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性听到父母在人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多少,怎么苦口婆心、任劳任怨的劝,孩子都听不进去!
乍一听,确实是那么回事,现在的孩子啊,跟以前不一样了,家家守着一两个孩子,好吃好喝供着,还养出个白眼狼,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可有些事经不起推敲,再和那些父母多接触接触,最后会发现,这些所谓的“问题”孩子,家长其实也都不怎么样(这样说可能会被很多家长配上以“不教孩子说好话”的帽子,可我还是必须得说)。
有的家长,明显一看,就是溺爱型,半墙高的孩子都恨不得把饭给喂嘴里,平时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等等家务活全部包办,走哪儿跟哪儿,眼睛离不开孩子,美其名曰,为了孩子的安全和品德着想,让他能一门心思好好学习。
真的想反问家长,你这样全权包办、管制,就能把孩子教育好吗,或者说,你还没分清楚什么是溺爱,什么是真正的“爱”!
溺爱不是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是成年人按照自己的意志管理孩子,剥夺孩子的独立性,其本质是成年人对外界的恐惧和不信任,是成年人爱自己的表现!
而爱的本质是理解和接纳,给孩子尊重、宽容和欣赏,让孩子成长为可以独立发展的个体!
还有一种“攻击性”的家长,他们“深知”溺爱对孩子的危害,觉得孩子应该接受“挫折型”教育,所以民间有些话叫:给好心也不能给好脸,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将自身的优势无所不用到其极,批评、打压,甚至是没苦吃也要制造苦!
孩子做好事回来跟你分享,你说这是你该做的,不能骄傲;孩子考了好成绩等你表扬,你说这不还有好几道题没做对,要多看自己的不足。
你的眼睛只看到的是孩子不足的地方,孩子一旦出错,你“教育”的机会来了,你悉心教导、孜孜不倦,恨不得把从孩子出生的事都拉出来说,美其名曰“挫折教育”。
每每看到这样的孩子,很痛心,孩子也有自尊心,他也需要别人不断的肯定啊,肯定的多了他才有自信心啊,父母觉得孩子应该多吃苦,多受磨砺,那也应该遵循事情发展的自然规则吧,而不是没事找事,刻意制造。
所有教育前提,都是在孩子能感受到“爱”的基础之上,你不要指望你说一声“打是亲骂是爱”,孩子就理解你的所有苦心,他们只是一群心智未成熟的孩子。
再严厉的批评,再苛刻的训练,它能起的只是短暂的效果,时间长了,轻一点产生隔阂,重了滋生叛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