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与一位本地作家同桌吃饭,席间他问我:“你以前是不是写过散文?”我说:“基本没写过。”
我同这位作家老兄的认识时间不算短,不过都发生在他任职期间的公务往来上,所以双方不算特别了解。
显然,作家老兄对我的回答不太满意,停箸、抬头、看过来。
我意识到自己的职业病又犯了,连忙补充道:“以前写过新闻通讯稿,也写过一些自娱自乐的小“豆腐块”。不过,自我感觉写的不好,没好意思公开。所以说,算是‘基本没写过’。”
作家老兄点点头,鼓励我珍惜眼前的经历,把从职业当中养成的好习惯、获取的好素材、吸收的好经验,转化成笔下的成果。

网上曾流传一个句式,叫做“别人家的……”比如,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老公(老婆)……
在我看来,这样的句式,反映了局外人看局内人的视觉片面性。俗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土话叫“你只见到贼娃子吃肉,但没见到贼娃子挨打”。
同样一条路,走过的人和没走过的人,看待它的眼光会有不同。所以,对作家老兄的诚恳意见,我必须欣然接受。

15年前,我从未想过自已的职业生涯当中,会有一段天天同文字打交道的经历;15年后,每当反思这一段历程,我会暗自庆幸,因为有了这一段时光的淬炼,帮我重塑了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自律的习惯……
习惯的改变带来的是结果的改变。随着时间推移,我竟然对枯燥的文字渐渐产生了感情。公务之余,也尝试着“我手写我心”,把工作和生活中的想法、体验、感悟融入到文字当中,长久地保存下来,算是对过往时光的一种纪念。
“把玩”文字以后,我更有兴趣去了解一些以前从未想过要关注的问题。比如说,好多成名作家,一辈子都在写自己原生的地方;好多成就斐然的大科学家,一生都在某个狭小的领域探寻、研究在外行人看来毫不起眼,甚至毫无意义的真理……

这让我想到一个词:聚焦。当人的思想和行动如同目光一样紧盯着一个点深入进去,如果抛去时间和成本不算,收获果实当是迟早的问题。道理同挖井一样,向开挖,只会使井口越来越大;往深挖,就能离水源越来越近。
职业催生爱好,接下来看你自己的了!
(图:富强 文:蔺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