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某企业请了一名美工,负责公司的图片宣传设计,每月固定工资6000元。老板感觉存在几个问题:一是这名美工做事不上心,经常出错;二是每天准时上下班,还经常迟到;三是工作量不饱和,但是安排给他的工作却是拖三推四的;四是设计内容没有创新和进步,说他两句还不认可。
过去老板也请过几名美工,几乎都存在这些问题,最后老板归结为“90后综合症”,由于现在人不好招,熟悉工作更是需要学习过渡时间,老换人的成本与损失其实更高,想想只好忍了下来,可是问题总是无法改善。
很多企业的操作、执行层岗位,这种问题几乎比比皆是。通常这些岗位的员工拿的是固定工资,干好干坏、干多干少都一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很低,助长了“事少钱多福利好离家近”、“出工不出力”的惰性思维。
我见过一家企业员工人数不到100人,人力资源部就配备了7个人。公司搞司庆,交给人力资源部负责,他们还说人手不够,要求增加人员。公司推行绩效考核,他们又要求老板增设考核专员岗位。
公司有一名招聘经理,月薪10000,是固定的,如公司业绩好达到目标的话,季度发点奖金。问题是他招聘的结果总是不好,老板一问为何招不到人,招聘经理总能找到各种理由,比如公司办公地点太偏、福利不好、工资没有吸引力、现在人才的要求太高等等。
如何激发基层员工的工作状态和热情?这是很多老板与高管共同的诉求与痛点!
以下这些方式方法,你的企业使用过吗?效果如何?
1、推行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
通行做法:假设该员工原来工资标准6000元,从工资中拿出500-1000元,命名为“绩效工资”,然后设定考核项目或指标。考核方面无非就是两种做法,一是订立高目标;二是订立高标准。结果往往是,员工不认可高目标,而高标准不接地气、很难操作。
点评:
一般来说,基层员工很难使用KPI考核,因为没有那么多指标,也缺乏数据支持。采用工作标准进行的考核,操作难度极大,很容易半途而废。
2、加工资再考核减薪
通行做法:假设该员工原来工资标准6000,从工资中拿出1000、公司加上1000,合成“绩效工资”,员工的工资标准变成7000,结构变成5000+2000,然后制定高目标和高标准进行考核。往往的结果是,员工基本上拿不到7000,大多数月份会被减扣。
点评:
看上去是给员工加了工资,却是以先加后扣作为设计手法,员工一定非常不满意,因为员工认为7000是他的应得收入,老板是订了自己要的高目标高标准,而自己根本就做不到。另外,我们很难理解:明明是加了工资却让员工如此不满,这充分说明如此设计十分不妥。还有,这种加薪法除了员工不满,而公司明明加了成本也没有带来实际上的增值。
3、综合评分,与奖金或晋升关联
通行做法:采用“德勤绩能”的综合考评,或者让上司每月给员工打分,根据考评或打分的结果,对员工进行排序,根据这个排序把员工分成ABCDE,进行强制排名,并依照排名分配不同比例的奖金。同时,也会根据得分决定级别与职务的晋升。
点评:
综合考评一年一次足够,而且主观的评价最好不要与薪酬、利益挂钩。评分与打分不是越细越好,一是由于过于主观,员工的认可度不会太高;二是打分很考验评估人的素质和心态,而且非常耽误管理层的时间和精力。
4、早请示晚汇报,不是人治而是盯人
通行做法:各级管理者每天听取员工的各种请示和汇报,但是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员工每天上班后才知道今天要做什么。一级盯一级,文山会海,制度繁多,但执行力和人效却十分低下。
点评:
每天一上班就开早会,订立当天目标计划,下班前开夕会,听取工作总结汇报。养成好的工作习惯,固然重要。但是必须指向的是目标,要的切实行动,检视的是对应目标和计划的结果。更多员工持续激励、绩效管理资讯:+zwwjx168
总结一下:
1)很多传统的考核方式,管理成本太高,不可取。
2)若不能实现员工自动自发工作,再无高效管理。
3)考核本身没有意义,考核的目标是为了激励员工增值。
4)利益驱动是最好的考核。
5)减员不减薪,这是大势所趋、人性所向。
6)考核是为了释放人才的潜能、解放领导的束困。
如何让员工真正自动自发地做结果、做增值?
如何实现给员工加薪但不增加成本、反而促进企业增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