、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更成功、更健康;
2、悲观和乐观的区别在于解释风格是否是:永久性的、普遍性的、人格化的;
3、解释风格背后提现的是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对事情无法掌控;
4、悲观和乐观都可以习得,可以通过ABCDE方式来改变;
5、适当的悲观,也是有好处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