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
献给曾一次次崩溃而并不投降的妈妈们
看到这样一个新闻:
辽宁,葫芦岛,市民报警:“一对母女往深海走了近30米,怕是要轻生。”
警察赶到,极力劝解,妈妈依然不管不顾,还想拖着孩子往下走,那时海水早已没过孩子的腰。
事后民警回忆:春天,海水刺骨,小姑娘被吓得哭都哭不出来,就一直伸着手,对着我们的方向。
以为遇到了多难的事,结果妈妈解释:「就是孩子上网课不认真。」
再问为什么非要去海里,回的是:「原本想吓唬吓唬她,一时没想开......」
是吓唬,还是失控,网友的留言扎心:
“完全可以想象妈妈拽着孩子下海的场景,粗鲁狰狞,一定会说‘都是你逼我的’;
而另一个孩子记得吗?高速上拉开车门就跳桥的男孩,也一定会说‘是你逼我的’。”
紧绷的家庭关系里,每个人都委屈都难过,但到底是谁逼的谁?
凤凰卫视年轻的助理编导(曹泽宇)分享自己的故事:
至今都记得我妈歇斯底里吼过的一句话「那就放煤气,全家都别活了。」
事情的起因他已经忘了,大概是无数次字迹潦草被训斥,作业拖拉被责怪后,有一天又发生类似争执,他死不认错。
妈妈像被击中般突然狠戾,就有了那句“都别活了。”
他说:“我那么小,哪有什么阅历去评判这句话的真假,被吓得瞬间失去所有的防御能力,也顾不上考虑错没错了,只想痛哭求饶。”
最后的结果就是:妈妈胜利般心满意足,他却如何也忘不掉听到那句话后的反应(世界崩塌,自尊土崩瓦解,仿佛身后永远给你遮风避雨的避风港被海浪吞噬。)
“教育方式”真胜利了吗?他无奈:那天之后,再不信任何人,不相信有全然无私的爱,甚至习惯性自问:“我配吗?”
像是有什么看不到的珍贵东西碎了,好不了的那种。
微博上有个话题#易怒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心理医生Juliette Virzi在采访了很多类似的孩子后,发现一个规律:这些孩子很易识别,有15个特点。
在父母情绪侵染下的孩子,敏感自卑,生活中总是小心翼翼。
就像教育学者尹建莉说过的:“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造成孩子七分的伤害。”
以为掌握了制胜孩子的“教育”法宝,殊不知无形中将孩子推入深渊。
教育专家李玫瑾公布过一组调查数据:
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最大,56.5%的孩子暴躁,25.7%的孩子自卑、抑郁,22.1%的孩子冷酷。
精神创伤还是其次,《与狼共奔的女人》中总结:
对大多数的成年人而言,即使一生只跟母亲发生过一次问题,心中也会存在一个说话、行为和反应跟童年时期一模一样的“母亲复本”。
作者苏小画好友的经历,看得人揪心。
她的妈妈常常上一秒笑嘻嘻,下一秒就破口大骂。
一次妈妈开车上高速,突然想起忘拿了东西。
于是做了个大胆的决定:高速掉头。
没开多久,果然迎面开来一辆大卡车,尽管竭力躲闪,还是撞上。
捡回命,孩子身上还有伤,妈妈丝毫没愧疚和心疼,等待拖车的过程,整整几小时,不带一句重复地骂女儿。
意思大概就是:为了养你这个小畜生,拼死拼活工作,什么倒霉的事都遇上了,这次命都差点丢了。
女孩回忆过去,还是耿耿于怀:“久了就麻木了,后来妈妈再骂我,我会用更难听的话骂回去。”
知道不对,也很讨厌这样,但没办法:
我还是活成了另一个妈妈。
知乎上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会失控呢?还有,失控事件里基本都是妈妈?为什么呢?」
高赞回答是:“妈妈总是对孩子发脾气,间接性的原因是因为家中其他成员未能在生活中家庭中给予你更多的帮助,导致妈妈的压力过大。”
也有人附和:“我一直在反思,其实母亲的坏情绪很大一部分不是来自孩子,而是来自父亲,如果父亲足够有担当,母亲被爱滋润,情绪自然稳定。女人都是水做的。”
前段时间 ,有个震惊的新闻——孩子不听话,妈妈连捅自己7刀。
3月1日,安徽铜陵,像平常一样,妈妈(邓女士)和6岁的儿子在家。
最开始也是很小的事:儿子不听指挥。
妈妈先劝后哄,孩子就是不买账,一气之下妈妈动了手。
其实这也很常见,关键一旁的婆婆心疼坏了,上来就和媳妇理论。
孩子眼见有人撑腰,更加放肆。
不断指责自己的婆婆,加上不理解自己的孩子,再联想到平时不向着自己的丈夫。
女人抄起桌上的水果刀,就捅向了自己。
一捅,就是7刀。
就诊的医生唏嘘:平常人2刀都受不了,何况7刀,这也是为什么这件事被报道的原因。(同房患者以为她被故意侵害报了警,当然这都是后话。)
心里多恨,对自己多狠,事件下的留言很真相:
“我说,孩子不听。我打,孩子不改。我吼,婆婆不让。
骂不得老人,要求不得老公时,我气急败坏,只好猛扇自己耳光……”
网上有个段子:“想让孩子上好网课至少需要6个保障组。”
教育好孩子,一个人肯定不行,家人分担理解外,还有一点很重要:
千万别和自己较劲。
一位做老师的妈妈曾很认真地和我说:“我不认为父母不能和孩子起冲突,这是人和人之间相处必须经历的一件事。”
畅销书作家刘墉也用自己的方式,完美诠释了这个观点。
他说孩子犯错,肯定是会训的,但每次教育完,他都会加一个环节。
让孩子反驳自己的话。
“OK!老爸说完了,现在轮到你了。”孩子替自己辩解时,刘墉甚至还会站到孩子的角度,帮孩子找可以赢的方法。
英国作家尼尔在《夏山学校》中说:
“打孩子,只是父母逞一时之快,逃避父母本该寻求有效教育方式的责任而已。”
以为骂最管用,其实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孩子听得越认真,教育的效果也越好。
育儿,先育心,再育世界观。
最后送你一句尼采的话:“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
着什么急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