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之中,总会有一种力量,它能让人在困顿、无望之下,甚至在身陷囹圄之中,仍能保持着生存下去的希望,并能尝试着改变目前的困境。
这种力量,可以来自一个人、一个地方,抑或是一件事情。
有了这种力量,才会有希望。
朗读,无疑就是这种力量中的一种。朗读的威力不可小觑,它能引领着一个人的内心走向光明。
朗读,是每个人的权利;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朗读,是爱的表达、是爱的传承。
《朗读者》:朗读的魅力朗读,是爱的表达
影片《朗读者》是一部始于朗读,又止于朗读的故事。
1958年,二战后的德国满目疮痍,生活在柏林的15岁少年迈克·伯格在放学路上突然发病,一个名叫汉娜的陌生女人帮助了他。
当迈克身体康复,登门答谢汉娜时,二人竟卷入了一场不伦之恋,因为汉娜比迈克大21岁,已是迈克母亲的年龄。
汉娜很喜欢听他读书,他朗读的力量让他们的关系更为亲密。一本本的名著读来,汉娜深陷其中,为之着迷、为之动容。
迈克深深地迷恋着汉娜,无论何时,心里总是想着汉娜。他会和汉娜骑着自行车郊游、会含情脉脉地看着汉娜……
在无任何征兆之下,汉娜竟突然不辞而别,留下迈克黯然神伤。
看完影片,亦不知汉娜对迈克是否动了真正的感情,还是只是迷恋上了他的朗读。
《朗读者》:朗读的魅力朗读,是生命之火
八年后,迈克慢慢地淡忘了这段往事,汉娜只是迈克一段美好的回忆而已。
然而,命运造人。作为法律学校实习生的迈克,在毕业之前参加了一次对纳粹战犯审判的旁听。
始料未及,迈克与汉娜又相遇了,而汉娜却是作为被告出现的,原来汉娜曾做过纳粹集中营的女看守。
面对事实汉娜供认不讳,并指证了其他被告,这引起了其余被告的强烈不满。
其他被告联合起来,共同指证汉娜撰写了有关报告。汉娜因为不愿在众人面前坦白自己不识字的事实,无奈认下了本不属于自己的重罪。
迈克此时有能力帮助汉娜澄清事实,然而,出于对汉娜罪行的谴责以及不愿暴露自己与汉娜的关系,他选择了沉默,最终汉娜被判终身监禁。
当时的沉默却犹如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了迈克的心口,让他无法原谅自己。
汉娜不惧身陷囹圄,她更怕的是她等待的人一直没有前来探望。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迈克始终没有来。
汉娜绝望了,从此再无任何期待。汉娜开始自暴自弃、随波逐流。
谁知,就在汉娜服刑的第8年,她收到了迈克给她寄来的一盒盒的、迈克亲自朗读的录音带!
这些录音带无疑一盏明灯,重新燃起了汉娜的生命之火,让她看到了活下去的方向,伴随着汉娜度过漫长的监狱生活。
兴奋之下,怯怯地去阅览室借来了图书,通过磁带和书的逐字对比,汉娜居然学会了阅读和书写。
汉娜开始用笨拙的笔给麦克写信,收到来信的迈克却从未给汉娜回过信。
对迈克而言,这是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他不想再重新提起、也没有勇气再面对汉娜。
汉娜出狱的时间到了,受狱警相邀,时值中年的迈克来到狱中探望已经白发苍苍的汉娜。
虽然承诺给汉娜提供出狱后物质上的援助,但面对汉娜伸出的手,迈克却选择了退缩,无情地拒绝了汉娜的这份感情,与三十年前的冷漠无异。
汉娜重新燃起的生命之火,又慢慢地暗了下来,汉娜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单。
如果说三十年前的冷漠,让汉娜承受了不该承受的重罪,而这次的冷漠,无疑把汉娜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在出狱的那一天,汉娜选择了自杀。
既然不准备接受她,又何苦重新点燃她的生命之火!
《朗读者》:朗读的魅力朗读,是希望之光
《朗读者》带给人的反思很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
诸如,对于汉娜这样被卷入战争的小人物的所做所为是否值得原谅、迈克对此事的两度沉默是否是迫不得已、两人的不伦之恋是否值得同情等等。
暂且忽略掉这些深层次的思考,影片从一定的角度也展示了汉娜虽不识字,但她喜欢朗读、热爱阅读的一面,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汉娜在集中营时就让一些小女孩为她朗读;在与迈克短暂欢娱的日子里,朗读也占了很大份量;监狱里,在濒临绝望之际,是迈克的朗读磁带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
迈克的朗读磁带不仅仅给汉娜灰暗的日子带来一丝阳光,也让汉娜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汉娜开始了自我救赎。
她的遗书中交代,要把攒下的钱送给在那场火灾中幸存下来的小女孩儿。最终,这笔钱以汉娜的名誉捐给了犹太人扫盲组织。
朗读,能使人反思、使人向上,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曾住着一个"于勒"。在自己失意、落魄之时,总能稍稍给自己些许安慰。也许某一天,"于勒"就会回来,那么就会如何如何。
希望,是人保持乐观、向上的源泉,或者说,希望是人活下去的动力。
劳累了一天的农妇,在回家的路上采了一把野花,回家后插在水瓶里,她相信明天会更好;
家庭贫困,聪明的母亲会在孩子刮破的衣服上绣上一朵小花,这朵小花让她的孩子感到生活的美好。
对于汉娜而言,她心中的"于勒"、她的希望之光就是朗读!
希望,无处不在;生命之火,随时可以点燃。只要你愿意。
《朗读者》:朗读的魅力朗读,是爱的传承
从影片《朗读者》自然会想到董卿主持的综艺节目《朗读者》。
除了名称一样,不知二者还有什么内在联系,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都是鼓励朗读、倡导朗读,呼吁朗读是每个人的权利。
董卿说,"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朗读是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
董卿说:"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
朗读是"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的结合"。
每期的《朗读者》嘉宾都会带着自己的故事而来,只是通过"朗读"来诠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或者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一些对面不好表达的感情,总是可以通过朗读一篇文章、一段文字,来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抒发出来。
在信息媒体不太发达的日子里,朗读无疑是传递爱意的一种方式。
身边的一位好友,就是被现在的老公用朗读情诗的方式抱得美人归。
据说,梁实秋老先生在71岁高龄,也是一日几封情书、还有在窗下朗读文章,外加锲而不舍追到了小自己20几岁的韩菁清。
朗读,不只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传承爱心的一种渠道。
至今还记得,当女儿小时候,常常把她肉团似的小身体抱在怀里,给她读书的情形。
每天临睡前,必定要给她讲几个故事,这已然成了雷打不动的规律,否则她是不会轻易入睡的。
女儿大些的时候,记得有一次我问女儿,宝贝儿,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的样子吗?
女儿摇了摇头,说是不太记得了,但是记得妈妈的声音,尤其是妈妈给她讲故事的声音。这个声音,是刻骨铭心的!
如今,各种音像资料越来越多,年轻的妈妈们似乎得到了解脱,孩子可以独自看电视、可以玩手机、可以听着学习机里播放的五花八门的故事……
但是,不论故事讲的多好、声音多么动听,终究比不上妈妈的声音。
对于孩子来说,妈妈才是最好的朗读者!
对于在乎你的人来讲,你就是他的最佳朗读者!
不要吝啬自己的感情,为了自己爱的人或是爱自己的人,充当"朗读者"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与君共勉!
文/阿开
图/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