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王建洲商学院,我是王建洲,我是做互联网创业培训的。今天与大家聊的话题是:
一位善抓机遇,是一位永远醒着的人。
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具有敏锐的目光,机遇一出现,他就立刻出手。
因而,对于那些不够清醒的人来说,只有在回忆中才会发现机会在哪里,机会永不会垂青他们。
福海集团总裁罗忠福是这样一位善抓机遇,永远醒着的人。
1968年底,年仅17岁的罗忠福被分配到贵州极为偏远的大山中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那地方可以说是中国当时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挑一担水要走几十里山路;有时,一个月都吃不上一口粮食,只靠仅有的瓜菜充饥。
罗忠福并不怕苦,却不甘心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被埋没在大山里,他要抗争,要抓住命运的机会,要为自己争出一个新的世界。艰苦的生活磨灭不了他与命运抗争的智慧与意志。
一天,省城一位记者来大山采访知青生活的事成为一个改变罗忠福命运的机会。他要做一件事,一件能在大山里400多名知青中引人注目的大事。
罗忠福用当时仅有的10元钱,买了一桶红漆,在记者到来的日子,罗忠福跑到他们必须要经过的山路悬崖上用粗绳把自己坠下,在峭壁之下写下了五个鲜红的大字:毛主席万岁。
这一“勇敢”的举动正好被路过此地的省报记者看到并拍下来,于是,罗忠福出了名,成为先进典型。
罗忠福这一举动无论在任何时代看来都是一种投机行为,似乎是一种荒唐的投机。
然而,正是这种投机才使他与众不同。可以说罗忠福在悬崖上的表演,表明他的过人之处,他很善于捕捉机遇,迟早要脱颖而出。
因为在那个人人都浑浑噩噩、人云亦云的年代,他却睁大眼睛四处寻找机会,创造机遇,而不是消极地等待机会。
他的“投机”就是投准机会,可以说是抓机会,也可以说是见缝插针,总之就是要使自己成功。
看准时代特征,掌握大势,找准机会,善于捕捉,这样做,自然会获得成功。
罗忠福国遵义探亲,无意中看到城里有人以9角钱1斤的价格收购槐树籽,不禁想起自己插队的大山里到处是槐树,何不让农民们收集槐树籽后,以3角1斤卖给自己,然后再出来卖。
大山里的农民做梦也没有想到世世代代烂在山沟里的槐树籽还能卖钱,纷纷进山去采集。
罗忠福预备了一条大麻袋,每收满一袋树籽,就利用回遵义的机会运进城卖掉,时间一长居然也慢慢积累了不少钱。
这一次成功后,罗忠福决定再试试自己的运气。他看到当地农民不会使用化肥肥田,因而化肥在当地根本没有市场。
于是,他自己先从遵义城里买回化肥,施用在自己的自留地上。
几个月后,他种出的南瓜、水稻和罗卜都丰收了,不仅产量大增而且果实饱满,周围不用化肥种地的村民们羡慕极了,都来向他要肥料。
罗忠福乘此机会做起化肥生意,这不仅帮助了周围的乡亲,而且自己也在嫌钱。
到返城时,他手里已有了1000多元的存款,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而且是绝无仅有的。
罗忠福在农村的这些作为,受时代大环境的影响和限制,他还得等待机会,在这种时候,他有再大的能耐,也只能一步一步来。
首先,罗忠福苦等调动工作的机会,即招工机会,在当时,任何知青都盼望着端铁饭碗,1972年,罗忠福终于被招人遵义一家国营厂当学徒。
由于他勤奋好学,善于钻研,他很快就成了青工中的佼佼者,被吸收到工厂的“技改小组”,协助高级工程师们一起搞了许多技改项目。
尽管罗忠福干得不错,但工厂显然束不住他,他具有一种素质:经商素质。罗忠福那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习性使他时时关注着更加广阔的天地。
为此,他订了许多份报纸,每天潜心钻研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趋势。
罗忠福觉得不能再在工厂这样干下去了,尽管他已经快要被提升为车间主任了。
“我的理想是从商”,他义无反顾地作出这样的决定。
他每天都要把报纸仔仔细细地看过,从中分析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动态,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罗忠福的辉煌成功就是来自于他这种善抓机遇的本事。
后来,他做起生产、销售沙发的买卖,积累起了自己的最初资本。
为了回馈读者,今天与大家免费分享2本创业项目电子书,《55个小本创业项目实战案例》和《如何创业当老板》
这2本书是我专门为草根创业者,中小企业转型者总结与实践出来的结晶,认真理解足以改变你目前的现状,从而影响你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