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传习录比对学习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45】快乐来自于自己的成色。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45】快乐来自于自己的成色。

作者: 唐松涛经营实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1-17 08:33 被阅读18次

    【来书云:昔周茂叔每令伯淳寻仲尼,颜子乐处。敢问是乐也,与七情之乐同乎?否乎?若同,则常人之一遂所欲,皆能乐矣,何必圣贤?若别有真乐,则圣贤之遇大忧、大怒、大惊、大惧之事,此乐亦在否乎?且君子之心常存戒惧,是盖终身之忧也,恶得乐?澄平生多闷,未尝见真乐之趣,今切愿寻之。

    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每与原静论,无非此意,而原静尚有“何道可得”之问,是犹未免于骑驴觅驴之蔽也。】

           陆原静来信说:过去周敦颐让受学的程颢去寻找和体会孔子和颜回的快乐。我想问这种快乐与七情:喜、怒、哀、乐、惧、爱、恶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吗?如果相同,那么常人得到了想要的,也能快乐啊,还比还要学习圣贤之乐呢?如果真的有不同的真快乐,那么圣贤遇到大忧、大怒、大惊和大惧的事情,这样的快乐还在吗?况且君子的内心长存有戒慎恐惧,这是终身之忧,怎么还有快乐呢?我平时很多烦闷的事情,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快乐,现在十分真切的想得到它。

           王阳明说,快乐是心之本体,尽管不同于七情之乐,但是也不会超过七情之外。虽然圣贤别有真乐,但是常人也有同样的真乐,只是常人有这样的快乐都不知道而已,反而自寻很多烦恼,自己迷茫,遗弃了真正的快乐。即便在忧苦迷茫遗弃之中,但是这样的快乐依然还是在自己心中存有,只需要一念开明,反求诸身,诚身体会,就能体会到那样的真乐。我经常与原静讨论的,都不过这个意思,但是陆原静还有“怎么才能得到”的疑问,这未免有点骑驴找驴的弊病啊。

           王阳明在上篇说到: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天道就是天性,天性就是良知,良知在人心,真乐也自在人心,只是我们常人被物欲的得失而牵肠挂肚,没发现不快乐的根子在于自己想要的太多,意必固我,牵绊太多,不反求诸身,反求诸物,是掉了自己,失掉了良知,存在感太短暂,当然不快乐。

           颜回之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什么孔子一直很推崇颜回,理解这句话很重要。我们的快乐来自于自己的成色,而不是物质的占有,内心求道真切,自然能够得到真快乐。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从心所欲不逾矩,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才是真快乐的源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45】快乐来自于自己的成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jb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