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大家好,欢迎收听静雅读书,我是小静。本周我和小雅与大家分享的书,是《幸福的方法》。今天,小静想和大家探讨的是,什么是幸福?什么时候我们会感觉到幸福?
「忙碌奔波,不是真正的幸福」
蒂姆是大家眼里的成功典范。
他从小努力学习,成绩优秀,顺利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大学里,他不仅要继续努力学习,还要在学校社团奔波劳碌,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因为这样可以做出一份漂亮的简历。
大学毕业,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取。工作压力很大,每周需要工作80小时,蒂姆想,辛苦一点没关系,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升职加薪。
终于,多年的超负荷、超时长的努力工作之后,他晋升为公司合伙人,住着豪宅,开着跑车,银行的存款一辈子都用不完。
然而,蒂姆并没有感觉很幸福。
「他达到了一个又一个成功,但幸福的感觉总是转瞬即逝。」
「从享乐主义到虚无主义」
于是,蒂姆迷茫了,他开始酗酒、吸毒、麻醉自己,尝试过快乐至上、随心所欲的过着懒散的生活。然而快乐如此短暂,蒂姆很快就感到厌倦,他依然没找到幸福。
蒂姆陷入痛苦,他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得到幸福。
我们可以把蒂姆探索幸福的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叫「忙碌奔波型」,在这个阶段,蒂姆认为成功的结果可以带来幸福,但追求的过程充满紧张焦虑,蒂姆「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
第二个阶段叫「享乐主义型」,蒂姆错误地认为享乐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个阶段,蒂姆「同时放弃了过程和结果」,他变得麻木,也不准备进行任何的努力,演化成「虚无主义型」。
事实上,蒂姆经历的三个阶段,正是本书作者归纳的四种人生模式的前三种。
「体验和感悟,才是幸福」
小美是一个小学生,她每天回家后,妈妈同意他吃一根烤肠,她觉得很幸福。
小静是一个普通的妈妈,她看到孩子纯真无邪的笑脸,觉得很幸福。
一位外卖快递员,在看到客人给他五星好评后,他感到幸福。
一位支援武汉的90后医生,她走出病房,脱掉防护服,终于能上厕所了,也觉得幸福。
一位靠收破烂为生的老人,他拿出毕生的积蓄,要捐给灾区,当他的愿望实现时,他幸福得掉下来眼泪。
「幸福,是一种体验和感悟。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我们不是要创造幸福,而是应该懂得怎样才能享受当下的快乐以及未来的幸福。」
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
「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以上就是小静今天和你分享的全部内容。感谢你的聆听,静雅读书,我们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