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学是现在比较热门的一门学问,但是研究失败比研究成功可能更有意义。从成功中,我们看到的必然,其实是偶然;从失败中,我们看到的所有意外,其实都是不可避免的。
为什么这么说?如果你花些时间去关注孩子学走路的过程,你会发现,人都是从失败开始的,从自己的不稳定到自己的稳定;从依靠大人到牵着手不摔倒,再到能够独立行走。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摆脱“失败”的过程。
有一个词叫“刻意练习”,从本质上就是为了避免犯错,从写不好变成写得好;从把事情做坏到把事情做好。所有刻意的练习,其实都是远离失败的练习。是人类各种开始的“起点”,但是,当人长大了,却不自觉地忽略了身边的失败者,连同他们宝贵的教训,都被我们忽略了。
我们真的应该从成功者身上转移一部分精力转向失败者,研究失败者的失败逻辑是非常重要的。复制成功者的做法不一定会让你更成功,但是避免失败者的套路一定会增加你的成功概率。
为什么50岁以后,创业的人那么少,而成功的人更少;为什么老年人创业容易失败?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在下降。据说人的年龄每增加5岁,学习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就会下降一倍。那么60岁时,一个人吸收新知识的能力会下降到25岁时的1/128。
坦白说,如果我25岁,你跟我说这段感情的变化,我是不会相信的。因为当时我的年龄和身体条件都很强,不可能让我感受到这么大的折扣。但是,现在即使觉得自己是超人,也没有普通人下降的多,我觉得至少降到了原来的1/20。
有了这个认知基础,再看老创业者的失败案例,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失败都是犯在自以为是、新知识吸收慢、思维僵化等方面。所以,如果团队里没有更多能直接消化新知识的人,不能创造出更好的消化和处理新知识的机制,老创业者的失败就不可避免。
除此之外,研究失败案例的另一个意义是深入研究失败,就像经历一个人“最糟糕的时刻”。其实真正决定很多事情成败的,并不是风平浪静时的一些套路做法,哪一招更有效率,而是一个人在处理“最糟糕的时刻”时,哪一招才是败笔。体验100个普通决策的参考价值,不如经历一个“艰难时刻”,搞清楚“你为什么失败”的逻辑。
很多时候,真正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觉悟,让一个人脱胎换骨的,都是惨败。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经历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但你仍然有机会通过研究自己的小失败和别人的大失败,获得经验,获得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