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坛笔耕匠简友广场读书
《老程37年新疆创业路》故事介绍

《老程37年新疆创业路》故事介绍

作者: 河南妞 | 来源:发表于2022-12-27 11:23 被阅读0次

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那几年,人们纷纷外出寻找出路,18岁的程前跟着师傅学了两年技术后,便带着美好的愿望从四川老家投奔新疆的亲戚开创自己的事业。

万事开头难,第一站生活就给了程前一个下马威,但这并没有把18岁的小伙子吓倒,经受一系列的波折终于把刻章修表的摊位开张了。

在人们都普遍拿200元工资的时候,他的创收引起了外界的注意。看上了心上人但被勒索了高额彩礼,最终抱得美人归。

偶然的机会程前认识步一团的老乡,在老乡的引荐下程前盘下了一家劳保用品店,便开启了他真正意义上的创业。他的优势是经营劳保店的过程中,还经营着刻章的业务,这项业务促成了多笔业务。

程前的夫妻店在经营的时候,依托步一团老乡的帮助,他还接手了一团的几单小工程,回笼资金,还扩展了人脉,生意上稳步上升。

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刚开始程前还不确定能不能在新疆扎下根,就委托老家的父亲在老家给修了房子,一半竟然成了弟弟的婚房。

父亲退休后有一份尚可糊口的工资,父母生活还算安逸。年迈的母亲过世后,身体还算硬朗的父亲有退休金加持,成为了嫂子和弟妹争抢的对象,最后以程前放弃老家房子的继承权为条件,妥善解决了老父亲的养老问题。

自己家庭并不复杂,拿钱就可以摆平一些棘手的事情,可是老婆的原生家庭就有些复杂了。岳父母没有生育能力,先抱养了一个儿子,后来又抱养了女儿,就是程前的老婆。

妻哥老实巴脚实在撑不起一个家,尤其是两个女儿女生后,生活一地鸡毛。妻嫂和别人私奔后,程前夫妇一直在后面收拾烂摊子。好在大侄女的婚姻波折一番后,终于稳定下来,小侄女励志人生,从小刻苦学习,凭借自己的努力读完研究生,最后在大城市站稳了脚跟。

经过波折生活,妻哥最后的结局还算圆满。

程前奋斗半生,有店铺,有住房,儿子在部队事业有成,也算是给奋斗半生的程前一个安慰。

程前几十年的创业路,夹杂着家庭纠纷,最后以程前放弃许多物资上的东西,求得两个原生家庭的太平。

本文共计8.5万字,分47个章节。是一部边陲小城,创业,家庭伦理剧。

样文:

(1)寻找出路

程前出生在四川江边的一个小村庄里,父亲是水务处的一名小职员,母亲在家务农,经管几亩水田,养点家禽,照顾公婆,日子平平淡淡。

遗憾的是父母婚后几年都没有孩子,多方寻医问药也没有效果,不得已从远方抱养了一个儿子,取名程开,寓意开门红,能带来弟弟或者妹妹,被程父程母视为己出。就在哥哥5岁的时候,多年不孕的母亲突然怀孕了,全家人都非常开心,都认为哥哥是送子观音,给家里带来了福音,更加疼爱哥哥了。

好运降临,但都挡不住,程家父母的亲生儿子降生后,父母给他取名程前,予以前程似锦,将来又个好的归宿。程前三岁的时候,弟弟程鸣也接踵而至,全家都期望他将来能一鸣惊人。父母开心的同时,明显感受到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哥哥程开老实听话,但不爱学习,初中没有读完就不上学了,到父亲所在的水务处当临时工,刚满20岁父母就给他寻了一门婚事,另立门户,过自己的小日子了。弟弟最调皮,也最聪明,又是家中的老幺,父母的宠爱,甚至溺爱多了一些。程前初中毕业后也没有继续升学,但他也不想和哥哥一样当个临时工,干着一眼望到几十年光景的日子,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就在程前迷茫之际,后来偶然的机会,程前去镇上修手表,和修表师傅攀谈起来,表示想跟着师傅学手艺。师傅也很痛快,但要交学徒费,而且师傅还会刻公章和私章,要是两样都学,学费不菲。程前似乎看到了希望,和师傅越好,尽快给他回复。

回到家后,刚好父亲也休假在家,程前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父亲沉思片刻,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学手艺是个好事,就是学费有点高,家里这点钱是准备给你留着修房子娶媳妇的。”“我不要房子,也不想在这里成家,将来和哥哥一样……”程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给你交了学手艺的钱,以后就没有钱给你盖房子成家了。”母亲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毕竟下面还有一个儿子。“以后的事我不用你们操心。”16岁的程前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一夜考虑后,父母达成协议:拿走这笔钱,以后的事情就要靠自己了!程前让父母放心,相信他可以的。从小就有主见的儿子,父母也就放心了,让他闯一闯吧!

第二天父亲带着钱,领着程前进行了简单的拜师学艺的仪式。从此以后,程前每天早早骑着自行车带着干粮,到镇上跟着师傅学习手艺天黑再骑着自行车磕磕绊绊回到家里,风雨无阻。他的勤学苦练,吃苦耐劳,赢得了师傅的好感。程前也时不时给师傅分享他的梦想,将来离开这里,到外面靠这门手艺闯荡一番。

师傅是个明白人,既然徒弟将来要到外面闯荡,对自己构不成威胁,也就尽心尽力教他技术。师傅认真交,徒弟用心学,有时候师傅收到活,就放手让程前干,一边指导,一边观看,。后来师傅有事的时候,偶尔程前也能独当一面,师傅很欣慰,更喜欢这个聪明好学的小徒弟。

很快两年过去了,程前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和练习,就这么圆满出师了。

小镇上程前肯定不会待,市场需求就这么大,和师傅抢饭碗不是他的风格,他的心召唤着他,到更远的地方去。程前把自己的想法和父母说出来后,父母虽有不舍,但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心野,眼界高,也不阻拦,但是到哪里发展呢?毕竟程前只是个刚满18岁的儿子!

思来想去,程父和远在新疆支边的表哥黄大有写了信,说出了儿子想到外边闯荡的想法。回信很快到了,王大哥表示可以到他那里,应该有市场,自己也可以给一点帮助,毕竟自己在新疆生活了这么多年,还是有点人脉关系的。

就这样程前在父母的恋恋不舍中,踏上了远去的火车。毕竟年轻气盛,程前出发前刻意置办了行头,一只大皮箱装满了衣物和修表刻章的工具,还定做了一套白西装,理了头发,虽然个头矮小,但气派却很有范。

两天两个火车上颠簸,终于到达了哈密火车站。带着好奇程前提着行李箱走出了火车站,又花了1块5毛钱坐人力三轮车赶到了汽车站。刚下三轮车,还没有来得及进汽车的时候,风暴却来临了。几个穿着半旧军装的小伙子,对着程前一顿暴雨般的拳打脚踢。不明就里的程前,一边挡着对方的拳头,一边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问:“做啥子里?我又没有惹你们……”“看不惯”,“还是个川军”,“不理他”……几个小伙子喋喋不休地离开了。

这见面礼有点特殊,程前一边心里骂着这些“龟儿子”,一边整理衣裤,洁白的白西装上几只大脚印特别显眼。程前顾不了这么多,赶紧去赶一天只有一趟通往亲戚家的那趟班车。坐到车上,程前才发现,这里的人,男的多半穿中山装,年轻小伙穿的是半新不旧的军装,有的是旧军装改制的衣服,有点不伦不类。现在他终于明白自己挨揍了,还不是身上的白西装太显眼了!

(2)艰难开张

程前坐在通往山北客车上,心中五味杂陈,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客车缓缓移动到南山口,放慢了速度,慢慢就进入了上路。自己的家乡虽然也是山路,但坡度很小,而且自行车都可以骑上去的,可是眼前的山路坡度有点大,盘旋而上,道路两旁全是陡峭的石壁,程前心里竟然有点害怕。

客车艰难爬上陡坡再缓缓下行的时候,程前不由自主地用双手抓紧前排的靠椅,身子崩得直直的,丝毫不敢放松。摇摇晃晃前行中,大部分乘客昏昏欲睡,可程前却精神抖擞地盯着前方。隔壁的老者从迷糊中醒来,看到程前的紧张状态,又一身区别于当地的行头,便和蔼地问道:“年轻人,不是本地的吧?”“我从四川来的。”程前拖着一口浓重的川音。“来投亲靠友的?”老者来了兴趣。“是的,我要到红星一牧场。”程前如实回答。“红星家的。”老者似乎对一牧场相当熟悉……

老者谈性浓厚,告诉程前他是体委退休的,年轻的时候曾经带队到市里打比赛,队员和教练全程骑骆驼,要两天两夜,中间要在口门子住一晚,人休息,骆驼也要喂点草料,第二天继续前进。到达市里以后,因长途骑行,腿部血液循环不畅,队员们的两条腿都成了o型,有的人甚至出现了退步浮肿,比赛成绩可想而知。

老者感叹:现在条件好多了,通公交车,虽然每天对开一趟,进市里方便多了……程前和老者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口门子——哈巴线上的中转站,停车休息,乘客下车吃饭。有的乘客去吃饭,有的乘客下车原地活动,程前也学着去吃饭的乘客,到小店里要了一碗羊肉汤,两元钱。尝一口,味道鲜美,竟然不像家乡的羊肉有浓浓的膻味,这也许就是新疆队自己的欢迎礼节吧!

客车驶出口门子,地势渐渐平坦开阔了,不久就到了三岔路口,老者告诉程前,往前走直通巴里坤县城,岔过去就可以到义务县,那边还有一个团场,盛产哈密瓜。这一番话打消了程前一路上的顾虑,心情渐渐开朗起来,也就说起了自己的家乡,江边小村庄,那里的人情世故,饮食习惯……

4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客车缓缓开进了县城的车站,下车的时候,瞬间感觉到身上有点冷冷的感觉,毕竟已经是5月底的天气,家乡早就湿热湿热的,可这里却寒意阵阵,羊肉汤的暖意也抵挡不住寒意袭来,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到脸上,干爽干爽的,程前心里一阵犯嘀咕:什么地方呀!

按照黄大伯给的地址,程前一路走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黄大伯家,而黄大伯也提前收到了程前父亲发过来的电报,提前做了迎接程前的准备。第一顿饭是拉条子拌面,竟然不是家乡的大米饭。

黄大伯家一共三个子女,大儿子已经工作结婚另立门户,守在身边的是两个女儿,大女儿在边贸公司当会计,小女儿莹莹刚刚护校毕业在医院实习,已经退休的王大妈成为了家里的后勤部长,经管全家人的吃饭,洗刷等等问题。黄大伯家房子不大,还是年代久远的那种土木结构的房子,一明两暗,中间的那一间中间打了隔断,隔间里面是两张单人床,是莹莹和姐姐的卧室,外间是水缸和饭桌;里面的一间是黄大伯夫妇的住房和客厅,一张长沙发配一个简易茶几,墙角的角柜上放着一台18寸的彩电。

黄大伯夫妇早就把隔壁的一间房子收拾了出来,那原来是儿子的房间,现在几乎是储藏间,房间的里面部分放着以前的木头箱子,另一边是个面柜,盛放米和面。前半部分是一张大床,窗台前放一张木头桌子,还有一把笨重的木头椅子,这就是程前的临时卧室,虽然不大,但能独立居住,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程前已经很满意了。

熟悉环境后,黄大伯就带着程前去了第二门市部找了负责人,商谈在门市部门口放一张桌子,落实到具体的租金问题。黄大伯提前和负责人已经打过招呼,商谈十分顺利。门市部负责人给程前提供一张办公桌,抽屉和柜子带锁的那种,放在门市部柜台外面采光最好的位置,每月租金20元,每天程前的营业时间和门市部的营业时间同步。这条件程前能够接受,门市部不但收租金,而且来修表的人多了,也能带动门市部的营业额,双赢合作,何乐不为呢?

商谈好工作地点后,黄大伯又带着程前到公安局备案——刻公章的前提必须备案!

办完所有营业手续已经是5天以后了,马上就能开业经营,程前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迎接程前的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反正程前信心满满!其实还没有开张之前,程前就已经免费给二门市部的营业员们做了免费的服务——不但帮他们校正了手表,还给每个人送了一枚私章!这可是活广告呀,一部分人已经了解了程前的业务!

相关文章

  • 《老程37年新疆创业路》故事介绍

    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那几年,人们纷纷外出寻找出路,18岁的程前跟着师傅学了两年技术后,便带着美好的愿望从四川老家投奔...

  • 老程37年新疆创业路(1)序

    老程大名程强其实并不老,也就55岁,可是身价已经300万,经营劳保用品,有店面,有库房,儿子也军校毕业,事业有成。...

  • 老程37年新疆创业路(15)难上加难

    汇钱回去后,程前又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宽慰父母保重身体,看能不能联系到程鸣,他们太辛苦了,多保重身体。信的末尾程前还...

  • 老程37年新疆创业路(47)后记

    《老程37年新疆创业路》终于杀青了,这是我的第十部系列文,也是我写得最长的一部系列剧,全剧八万多字,貌似有点小说的...

  • 老程37年新疆创业路(38)骑虎难下

    程前所在的小城地处新疆东大门,有漫长的中蒙边境线,原来只有步一团的哨所驻扎,后来为加强边防稳固,地方单位和兵团单位...

  • 老程37年新疆创业路(11)有惊无险

    接手新生意,和旧生意配合起来互相促进,两种生意都有所好转,尤其是山区的牧工也开始光顾程前他们的劳保店,语言沟通方面...

  • 我给自己放个假

    系列剧《老程37年新疆创业路》原计划元旦收官,可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让我加快了书写的进度,提前杀青,并且提前写了年底...

  • 老程37年新疆创业路(3)艰难开张

    程前坐在通往山北客车上,心中五味杂陈,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客车缓缓移动到南山口,放慢了速度,慢慢就进入了上路。...

  • 老程37年新疆创业路(4)口碑相传

    准备开张的前几天,程前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就已经免费给门市部的营业员修了表,还给每个人送了一枚私章,既笼络人心,也...

  • 老程37年新疆创业路(44)咎由自取

    明珠无奈之下刚刚在大女儿静静家安定下来,每天带外孙,做家务,刚开始不适应,这些年自由自在惯了,突然过上按部就班的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程37年新疆创业路》故事介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rn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