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时间,我们一起共读了英国心理学研究者罗伯特·戴博德的代表作《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蛤蟆在和咨询师苍鹭进行了十次正式面谈后,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为他的心理咨询过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现在的蛤蟆,虽然表面上乍一看没什么变化,其实他的内心和过去比起来,已经脱胎换骨了。亲爱的书友,不知道听到这里,你的内心是否有所触动?
我想,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了解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的过程,看到陷入抑郁的来访者,是怎么在咨询师的引领下,通过内省、探察、成长和自我改变,重新找到内心的力量,去追寻生活的目标和意义。
更重要的是,我们学到了什么?以前的蛤蟆先生和他的父亲,代表了处于两个人生坐标上的人,我们是否也有过和他们相似的感受和经历?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重复着和他们一样的心理游戏?我们又能不能鼓起勇气,做出改变,重塑自己的人生坐标,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呢?
这本书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比较多,在这里,我再为你梳理一下核心内容:首先,一个完整的自我包括了三种状态,分别是: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指的是在某些情境下,我们表现得像自己的父母一样。“父母状态”包含了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一切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对生活的评判标准。在“父母自我状态”中,有一部分叫做“挑剔型父母”,主要表现为苛刻、爱批评人、容易愤怒。
有的人虽然父母非常严厉,但他们自己为人处世却很温和,但那并不代表他们身上没有“挑剔型父母”的状态,只是,这些人经常把苛责和惩罚对准了自己,而自己往往又意识不到,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要学会爱自己,第一点就是停止对自己的过度批判。
“成人自我状态”,是指我们能理智地对待当下发生的情况,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通过计划、考虑、决定和行动,合理地处理问题。在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的知识和能力都在为自己所用,既不会被父母的观念影响,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困扰,而且能不断学到新的东西。
另外,从这本书中,我们还学到了人生坐标的概念。人生坐标,是指我们在生命早期阶段建构的看待事情的方式,以及观察世界的视角。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
其中,“我好,你不好”和“我不好,你好”这两种人生坐标,会引发很多典型的心理陷阱,也叫做“心理游戏”。比如,处于“我不好,你好”坐标的人,常常自尊比较低,很容易玩把自己变成受害者的游戏,觉得自己是不幸的、可怜的、弱小的。而处于“我好,你不好”坐标的人,往往会用高标准苛责别人,自己占据权力和威严的制高点。
一旦人们在童年选择了某种坐标,就会在以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最初的选择,在自知或不自知的情况下,控制事件的发生和走向,保证世界和自己预期的一样,把人生变成一次次的“自证预言”。
很明显,最好的人生坐标就是“我好,你也好”,选择这种坐标,相信自己,相信他人,是源自内心的信念,是一个人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行为。人的一生,起伏跌宕,困境无数,但你要相信,没有翻不过的山,真正的力量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好,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就是这样了,希望在共读结束后,你能把自己的情况和学到的知识一一对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说到底,我们学习心理学,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看清事物的本质,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