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再多给我些时间,我一定能够完成”。
这句话想必我们都说过,就算没有讲出来,起码已经在心里肺腑过无数次。
可是如果有人问你,“那你还需要多长时间?一个小时?一个月?还是一年?”
这个问题似乎比时间不够更难答,它竟然会让你产生猛然一惊,大脑片刻断路的状况。
图片来自微博那段人生最不得意之时期,刚开始流行网课的时期,我报名了李参老师的课程,老师推荐的书单里有一本书名字很吸引人,叫《奇特的一生》,未读这本书之前,觉得应该是一本充满奇妙旅程的冒险小说,读了之后才知道它竟然是一本时间管理书籍。
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的奇特人生,他人生的奇特就在于,能保证每天睡眠8小时,还能按时参加体育锻炼,娱乐活动也没有落下,就是在这样什么都没有耽误的情况下,他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范围广阔到生物分类学、昆虫学、科学、农业,甚至还包含了哲学,当然这些也不过是一小部分。
我们喊着没时间,就像肚子到了饭点就不自觉的产生了饥饿感一般自然,却从未像柳比歇夫一般让时间变的可视化。
图片来自微博你很好奇是如何将时间可视化的?
日记分为很多种,写心情的,写故事的,也有记录难忘时刻的。柳比歇夫利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时间日记”,他将日记的重点放在记录、总结每项事务所消耗的时间,并根据消耗情况做出调整,合理避免时间浪费,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一天24个小时减去8个睡眠时间,剩下的16个小时被高效、没有纯消耗的利用,他人生的奇特,做出的贡献就这样顺顺当当的“生产”出来,性能高的堪比一台全自动洗衣机,洗甩烘等功能全线服务。
记录很简单,每天不间断的记录却很难,因为我们的惰性,阻止着我们变得优秀,我们的普通对比他人的奇特,最大的区别其实仅仅在于“行动力缓慢,慢到如一只蜗牛,走三步,退两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