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友跟我诉苦:
孩子越来越不喜欢语文,成绩越来越差。要不我去给他报个语文补习班吧?你觉得怎么样?有什么好的推荐?
已经讨厌语文了,还去语文补习班?就跟你讨厌吃银耳羹一样,明知你讨厌,我还煮一锅给你,你会是什么心情?
这不是一回事吧?
怎么不是一回事呢?你凭什么认为,去了补习班孩子就会爱上语文?
那不补,不是更差吗?时间一长不是拉下更多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增加课外阅读,让他读喜欢的书,越多越好!
这样就行?真的?
好友还是将信将疑。
我建议她,带着孩子上书店,让他自由的选择喜爱的书。过上一段时间再来看,如果没有进步,我请10顿小龙虾。
没有一个孩子是不爱故事的。如果不爱,那一定是你的打开方式不对。☛孩子不爱阅读 ? 多少“高知家庭”犯了无知的错!
有些孩子还喜欢把看到的有趣故事,分享给好朋友或是爸爸妈妈。
虽然他们的语言表达疙疙瘩瘩,用词也未必贴切,但从他们转述时脸上兴奋的表情,你知道,他对那个故事是如此的投入和热爱。
可是,当你打开孩子的语文课本,你会发现好玩、有趣、写得优美的文章实在太少了。
有些课文还是我小时候的,当时读着都要睡着了。。。30多年了,00后的孩子还在读?
怎么吸引他们?
国内的语文教学也还和30年前一样,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这类老掉牙的教学方法,花大量的精力对一篇短短的课文和句子进行肢解。把本因最有趣的课变得枯燥无味。
再加上近年语文改革,大量古文内容的出现,让那些本来就阅读少,底子薄的孩子,更觉得身心疲惫。
学校的语文课程吸引不了孩子,而家庭环境中又不注重课外阅读,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对语文学习感觉吃力,而后丧失学习的兴趣。
而语文又是所有学科的基础,重中之重。
所以,当孩子喊出:讨厌语文时~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会和我的朋友一样,产生强烈的焦虑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研究多年,他说: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所以不善于阅读的孩子,就不善于思考。
他还指出缺乏阅读的坏处:为什么有的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奋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
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而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课外阅读上,耽误了学业怎么办?
其实,我们现在学习的课堂知识还是非常肤浅的。
而丰富的课外阅读,可以通过“阅读”这一语言符号媒介,让孩子的"语言系统“发育得更好,同时让孩子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
做个形象的比喻:学习能力的构建好比盖房子,”语言系统“相当于工具,”智力背景“相当于工程背景(地基勘测水平,工程设计水平,工人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等无形但重要的内容)。
有好的工具和完善的工程背景,整个盖房子的过程就比较轻松,也能保证质量;反之,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在☛特级语文教师的忠告:语文就是要"死记硬背"!这篇文章中,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和李镇西老师也都提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吸收,而后在孩子的脑子里编程,最后,才是吐出来的表达。
读的东西多了,许多读到的东西,借过来借过去,就活了。
书读多了,看多了,就知道哪些作者写得好,哪些不好,鉴别文章的能力就强了。
书读多了,积累多了,吸收多了,孩子的语言就会越来越丰富,表达也就更出色。
课外阅读是一把有魔力的钥匙,会为孩子打开一个更神秘而精彩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