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八开工,开工第一大事:销售职业技能培训。
一来收收心,二来整个瓷砖通路还在过节,少有用户在正月十五前装修的。
正好利用这个空闲时段做内训。
培训老师由三个部门经理担当。
经理从事陶瓷销售都在10年以上,有实战经验,有大、小企业任职经历。
诶。
分到的主题,讲起来还有那个意思。
销售和技术有区别。
销售的基础知识其实并不复杂。但是能把销售做好的人实在不多。
因为理论和实际之间隔着各色人,人作为变量就精彩了。
第一课的主题是如何开发客户?
他观察到自己部门的一个基本现象:很大一部分人员戳一下动一下,主观能动性极差。他认为,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底层问题,才有继续讲的必要。
抛出问题: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答案雷同:想多赚点钱,生活好一点;能够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成就感。
回答正确,事实表现可不那样,不仅几个经理有提到过,我也有发现。
口是心非。
没有主动性,是来混时间挣钱的吧?
可公司基本工资2000元,时间产生不了多余的价值。
有高额提成啊,提成能刺激挣钱的欲望,还上不封顶。
没有主动性是没有树立标杆吗?
可每一个部门都有月入3-5万的业务员。
不会无视到这种程度吧。
没有主动性是团队全军覆没,清一色的低能儿,人员配置不当吗?
12321。
一个经理两名精英三个中流两个培养一个机动。
也能分个明明白白。
那为什么没有形成主动围绕“挣钱”“”搏成就感“的热情?
是被日本年轻一代传染了?同质化,低欲望。
除了不想生小孩,连挣钱养家糊口的欲望都带低了。
是家里富裕,不愁吃穿用度,上班就是用来混的。
私下了解,大部分家庭也就一般般。
挺佛系的。难道面前的8090后,佛系是主流价值观。
坐等天上掉馅饼?
打游戏,刷抖音,玩快手。
难怪IT工程师月薪高高在上。轻松搞定这帮“SB”,你的需求我最懂。
怎么去点燃他们热情?
把一群暮气沉沉,温顺绵羊变成朝气蓬勃,如狼似虎的战队。
说道理,他们都懂。
都听过。
就算没有听过,抖音百度视频号知乎像妈妈一样精心喂养。只要曾经搜索过,逃不过妈妈的爱心泛滥。
干一行,哪不流下点搜索“行业”的脚印。
想学,分分钟搞定。
不想学,也逼着你看。
关键是重复性的,碎片化的东西能在大脑中拼凑出完整的销售系统图吗?
能翻译成让客户用户明白的语言吗?
当然离实际需要差的太远。但往往给了我会我懂的信号。
高看自己是人类的基因。
这是一个犯了却不自知的错误。
自主学习不达标。
那被动的培训总可以武装起来吧。
可是培训学了,也笔试考过。
练了吗?
赛了吗?
“我说你看
我做你看
你说我听
你做我看”
有完成闭环吗?
思来想去。
啊!
作为他们的领头人,想画个圈到一半没有墨水还不自知。有今天的折扣效果不是意外,是必然啊。
我一边听一边在反思。
看到几大排业务员规规矩矩在听课,边听边记笔记。又有好多人只记了一点点。
以前我会去严厉批评,还会讲一大堆道理,以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纠正他们的学习方法。
事实胜于雄辩,行不通。
当想到听课学习的效果仅仅是完全掌握一门技能的两三成时,我反而释然了。
就这样吧。
第一:他们还没有这个认知,是因为他还没有需要到这个知识,不会产生主动学的愿望,没有到那个阶段,缘分不够。
第二:他们大多没有体验过,职场学习给自己带来了巨大进步的成就感。成功需要小步迭代,形成正循环,自信的飞轮才能够转起来。
第三:不能把培训仅仅停留讲和听的单一方式上。方式变一下,去练,让他当老师去讲。给他机会去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己觉醒会快很多,下一次听讲,保证会主动尊重讲师。激发出新的状态来。
第四:成长本来就是慢变量。欲速而不达,急不得。团队更是如此,凝聚力战斗力如复利,开始感觉不到,量变质变总有阈值,看准了方向,一往无前,总有惊喜时刻。
第五:如汤君健老师所讲“人的价值是非线性的”。且不说每一个个体认知差异大,每一个阶段学习差异也很大。当学习同一个老师的同一堂课,每一个人的关注点都不一样。
那要求每一个人都记录完整笔记,要求复述所讲内容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被这个执念折磨了好多年。
团队,不是需要差异化的能人吗?
培养出一模一样的人,还叫团队吗。
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差异,随着时间的积累,各放异彩。
只要围绕同一个旋律起舞,跳什么舞不重要。
重要的是共同创造出更有意义的工作环境。
最后,回答一下开头的问题: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工作最基本的意义是练就生存的能力,从而保障生活的乐趣,成就生命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