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行者智慧菩提树下
一即是多多即一 文随于义义随文

一即是多多即一 文随于义义随文

作者: 0b9d6921c540 | 来源:发表于2018-04-20 07:18 被阅读4次

“一即是多多即,文随于义义随文,如是一切展转成,此不退人应为说。”这是华严经十住品,第七不退转住,

讲真理的部分。不退转的人,前面是讲他所具备的条件,现在是讲他要做的事。他要做什么?一即多多即一的真理,要告诉人家。文于义义文,也要告诉人家。

文随于义义随文,如我手中拿起这一块木块,“这个东西”是什么,我们马上说“木头”。木头那两个字,是一个东西,能不能分别出来?现在是用木头来形容这个东西,所以木头,不是这个东西。

木头那两个字是一相;“这个”是一相。用木头只是形容它,木头不是它。它是它,木头是我们创造出来形容它的,外国人不叫它木头。叫什么不要紧,都是名相,不同的人会创造第三个。其实这个东西,根本就没有名字,第一个命名的叫木头,也可以命名为一个柴头,另外再发明什么,那都是多余的。

所以“这个”跟那个木头之间的关系,要弄很清楚。讲文,木头随于义,那块木块就是义,是本质。文要跟着本质。本质也跟着文。换句话说,真理跟假相,要能够把它和合起来。很多人在真理跟假相当中,把真理给忘了,只剩下假相。

知道我左手拿的木块这一个东西,这个叫木头。右手拿的这个也叫木头。人把木头拿来。要拿哪一个?就麻烦了。哪一个,要去区别出来。在区别的时候所指的木头,已经不是木头了。所以,实相跟文义不同。当文义跟实相要合一的时候,这里面就要相当高的智慧。

我们讲一跟十之间的关系。我们讲十,十是从一到十,其实是十个一。我们要了解十,是了解它有十个一。假如了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根本就是假相。就象一个袋子里装十个球,每一个拿起来都是一,所以,我们对十的了解,应该是十个一,放在一起叫十,只是简称叫十。

可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认为。我们一袋拿起来,这个就是十。结果你看到那个袋子,把那个袋子叫做十,而对十个一的这个内容已经完全疏忽了,文与义已经完全没有关系了,已经脱离关系了。

文与义,是要一体的。把这个一即多,多即一;一即十,十即一,跟这个文随于义义随文相合并,融合在一起,这个叫如是一切展转成,此不退人应为说。法慧菩萨在讲不退法法,就讲到这个地方,这种层次。

我们要把真理讲出来,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有很好的运用!(海云师演华严,圆明心要笔记)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相关文章

  • 一即是多多即一 文随于义义随文

    “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如是一切展转成,此不退人应为说。”这是华严经十住品,第七不退转住, 讲真理的部分...

  • 悟第一义则心安

    不可望文生义、随文解义,所谓随缘说法,叫人了自性,识身中净土,不可愿东愿西,向外驰求,应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若悟第...

  • 修身美善八德——父母讲给孩子的品德启蒙课(九)

    义之道理 义,即正义、义理、人道,指人间世道的至理,它的对立面即是罪、恶。 每个人都有对于义的观念,即良心,做事不...

  • 《传习录》摘抄(24)

    问: 穷理何以即是尽性? 曰: 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穷仁之理,直要仁极仁;穷义之理,真要义极义。仁、义只是吾性...

  • 训诂的方法

    1以形索义2因声求义3据文证义4析词审义5辨体明义 训诂的方式 一互训:实质上是实际语言的比较训释,即“用同义词相...

  • 君子喻于义和马斯洛

    一、君子喻于“义”即马斯洛“自我实现” 首先看看“义”的定义: 第1种解释 在简化字之前,义字下面都有一个大大的我...

  • 喻于义

    喻于义 修身,是通过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以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实现理想人格,进而影响他人,奉献社会。修身能抑制人性...

  • 难得浮生半日闲

    一时空闲,沏茶冥思, 念起念落,随来随去, 放开抛去,一概不管。 平时难寻当下不杂之义, 当下不去寻思即是此义, ...

  • 临·孝经第四

    孝于义 义于孝 等同也

  • 君子——做人的精髓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出自《论语》,其中君子喻于义中的义就是“仁”,“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即是多多即一 文随于义义随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mo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