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一家之言:新政背景下县域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破局六策?
未来三年民办义务教育可能调控方向,有专家提出"三去一降一补"观点,即去国际化、去国资化、去产业化;降规模(占比);补公益。甚至网上抄的火热的各省民办学校学生数控制在5%~10%,在这个大背景下,县域义务教育民办学校路在何方?
一、向内求,有危机意识、找准危机源。
一些县域民办办学人一味抱怨大环境、政策管控、约束,请思考既成事实方案、政策凭自己能改变吗?应该向内求。假设真的民校学生数控制在5%~10%,首先要思考的是我的学校如何提升内涵品质划在这个圈内,而不是抱怨比例大小。
还有一些县域办学人没有抬头看路,犹如温水中蜻蛙,缺少危机意识,当危机真正来临时,会失去逃生能力。因此,县域办学人要先找准危机在哪些方面,才能化危为机。
二、主动作为,在变局中开新局。
策略1:为学科教师减负,让教师主要精力用到教学教研上。
公办学校教师应对填表、检查、验收、会议成为了负担,而县域民校的学科教师因所聘生活教师素养较低不得不占用较大精力投入学生服务管理,力所不及开设社团课程,因此为学科教师减负,可以釆取要么学科教师转岗,要么聘请专业社团教师、生活教师,这样学科教师才能把主要精力用在教学教研上,教育教学质量才更有保证。
策略2:想尽办法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规范度及品位档次。
假设当地职能部门要降低民办学生占比,要淘汰一些不合格民办学校,要减少民办学校招生指标,请办学人思考,我校学生人均占地面积达标吗?我校功能室达标吗?我校住宿、餐厅达标吗?我校教师全部有教师资格证吗?我校课程开设、管理规范吗?若办学条件达标,管理规范,家长社会声誉口碑好,还怕少分招生指标吗?还怕不在5%~10%之内吗?
县域办学人要想明白,义务教育民校是非营利性的,学校财产、结余与个人财产是两码事。该办的五险一金为教师如数交纳,教师工资足额发放(包括假期这几个月),有条件的为教师交职业年金。
釆取如下办法留下好教师:环境引人,待遇留人,感情留心,事业留魂,校长魅力聚人。
策略4:创造性发挥公办学校做不到学不来的服务优势、机制优势。
比如用课程思维来升级学校服务,把饮食服务升级为食育食养课程;把校服选择升级为一生受益的"服育课程"。又比如要拉长服务链条,弥补服务盲区。入校前引领家长教育理念,离校后追踪学生发展;对小六、初三孩子暑假毕业校、新学校都不管这个盲区开展衔接课程、理想课程、学法指导的介入服务。
策略5:打造县域民校新的核心竞争力。
民办学校急需研发三门校本课程:一是在强化原来小升初不考的科学课基础上,小六下学期开设初中理化生预备课程一一引桥课程,让孩子理科在初中赢在起跑线上。
二是研发学习方法指导课程。好学生之间的竞争不是学习态度竞争,而是学习方法优劣竞争。因此,可围绕通用的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记忆方法进行专题指导;还要开设介绍学科特点并与之匹配学科学习方法指导。
三是重视全学科阅读,探索项目性的探究阅读。未来的中高考中,几乎所有学科的考试首先检测的是学生的阅读素养,即阅读的速度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所以,有人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最优秀的学生=最能阅读的学生”。
所谓项目阅读,就是先让学生确立研究小课题,只有读完指定阅读书目,才能解答这个问题。
这三门课程研发好,开设好,就是一种前瞻性战略布局,定会赢得家长青睐,定会在换赛道竞争中仍处于优势地位!
策略6:探究普通生源管理新思路,研发提升教学质量的课堂新模式。
许多名校教师,教惯了品学兼优的优秀生,突然面对学困生会束手无策或不能科学应对;反而经常与均衡生源打交道的普通民校、公办校更具优势。重视均衡生源背景下学生管理及质量提升管理、教学双模式研究,是优质民校急需破解的教学管理难题,谁先突破,谁就会抢战先机。
义务教育学校办学人,在新政背景下,看懂局,才能破好局,谁有前瞻战略眼光,提前谋划,谁就会重新占据生态链上游有利地位,谁就会获取降维制胜新优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