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好文章和做一道美食一样,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思是再好的做饭高手在高级的大厨,没有食材也做不出美味的菜肴。那写文章也一样,如果没有素材,脑洞空空,怎么也写不出好文章来。

记得小时候一到作文课我就头大了,无论老师留什么作文题目,我就把题目往本上一些,然后手拿着笔,手托着下巴,使劲的想,还是不知道写什么,无从下手。看见同桌唰唰的写完一张纸了,心理着急啊!硬着头皮东拉西扯的写上几句,字不到一张纸就交上去了。课下问我同学你是怎么写作文的,咋这么会写呢?他说写作文没啥难的,拿来就写呗!我看了很多书,有些内容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套用,该怪不得他总偷着看小说之类的书。原来看书就能写出作文啊!
回想小时候写作文不会写,联想到商学院讲的,要想写一篇好文章,就必须有“料”,有料就是有素材。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来源我们身边的人、事、物。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记录灵感,那你的“料”会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只要做到两点,你就能写出好文章。
一、如何来取“料”:
写一篇文章需要大量的素材,素材来自生活,生活就是你写作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就看你是不是做个有心人。我听了十点邀约作者易水寒给大家分享,她在写作上是怎样收集源源不断的素材。然后又怎样输出有料的素材成为文章的。她一共总结这九种素材来源,这些素材来源自己、他人、身边的人事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虽然我没有做到这几点,但我学会了收集金句、阅读书刊、浏览公众号、点评朋友的简书,看一些和我文章相符的作者的专辑,思索他们作品是怎样的架构,天地人是怎样写的,怎样输出观点的。慢慢的我也懂的收集写作素材了。一个观点、一个关键词就能延伸一片文章,需要二维的想想,添枝加叶,其实写文章就是小题大做。
二、如何把“料”输出
1、要懂得一片文章的架构,就像盖房了要有一个建筑蓝图;写文章就是所谓的思维导图,或者是“天、地、人”。“天”就是一篇文章开头,你要写什么,一定要扣住主题。就像一个人上台演讲,开场白是否能吼得住全场,否则没有人往下听你演讲的,文章“天”写的好不好,就决定能不能引起往下阅读的兴趣。“地”就是结尾,“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文章收尾不要太急,也不要长篇大论,一定要恰到好处。“人”就是文章内容,自己的观点和论述的内容。天地人也是一篇文章的起承转合。
2、要做到图文并茂。写一篇文章不仅仅是文字,要有一些金句、图片等。就像我的美食如果只是文字,没有配图就会干巴巴的,没有画面感。如果把做菜的每一步骤拍成美图,看到图片就敢自己动手试着做,这种画面特别清晰。文章中时常加点金句,就像做菜放点调味料,穿衣服搭配的服饰一样吸引人的眼球。“不需要每个人都爱上美食养生群,而是为了每个爱上美食养生群的人提供最好的分享氛围”。写作个人的观点很重要,不要迎合热点,否则你的标签就不明确了。
3、写作的流程: 商学院讲:“会化妆就会写文章”,我说:“会做美食就会写文章”。当我想做一道菜时,首先给这道菜起一个好名字,就像迎接宝宝诞生一样,然后收集整理食材和配料,做这道菜先做啥,后做啥,中间做啥,都是有一定的流程的。掌握先后顺序,改刀形状美观、火候恰当好处、调配料画龙点睛、一道美食就上桌了。文章也是一样,掌握流程,是正叙还是倒叙,然后输出观点内容,在文章里加些金句、案例、或精彩的故事等,那么图文并茂的文章就出炉了。
细想想,写作真的没有那么困难,困难的是自己给自己设立障碍,当你跳过这个障碍,就觉得容易多了。要想写出好文章,重点是怎样把自己变得更有料,然后把自己的料输出就OK了。马甲线不会无缘无故长在你身上的,写好文章也是一样,需要平时多阅读、多收集、多练习,重点在于持续,还要千锤百炼。期待你的优秀文章闪亮登场,下一个签约作者就是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