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愿犯下风花雪月的罪

作者: 花落雨听风 | 来源:发表于2016-12-31 23:42 被阅读122次

    一节课上,老师提笔写到了“甘愿犯下风花……”时,我心下已料到,这一定是“风花雪月”,一定也逃不过徐志摩。事实,果真如此。我相信那节课上,如我这般想法的大有人在,仿佛徐志摩生就多情,无论生前还是生后,便是一定要与“风花雪月”“风流才子”此类字眼捆绑在一起的。的确,关于这一点我个人也认为徐志摩是无从辩解的,毕竟他这一生与三个女子爱恨纠葛。善缘?孽缘?想是“甘愿犯下风花雪月的罪”已折射出了后人对他的评判吧。


    甘愿犯下风花雪月的罪

    其实,在这之前我刚读过一本由傅光明编著的《生命信徒—徐志摩》,那之后我便喜欢上这个有着浪漫诗情,坦率真诚的诗人了,纵使别人对他褒贬不一,更甚贬之自私风流,我也要为他说:“欠下的情债”也好,“犯下的罪”也罢,最后的归宿终是“甘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其间的感情纠葛,我们没有参与,未能见证,便不可过分品头论足。在我看来,诗人的感情生活并不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应该是我们走近诗人,解读诗歌的最佳媒介;而他的理想追求还有那一份对生命信条——“爱,美,自由”的热忱才最最值得我们为之动容。所以,接下来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姑且谈谈我对“甘愿犯下风花雪月的罪”的看法。

    【生命信徒——徐志摩】

          我眼中的徐志摩他是一位浪漫诗人,也是一位风流才子;你会觉得他对林微因过分痴情,对张幼仪太过无情,可他却也能为了陆小曼“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既然他是一位浪漫的诗人,那我们何必再去用世俗的眼光评判他。后人只道他为人离经叛道,太过自私风流,甚至不惜以发妻的爱情和幸福来换取自己对自由,对爱情的追求,殊不知他也是那一场封建婚姻的受害者。在那个封建礼教叫嚣,自由思想急需破茧而出的年代里,我相信如志摩这般的人不在少数,就说胡适吧,与他纠缠不休的女子又何止三个。只不过徐志摩的表现更为偏激,誓要冲破封建婚姻的枷锁去追寻想要的理想婚姻罢了。如胡适般“发乎情,止乎礼”固然妥帖,既迎合了世俗的眼光,成全了封建婚姻,亦不会留有诟病,但若是人人都如此,这世上承受不幸的又岂止是一方了。所以我认为既然自古以来文人多离经叛道,那么多徐一个又何妨 。因为他是追求自由的,所以他不惜代价想要离婚;幸亏他是追求自由的,所以他留给幼仪的不是一纸休书,而是平等公开的登报离婚,成全两个人。离婚确是摧毁了张幼仪的爱情与幸福,可祸兮福之所倚,焉知离婚不是对一个不得丈夫疼爱的女性的彻底解脱,这点从张幼仪日后的事业有成不难看出。


    甘愿犯下风花雪月的罪

    离婚前后,张幼仪的心里始终待他如一,二人做不成夫妻,却始终保持友谊与联系,他们二人都是聪明人。我觉着当初张幼仪嫁给的是封建婚姻,而徐志摩娶的也是封建婚姻。所以“西服”看不上“小脚”了,自然会走上离婚的道路,这样来看,徐志摩是在和封建礼教,封建婚姻离婚,而非单指张幼仪。

    如果坦白说的话,作为女生,我以前自然少不了唾弃他在感情上的始乱终弃,但是后来才发现他也不过是一个在现实婚姻与理想爱情的双重折磨下苦苦挣扎,疲于奔波的可怜之人。他一生追求着“爱,美,自由”却终是为它所累,留下了太多世人对他的批判。或许我们都不曾了解过他,真正懂他的还是林徽因,只有她才真正称得上徐志摩的精神伴侣。与其说徐志摩终其一生苦恋林徽因,倒不如说是苦恋着林徽因所带给他的对于“爱,美,自由”的追求,他爱的始终不过是一个美的影子。


    甘愿犯下风花雪月的罪

    徐志摩这样的浪漫诗人,寻遍整个中国也只此一位,没人如他般为恋爱而生,为恋爱而死。正因如此,我们只能是凡夫俗子,拥有着世俗的眼光,他却能够成为无人可以超越的浪漫诗人。毫无疑问,徐志摩是天资聪慧,极具诗人才情的,林微因带他真正的步入诗歌殿堂,而他的《再别康桥》、《最后那一天》、《我的恋爱》……却源于他的浪漫火热的爱,只有当他投入爱的时候,才会诗情勃发。所以,他一直在苦苦追寻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一个无数文人钟爱的“红袖添香”。当林徽因出现时,理所当然地她便成为了徐志摩的梦,成为了他一生至死都魂萦梦牵的灵魂伴侣。我个人认为林徽因最后选择了梁思成也好,就这样留给徐志摩一个爱而不得的结局,不要亲手打碎他的梦。

           以上我只是以一个诗人应有的风流与多情来说的,如果非要说他“甘愿犯下风花雪月的罪”的话,我认为就他与陆小曼的那段满城皆知的感情来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一直以来我都不看好陆小曼,她虽有才情,有家境,有相貌,但比起林徽因却独独少了一份涵养,一份从容不迫,娴静淡雅的气质。我很欣赏她能够顶着四方压力与世俗偏见仍要追求爱情与自由的魄力,毕竟她与王赓的封建婚姻也是一枚苦果。但是她实不该在婚后沉迷于纸醉金迷的上海销金窟,如果说林徽因为徐志摩的诗歌创作留下了梦,那么可以这么说,和陆小曼的再婚以及陆小曼在婚后的一系列作为彻底摧毁了徐志摩的“红袖添香”梦。


    甘愿犯下风花雪月的罪

    甘愿犯下风花雪月的罪,如果徐志摩与陆小曼的那场“风花雪月”的罪一定要有一个人承担的话,就让徐志摩来承担吧。恩师梁启超在他的婚礼上不留情面训斥其“性情浮躁,用情不专”;知己凌叔华笑言他这真是“风流人受尽风流罪”;当他沉迷夫妻恩爱时好友胡适劝诫他“这样安乐恬嬉胡混下去,笔尖的光芒会全丢掉”。虽不知这一切算不算的作风花雪月惹下的罪,他却是甘之如饴的。“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我灵魂唯一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徐志摩这样说着,就像他对“爱,美,自由”的追寻,终其一生,无怨无悔,至死方休。

    【情才,诗才——再别康桥】


    甘愿犯下风花雪月的罪

    我以前就跟朋友笑谈过~爱情的滋味最是难耐,如若爱而不得,那么留给自己的要么是变成歇斯底里的疯子,要么就成为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值得庆幸的是徐志摩在他短暂的一生之中,历经三次爱的体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苦恋林徽因,爱而不得后将那份爱深藏在灵魂深处,“爱,美,自由”成就了他的浪漫诗歌,也只有拥有纯真热烈的爱才能写出那样轻灵飘逸的诗歌散文。接下来我想透过他的诗歌去体会那“甘愿犯下的风花雪月的罪”。

         先前我已说过当他投入爱的时候,才会诗情勃发,同样当他的爱遭遇阻塞时,诗歌也会笼上淡淡的无奈,充斥期间的是抹不开的愁绪。而在这里讨论“甘愿犯下风花雪月的罪”时,最为贴切他此刻心理的便是那首《再别康桥》。

           交际花陆小曼婚前婚后的变化令徐志摩的内心苦涩难言,他对“爱,美,自由”的理想追求终是被现实打破;面对陆小曼婚后奢靡腐化的生活以及她和翁瑞武说不清的暧昧更是让他有苦倒不出,路是他选的,罪过由他来承担吧。带着几分无奈,志摩重新踏上了英伦的康桥,留下了那首美到极致的《再别康桥》。


    甘愿犯下风花雪月的罪

    《再别康桥》的首尾两节分别用轻轻的,悄悄的形容来去,用轻轻招手,挥挥衣袖作别,足可见其诗歌的轻灵飘逸之感。第二节确是将他胸中对爱的渴望一展无遗,河畔的金柳与夕阳中的新娘……或许在徐志摩的心中,始终都对林徽因难以割舍吧,无奈此刻的林徽因以嫁给了梁思成。再次踏上康桥,想到昔日里与林徽因沿着康桥月下漫步的情景,他,不免又会生出几丝留恋。青荇还在水底招摇,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此情此景,怎能不令当时为生活疲于奔波的徐志摩动容,欣羡,只有在康桥,沉浸在康河的柔波里,他才能忘记所有暂获追求的自由,“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甘心——正是代表了他一生对自由的追求。徐志摩是爱美的,在他的眼中清泉化为了天上虹,实实虚虚,这不正是在暗指他所追求的“美丽的影子”吗?可接下来的一句“揉碎”却在温柔之中残忍的将他的理想幻灭。行诗至此处,徐志摩的内心该是伤痛落寞的,徽因嫁人,自己又与妻子小曼不和,成日为着现实生计所迫而奔波劳碌,红袖添香也未能实现——他的人生信仰“爱,美,自由”都破灭了。可他还是不肯放弃的吧?“寻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放歌”,想起往昔,意气风发,身边有林徽因作伴,自己朝着理想行进该是多么的狂放。可如今呢,却只能留恋过去,聊寄希望于明天。此刻徐志摩生出了无限的惆怅,重返康桥,他有太多心底的话儿,深厚的爱需要倾诉,然而陡然一转“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他有满腔惆怅苦涩却无法道出,对小曼的失望,对理想破灭的沉痛,无奈之情溢于言表,只得静静留恋,悄悄作别。

    【结语】

           关于“甘愿犯下风花雪月的罪”我说了这么多,其中不少是在同情徐志摩的,我虽喜欢他的坦率真诚,但这并非表示我赞同徐志摩的爱情观和对待感情的态度,他对待妻子张幼仪的行为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太过冲动任性;他的爱虽率真纯洁却没有定性。以上我之所以那样说,只因为我觉着徐志摩他是诗人,所以我才要让自己去理解他,他很难逃脱诗人的枷锁。我认为他坦率真诚,就像迷途的小孩儿,留学欧美试图从政从经,几番“波折”才最终找到了能够令他追求一生的“爱,美,自由”,单是这份执着,我们就远不及他。

          所以,说他是风流才子也好,多情诗人也罢,他已为他“甘愿犯下风花雪月的罪”付出了代价,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就连那与人世最后的告别也是浪漫诗意般的“吻火”。徐志摩——当之无愧的浪漫诗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甘愿犯下风花雪月的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mb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