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交互设计
微信“不友好”设计其背后的逻辑

微信“不友好”设计其背后的逻辑

作者: ee6bac0a08be | 来源:发表于2018-07-19 21:26 被阅读39次

作为在即时通讯领域超越昔日霸主qq,并成为第一大全民app。微信在产品设计领域一直被奉为经典享受着无数赞美和模仿追逐。

但是我们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难免对微信的某些设计产生疑问,有的设计可以说脱离了我们对用户体验的认知。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否在微信这些“不友好”的设计存在其背后的深层次的逻辑呢?

以下我举例10个点来分析这些“不友好”设计以及它背后的设计产品逻辑(个人思考猜想)。

1.点赞评论为何要聚合,增加一个操作层级

朋友圈点击操作icon,出现评论和点赞两个操作按钮。如果要点赞评论还要点击对应的点赞评论按钮,为何不直接将点赞和评论按钮放出来呢?

从用户操作的高效性来看,现在的朋友圈这种设计方式不够高效,多增加了一个操作路径。微信这样设计是有什么背后的深意和思考呢?

朋友圈的定位是分享生活,重点是分享而不是互动,如果将点赞和评论的入口直接放出来的话,用户互动频率变高,导致点赞者和评论者的特意的意图性和含金量远远不如将两个操作收起来的高。收起来的点赞评论所收到的赞美和互动会让分享者更真心实意,同时也减少了消息通知的无效打扰。这样整个朋友圈互动分享生态会变得更好。

1

2.朋友圈为何不单独为一个tab,而只是tab里面的一个模块

在大众用户使用最多的两个功能,一个就是对话,一个就是朋友圈了。但是朋友圈却作为tab3中一个模块,按照用户高低频操作来说,朋友圈完全可以另成为一个单独tab了。

微信为啥这么做呢?我觉得如果微信朋友圈作为一个tab的话,那么微信真的变为了一个社交工具,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了。从格局纬度上说,生活方式的格局定义远高于社交工具。同时朋友圈作为一个模块,可以很好的将一部分流量分发到购物、游戏、扫一扫及小程序等模块中。

2

3.购物、钱包、游戏这种商业盈利强的产品为何都只是微信tab的一个小模块

在互联网产品中,几乎所有产品的思路都是如何将产品做大,然后实现变现盈利。在中国用户流量最大的app上可以有无限的变现玩法,向游戏、购物、支付这些都是强盈利的产品,而微信却只以tab中的列表展示给用户,这似乎不符合商业逻辑。

如果将购物、游戏、支付再升一级进行强化,那么微信给用户的标签和定位不再是生活方式,而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卖货、游戏、支付平台,这样的话可能会影响微信的牢不可破的用户认知和产品地位。

3

4.朋友圈为何不支持gif

gif图通常是好玩有意思的图,里面可以充满各种梗,各种笑点。对于发朋友圈的人来说,发gif图是用户的一个较大的需求。

在考虑用户分享者的需求时,也同时要考虑朋友圈浏览者的用户,如果做了gif图,那么用户在浏览朋友圈的过程中,很容易被gif动态所吸引干扰,影响浏览者浏览整个朋友圈的视觉焦点。有的用户为了吸引用户注意会故意发一些哗众取众动态图,吸引微信好友重点关注,这样会导致浏览者体验很差。

所以说用户需求并不是都要做的,需要综合考虑产品所有角色的所有需求和体验。

5.通讯录作为一个超低频的需求,为何作为第二个tab

在微信寸土寸金的页面上,作为第二个tab,无疑是代表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但是呢?这个tab内容都是和联系人相关的。用户进入这个页面操作的频率很小,为什么要将这么重要的位置给予通讯录联系人呢

历史原因,早期的微信版本就是一个即时通讯的app,所以联系人显得比较重要,作为tab2是很正确的,这样更有即时聊天软件的认知。

随着微信成熟之后,其他各个业务的进入,导致微信平台的臃肿,为了避免微信的产品的认知和意识形态的改变,毕竟微信认知还是要保留即时工具这个属性,所以这个tab2一直保留.

5

6.微信号为啥不能修改

很多用户第一次设置微信号时,随意取了,例如前任的拼音、以前手机号、很长随意的字母等等,现在都有想改的需求。但是微信号只能设置一次,不允许修改。

微信号如果可以随意修改,那么和qq昵称一样了,不具有唯一性和识别性,整个后段数据存储会变得特别混乱。同时很多用户会在好多地方留下微信号以此联系,如果可以修改的话,那么留下的微信号很多都作废,这样很印象添加微信的成功率和体验,导致以后双方添加为了保险都不敢用微信添加好友而转用qq添加好友了。

6

7.我的-相册为何不叫我的朋友圈

朋友圈鼓励发相片,发相片比单纯的发文字的动态质量更高,所以呢,我的-相册为何不叫我的朋友圈,如果改为了我的朋友圈,则更偏向动态发布。

7

8.朋友圈为什么不支持分组查看

1.大部分用户查看朋友圈是打发时间的需求。所以朋友发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越多越好。增加分组功能,反而会降低内容的数量,让用户需要很多操作才能看完所有内容。

2.对于内容过滤的需求,已经提供屏蔽某人功能。

3.从内容分发上来说,增加按组来查看内容,很容易忽略掉其他分组的朋友产生的高质量内容。

4.朋友圈分组,会导致很多的好友动态无法被浏览到,影响朋友圈的数据,也影响朋友圈的互动性。

9.为什么群发仅限200人

很多人有群发需求,希望可以将所有的好友群发消息,但是微信只支持200人群发。

这里也涉及到两种角色:群发者和接收者。

现在群发的使用场景都是:1.二维码宣传,2.点赞请求,3.过年群发,4.微商定目标人群发广告消息等等,这些对于接收者而言都是骚扰信息。

如果支持不限量群发,那么接收者的垃圾信息会变多,会被过度干扰。

10.对话列表为何不能批量删除

1.如果可以批量删除,则微信对话的整体活跃会降低,批量的话聊天列表都删了,后续和被删者主动对话概率下降。

2.删除为谨慎操作,删除后聊天记录不在。

相关文章

  • 微信“不友好”设计其背后的逻辑

    作为在即时通讯领域超越昔日霸主qq,并成为第一大全民app。微信在产品设计领域一直被奉为经典享受着无数赞美和模仿追...

  • 微信读书产品分析--阅读令功能

    微信读书分析报告文档结构 一 分析目的 深度挖掘微信读书app的设计精髓 学习产品设计背后的逻辑 让大家快速短时间...

  • 微信引流背后逻辑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微信引流背后逻辑: 第一:用户分析 第二:寻找目标流量洼地 第三:帐号储备 第四:研究平台的规...

  • 微信并不友好

    “真是莫名其妙!”子瑜看着微信里那个加好友不到一年的老乡发来的视频。最后依然选择还是不回信息。 一年前,这个老乡在...

  • 微信小程序开发教程(基础篇)9-事件

    前面说到,微信小程序框架是逻辑层与UI层分析的设计方式,这种设计方式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UI层响应逻辑层逻辑和数据的...

  • 设计背后的逻辑

    一、“好”的设计是不够的 先分享一个包益民在台北TED做的演讲:《A New Measure for Design...

  • 开学季,你是否面临新环境的挑战?

    文:lily 设计:paulodybala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

  • 《自媒体写作: 如何找到10000个精准铁粉的3个秘密通道和9个

    "微信之父"张小龙2019年微信公开课4小时演讲,洞察人性背后的3个底层逻辑,使我们对如何认知和个体赋能上有了...

  • 劝酒的本质,是服从性测试

    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 而劝酒这件事情亦然,其背后的逻辑是:领导们需要通过劝酒这种行为,来完成”...

  • 百万粉丝背后的逻辑1

    抖音算法揭秘,百万粉丝的背后逻辑 (1) 百度有百度的算法、微信有微信的算法、头条也头条的算法,算法是任何平台必不...

本文标题:微信“不友好”设计其背后的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ug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