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国学与传统文化故事
康熙皇帝御赐刘家畔村黄马褂的来龙去脉

康熙皇帝御赐刘家畔村黄马褂的来龙去脉

作者: 启蒙时代 | 来源:发表于2018-06-03 16:34 被阅读606次

    “大人,皇上手谕!”

    保德州知州唐文德正准备吹灯睡觉,忽听府外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他连忙披了件棉袄,出门去看。

    手谕:康熙皇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三十六年二月二十日,大军已从北京出发,途经大同、朔州、宁武、岢岚、河曲,预计二月二十七日到达保德州,二月二十九日从保德州渡过黄河,从府谷继续往宁夏进军。

    看到皇上手谕,唐文德双手颤抖,一时间,又惊又怕,又喜又愁。

    他掐指一算,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大禹治水经过保德、秦始皇巡狩经过保德、西汉薄太后赏花经过保德,再没有了,现在当朝天子真的要来保德,而且是前后停留三天时间。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事,这可如何是好。干得好,这是立功受奖的好机会,干不好,这就是杀头的事。

    窗外白雪皑皑,屋里油灯悠悠。唐大人睡意全无,他来不及多虑,马上作了一套缜密的接待安排:

    一、在年延村(今属腰庄乡)增设一路驿站,作为腰站,安排驿马20匹。这样,保德州的驿站就有3个,分别是正站东关30匹马、腰站铁匠铺20匹马、腰站年延村20匹马。

    二、年延村作为第一站,二月二十七到;铁匠铺作为第二站,二月二十八到;东关作为第三站,二月二十九到。在东关沙河口官渡上船过黄河,在府谷刘家川渡口下船,确保无缝对接圣上从河曲来、往府谷去的时间和地点。

    三、迎接圣上的地点选在第二站铁匠铺,出于四点考虑:其一,年延村虽然是前站,但位置偏僻,只适合临时歇脚,不适合接待。其二,铁匠铺道路平坦、宽阔,方便迎接,不能阵势太小,否则有失礼仪。其三,圣上勤勉好学,一定喜欢有才学的年轻人,铁匠铺有一科举考生,可以安排住他家里。其四,黄河鲤鱼是保德州的招牌,在铁匠铺安排一个现场打鱼的节目,圣上一定喜欢。

    四、圣上带兵过境,安全问题不需多虑。

    作出如此详细的安排,唐大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康熙皇帝在保德州的行程

    二月二十七,康熙皇帝(时年43岁)一行如期从河曲县李家沟村来到保德州年延村,在年延村附近行宫休息,康熙皇帝当晚住过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行宫墕村,在年延村隔壁。

    驿卒来报:圣上的随从有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时年25岁)、鸿泸寺(掌管礼制的官),经过李家沟和年延村时,一路爬坡过沟,又遇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圣上身体很劳累,心情很糟糕。

    为了让皇上开心一点,唐大人马上调整接待安排,增加了几个节目:一是安排梨园戏班,让圣上放松一下。二是安排祭河之礼,让鸿泸寺表现一下。三是彩排黄河打鱼,让皇长子开心一下。

    一切准备就绪,按计划进行。没想到,黄河打鱼节目彩排时出了意外。原来,二月二十二才过大寒,此刻铁匠铺的黄河冰冻三尺,根本无法打鱼。听到这个消息,唐知州倒吸了一口冷气。

    石花鱼、大油枣是保德州最好的特产。大油枣不逢季节,石花鱼再不争气,那就完蛋了。唐知州不安地来回踱步,心乱如麻。正在焦急之际,有人举荐,刘家畔村的刘登强是远近闻名的打鱼奇人,距离铁匠铺也不远,或许他有办法。随即,刘登强进见唐大人,报告了自己的想法,唐知州大喜,拍案叫绝,就这么定了!

    康熙皇帝在年延村住了一晚,看到民生凋敝、一片萧条,心里很难受,加上奔波劳顿,人困马乏,心情很不爽。二月二十八,天蒙蒙亮就启程,上午来到铁匠铺村。

    这时,知州唐文德率全州所有退休老干部、所有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数百人在铁匠铺迎接。看到这么大的阵势,康熙很吃惊,听唐知州逐一介绍,康熙十分高兴,心想终于看到正能量了。

    一进房间,康知州继续介绍,这是本村正在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陈士宣,特别爱学习,是个栋梁之才。刚坐下来,事先准备好的保德州特产冯家川油枣、海红果、麻叶子、麻花子、炒倭瓜子、炒葵花子、麻糖等都进贡了上来,梨园戏班闪亮登场。康熙和皇长子边吃边看、有说有笑,十分开心。

    晋西北家常菜

    中午用餐的时候,炕上铺着羊毛毡子,毡子上摆着一个四四方方的红油漆桌子,桌子上摆满玲琅满目的菜肴,有:红烧石花鲤鱼、猪肉粉条烩菜、炖羊肉、羊头肉、猪头肉、油碰圪泡儿、炒山野件件、煎山野、洋蔓菁、凉拌绿豆豆芽、凉拌黄豆豆芽、胡麻油凉拌腌苦菜、猪皮凉冻儿、碗托、灌肠、凉粉、凉皮、茨粉、油糕粉汤、白面疙瘩、白面条子、羊杂碎、莜面、扁食等。康熙盘腿坐在最里头,边吃边说:这个鱼做的不错,朕一路旱路走来,第一次吃这么好吃的鱼。

    见皇帝很开心,唐知州继续说,这是本地野产的石花鲤鱼,是黄河鲤鱼的绝品,仅产于保德州黄河上游的天桥子、刘家畔一带,其他都方都见不到。刘家畔村离这里很近,那里有一个神通的打鱼能人,本事十分了得,皇上要不要去体验一下黄河打鱼的乐趣?康熙一听,马上应允,并要求皇长子胤禔也一起去看看。

    中午饭刚吃完,康熙皇帝只带了几个贴身护卫,在知州唐文德的陪同下,迫不及待地来到刘家畔村。

    刘家畔村 20180617

    大清康熙三十六年二月二十八(公元1697年1月25日),万里晴空、春寒料峭,中国历史上一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康乾盛世的缔造者,大清帝国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此刻,矗立在保德州刘家畔村黄河内河“里壕”岸上,极目远眺,只见连绵不绝的群山望不到边,一条大河横贯而过,不见大浪涛涛,只见冰封千里。他不禁感叹江山如画、山河壮丽,岁月易老、人生如梦。

    这时,知州唐文德上前一步,毕恭毕敬地作揖道:“皇上,船已备好”,“走,上船!” 康熙皇帝转身踏上一支小船。转眼功夫,皇长子胤禔已经手捧两尾活蹦乱跳的石花鲤鱼。康熙皇帝喜出望外,不禁对掌舵的渔夫刮目相看,问道:“朕听说你是本地刘家畔村人氏,可否愿意为朝廷效力?”,刘登强一惊,不知皇上要给他安排什么差事,慌乱回答:“草民世代耕种渔猎,不懂文韬武略,恐怕难以为皇上分忧”。康熙皇帝又道:“这个不难,朕赐你黄马褂一件,你可自由出入京城,命你每年运送石花鱼到御膳坊”。刘登强又是一惊,赶紧回应“草民遵旨”。

    自那以后,黄马褂成为刘家畔村刘姓人家的传家宝。刘登强和他的子孙们世代谨遵康熙皇帝的圣旨,每年向朝廷进贡石花鲤鱼,一直到清朝灭亡。受赐黄马褂时,刘登强约41岁,两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有了黄马褂,多了一份压力,也多了一份希望。此后,就算天灾人祸,就算有再大的困难,有黄马褂庇护,没有过不去的坎。因此,刘登强一脉至今在刘家畔村得以繁衍350多年,家族昌盛,常盛不衰。遗憾的是,民国年间,有一个南方人假传圣旨,把黄马褂骗走,至今已不知去向。

    保德距北京遥遥1200里,以牛车10里每小时,每天跑10小时计算,需要12天。这么长的时间,鱼送到也坏了。据说,刘登强为了顺利地把石花鱼送到北京,还创新了一种巧妙的食品保鲜技术,先把猪油炼好,装进油篓子里,等油快要凝固时,再把活的石花鱼放进去,这样,鱼被凝固在猪油里,与空气隔绝,半个月后仍然新鲜如初。

    天桥、刘家畔黄河 20180220

    清朝灭亡后,今人发现康熙当年写给心腹太监的一份亲笔信,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打鱼的情景:

    “二十八日,到保德州,黄河边上,朕乘小船打鱼,河内全是石花鱼,其味鲜美,书不能尽。”

    二月二十九鸡叫时分,天刚刚亮,在随行鸿泸寺的主持下,康熙皇帝率大军在铁匠铺村举行盛大的祭河之礼。上午9时,礼毕,离开铁匠铺,来到东关站的沙河口官渡。

    即将离别保德州,康熙皇帝心生感慨,作诗一首《保德州渡黄河》:

    入塞河声壮,朝宗势拱环。

    划疆分晋野,隔岸是秦山。

    城郭巅崖里,旌旄浩渺间。

    横流渡舟楫,前路指萧关。

    随后,渡过黄河。

    知州唐文德精心准备、周密安排的接待方案,是否博得了康熙皇帝的满意呢?《保德州志》记载:

    唐文德,字敬亭,江南宣城荫生。康熙三十二年任。至三十六年,圣驾西巡,行幸保德,驻跸三日。公调度得宜,上心甚喜。赐御书一幅,公悬于大堂公座上。后升户部员外郎,现任浙江金华府知府。

    三十六年二月,圣驾西巡,临幸太原府属:岢岚、河曲、保德三州县地方,奉旨照大同府,一体蠲免现年钱粮。

    可知,唐文德因调度得当、接待有功,得到康熙皇帝御赐书法作品一幅,后来被提拔为浙江金华府知府,保德州当年赋税全免。

    康熙赐给唐文德的书法作品

    康熙皇帝亲临保德州,是保德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史学研究,本着去伪存真的原则,在此,有必要就几个问题作专门考证:

    一、康熙皇帝渡黄河的地点在哪?

    《保德村庄》记载“传说康熙皇帝西征葛尔丹时路过冯家川,正是枣子成熟的季节,命太监摘来几颗品尝,称赞真乃油枣也”。互联网上多个版本,描述康熙皇帝离开保德时在冯家川渡过黄河,在冯家川品尝油枣后,还留下“一穷二白保德州,唯有鲤鱼大油枣”的诗句。

    首先,时间上不符,康熙来时是农历二月,与红枣成熟的季节相差很远。其次,康熙带着大军,为节省时间,防止意外,路线都提前规划好了,不设驿站一般是不会停留的。冯家川地处三个驿站以南,用百度地图测距,冯家川距离最近的东关站仍有40多公里。年延村距铁匠铺16公里,铁匠铺距刘家畔6公里,铁匠铺距东关5公里。所以,冯家川距离太远,途径和观光的可能性都很小。

    《保德州志》记载沙河口官渡

    “冯家川”与“刘家川”相似,可能是刘家川被误传成冯家川。府谷刘家川渡口对岸恰好是东关沙河口官渡。《保德州志》记载:

    “自沙河口起,一直往东铁匠铺,陆路十里。自铁匠铺至年延,陆路二十里”。

    不仅里程数吻合,而且有力印证了这条路线的正确性。再次,康熙文采极高,不太可能写如此打油诗。

    另一说,康熙皇帝在保德留下“山高露石头,黄河向西流,富贵无三辈,清官也难留”的打油诗,同样不可信。例如《府谷县志》记载,康熙从保德渡过黄河后,作诗一首《晓寒念将士》:

    长河冻结朔风攒,带甲横戈未即安。

    每见霜华侵晓月,最怜将士不胜寒。

    二、唐文德迎接康熙皇帝的地点在哪?

    《保德州志》记载:

    康熙三十六年二月,上出京,自大同由河保一路至宁夏,亲督师征噶尔丹。二十八日,临幸保德。知州唐文德,率合州绅衿耆老迎銮于郭家滩五里铺。是日,车驾由东门入城,驻跸于生员陈士宣家。

    地点标明为“郭家滩五里铺”。但郭家滩并不设驿站,而且“五里铺”已无此地名。

    从地名上看,“五里铺”归属于铁匠铺更适合。铁匠铺的历史文化比郭家滩要悠久、丰富的多。相传,大唐女将樊梨花奉命西征途经此地,发现此地煤、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宜打造兵器,于是派铁匠在此锻造兵器,为前线供应,后来形成铁匠铺村。而郭家滩是黄河千年冲刷形成的一个滩涂。

    康熙皇帝领兵而来,剑锋直指叛军葛尔丹,看到这里居然有可以锻造兵器的能工巧匠,心里一定很高兴。所以,从历史文化和接待规矩上看,铁匠铺的可能性更大。

    三、康熙皇帝乘船打鱼的地点在哪?

    《保德州志》(康熙版、乾隆版记载相同)接着前一段,继续记载:

    二十九日,上御龙船,由铁匠铺同皇长子临河捕鱼,随获金色鲤二尾。知州唐文德又进活鱼,上命收。并进梨园,允令供奉。初一日黎明,命兵部同鸿胪寺祭河,巳刻启行。赐陈士宣白金十两,知州唐文德御书一幅。由南关出,至康家滩渡河,合州官民送至河滨。儿童争挽上船,上大悦,各踢银有差,少顷过河,结营府谷。士庶犹赡仰御幄,踊跃高呼,称亘古未有云。

    这里有几处明显错误:第一,时间错误。康熙写给心腹太监的17封信,时间记录很具体。当时,康熙还带着掌管礼制的鸿泸寺,不可能犯记错日期的低级错误。而且,《府谷县志》记载,康熙皇帝二月二十九日到刘家川渡口。所以,《保德州志》关于“二月二十九日捕鱼、三月初一祭河”的时间记录是错误的。第二,虽然康家滩和东关白沙河渡口距离很近,但作为权威的地方州志,“至康家滩渡河”的说法也不准确、不规范。

    关于打鱼的地点为何推断为刘家畔村,有天气、行程、人文等多方面原因:

    黄河之水,在流经河曲县时弯弯曲曲绕了很多个S形,河曲的地名就是这么来的,“河”就是黄河,“曲”就是弯曲。黄河水从河曲自北向南流到保德,第一站直奔天桥村,第二站在刘家畔村打了一个弯。经过上游几道弯的过滤,刘家畔村的黄河水特别清澈,水里营养物质特别多,是得天独厚的养鱼宝地。这里还野产一种附着于石畔上的“石花”草,是鱼虾水产的主要食物。《山西中药志》记载,石花具有“清膈热,利小便,化痰消瘿,补血明目,益肾增髓”的功效。所以,天桥子、刘家畔产的鲤鱼,是黄河鲤鱼中的绝品,又称“石花鲤鱼”。石花鲤鱼的产地仅限于这一狭小的区域,产量很少,其特点是赤眼、金鳞、十片大甲,脊梁上横贯一道十分显眼的红线。

    每年冬天,黄河冰封,阳春三月,开河打鱼。鱼儿在水下经过一个冬天的休眠,不吃不动,净化了五脏,与平时相比,肉质更鲜嫩,味道极鲜美,民间有流传“开河鱼,赛人参,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的说法。

    康熙皇帝明确说他在黄河里捕的是“石花鱼”,如果是铁匠铺所产,并非纯正石花鱼。而且,当时黄河表面被冰覆盖,小船又怎么可能在黄河冰面上打鱼?

    称奇的是,刘家畔村的黄河畔上,即使是数九寒天,滴水成冰,在萧瑟的北方寒冬里,仍然有水草嫩绿如盛夏。这是因为,潺潺流水源源不断地从黄河边上的石畔里流出,这些如温泉般的流水,滋养了逆季节生长的水草,汇成一条条被当地村民称为“里壕”的内河。这一奇观,让康熙皇帝在冰封的黄河上打鱼成为现实。

    近年,刘家畔村的黄河内河(村民称为“黄岩下的里壕”)已改造为养鱼场,虽不见曾经的“里壕”,但地理地貌依旧。

    刘家畔黄河 20180616

    当然,天桥村也是石花鱼的产地,但与刘家畔相比,距离铁匠铺驿站更远,没有特殊理由,不太可能舍近求远。

    四、御赐黄马褂是否确有其事?

    2008年,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发行的《定羌杂识》一书,其中一篇《康熙帝路居保德史实》,明确记载“刘家畔村民因之而得到过黄马褂奖励”。但是,《保德州志》无记载,黄马褂本身又被人骗走,现在只留下似是而非的传说。我小时候也经常听村里人提起这件事,心里充满好奇。

    《康熙帝路居保德史实》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获得御赐黄马褂,对哪些人可以御赐黄马褂,康熙皇帝曾经御赐过几个黄马褂?在这一思路导引下,经查询相关资料,穿黄马褂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宫里的侍卫,穿黄马褂代表皇帝的尊严,黄马褂类似于他们的工作服。另一种则是功勋卓著的官员,要么是战功赫赫,要么有其他的特殊贡献。

    《康熙和托克托》(人民网转《呼和浩特晚报》2014.4)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康熙亲征葛尔丹时两次经过托克托,都是在托克托天气寒冷的时候。有一次,正值黄河流凌,黄河里冰块相撞、险象环生,船夫们挥汗如雨、奋力划船,康熙看到这样的场面十分感动,命人取来黄马褂和银子赏给船工,一名姓黄的员工得到黄马褂赏赐。之后黄马褂一直被黄家人像宝贝一样珍藏着。抗日战争时期,黄家人担心家里的黄马褂有所闪失,便将其藏在了一座叫广宁寺的寺院里,后来寺院发生火灾,黄马褂未能幸免。

    这一记载,说明康熙皇帝远征葛尔丹时是带了很多黄马褂的,目的就是要随时奖励有功之人,以奖罚分明、激励士气。虽然黄马褂不轻易奖励,但毕竟是战时,特殊时期用特殊政策,符合惯例。所以,刘家畔黄马褂一事,真实性很大。

    五、保德贡枣是否确有其事?

    保德油枣以冯家川产最有名,富含黄酮、钙、富硒,具有抗癌、抗衰老、排毒、养颜等效果。

    近年,冯家川根据康熙途经德州的历史,打造“康熙枣园”项目(人民网山西频道《保德“康熙枣园”:小红枣做成大文章》2014.11)。康熙皇帝果真吃过冯家川的油枣吗?

    当时是农历二月,新鲜的枣储藏不了太久的。我小时候,家里也有不少枣树,通常的做法是,中秋节前后,找几个空罐子洗干净,把新鲜的枣放进去,浇上白酒,盖紧盖子,再用黄泥密封,第二年春天的时候拿出来吃,色香味俱在,叫做“醉枣”。

    康熙皇帝到保德,地方官汇报工作、进贡本地特产是必不可少的。冯家川油枣作为保德州特产,唐知州在汇报工作时有必要重点介绍一番,进贡特产时也是首选。所以,康熙皇帝虽然不曾经过冯家川,但肯定吃过冯家川油枣。康熙写给心腹太监的17封信第三封中透露了一些信息。原文如下:

    二十七日到碾坞村(年延村)。五十六里皆高山大岭,连亘不断。朕从未走过这样不好山。若不是地方民一闻朕来,争先收拾,万万走不得。头一日下雪,风括(刮)的在道旁一堆一堆堆起来,推车的,走道的,甚得便宜。营前一里之地,又得一小河,水清味佳。此二日,凡随侍官员、军民,无不睹其事。朕说不过偶尔如此,不足为奇。二十八日,到保德州,黄河边上,朕乘小船打鱼,河内全是石花鱼,其味鲜美,书不能尽。吃食皆有,惟白面最好。此皆细事,书报不曾写得,惟叫里边知道。特谕。二月二十八日

    可见,康熙专门为黄河石花鱼点赞“其味鲜美,书不能尽”,另一句“吃食皆有”也说明康熙皇帝吃过冯家川油枣。

    保德贡鱼、贡枣名不虚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康熙皇帝御赐刘家畔村黄马褂的来龙去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nd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