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行影
2019/3/2.星期六.清晨.
![](https://img.haomeiwen.com/i4418017/c65141ca468e11c1.jpg)
以一种怎么舒服怎么来的姿态活着。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千姿百态。我的活法就是不用求于人,靠自己,健康平安,穿暖吃饱有住,这样平平淡淡就好。
赤裸裸地来,离开的时候也是什么都带不走。人一辈子没干嘛,看开些,不用那么纠结,处心积虑。
平常人有平常人的自在和喜乐。富人有富人的烦恼和不易。
我一朋友是企业老总,表面上企业市值上亿,开名车住豪宅,吃香喝辣,实际上欠着银行几千万。压力山大。
没有人是钱多的,追求财富也是无止境的。如果你不知足的话,最后反而被拖累。
我已经很久没有买衣服了。过得十分简朴简单,没有什么家庭琐碎。朋友说别人的女儿服装一套套的,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你女儿长得不差,有条件,干嘛总是把女儿穿成这样灰扑扑的?
我考虑过这个问题,对着别人小孩的光鲜亮丽,也曾动过心。
首先,我承认自己比较懒,外表的光鲜需要花精力去打理。我是个趋于安逸,尽量让自己轻松自在无事一身轻的姿态活着的女子。所以在让人赏心悦目和让自己充实舒适的角度,我选择了后者。
第二,我不是富二代,我的一分一毫都是靠自己赚来的。我的财富有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随意让我挥霍的那么一个程度。所以我更愿意也更多地花在充实自己,让自己感到充实的方式上。相对于吃喝穿,我更热衷于旅行,看书增长见识上。
我的理念和生活都不是很传统。我更喜欢内心的丰富多彩,而不是表面的光鲜亮丽。生活是自己的,而不是给别人看的。
因为不该花的就不花,没有浪费,但也不是一分不分都存着,像守财奴一般让自己过得紧巴巴的。那样就失去生活的乐趣了。
我身边有这样的一些妇女。她们有了小孩后就没有上班,整天围着老公孩子,家务转。长期旋转在家庭琐碎中,人也变得狭窄。她们总是斤斤计较那一分八毛的得失,而变得面目全非。
我身边有这样的一位女子,家境尚可,就是特别省。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也不舍得玩。不是在公婆家吃饭就是在娘家吃几口。只要不用钱,吃什么都可以,从不挑剔,有吃就多吃几口,没有就少吃几口。十几年如一日。我想想都觉得可怕。这样的定力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她就是不花钱,把赚过来的钱都存着。衣服也只是蔽体,从不讲究,也不曾有自己的丝毫喜好。万不得已小孩生病,去医院花个一两百,那简直要被她念叨几个月,仿佛割了她的心头肉了似的。她虽然说全职带小孩,过着一种完全不花钱的生活,非常单调乏闷,小孩也是整天被关在室内,没见过世面,什么都不知道的那种。十几岁的小孩了,孤陋寡闻到不如两三岁的小孩那么见多识广。连如何和人打招呼都不曾有意识。那样的小孩将来也是很难适应社会。因为根本没有见识过社会。我们经常叫他妈妈带小孩出去玩玩,她张口闭口说出去要花钱。如此多次也就作罢。她的思想那样,谁也拿她没办法。
我觉得钱赚过来就是花的,不是放着存着,以一种数字的形式存在着。那样就失去钱真正的意义了。而是让钱流动起来。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尽可能让自己的生活丰富。不要纸醉金迷,只要身体健康,生活方式质朴向上规律,真的也花不了什么大钱。我的开销并不大,相对多姿多彩,也可以随心所欲,突然不想上班了就可以让自己休息,不用那么疲于奔命。被生活推着走。
我从厦门回来后就没有上班了。一直休息到现在。每天想干嘛就干嘛,过腻了这样随心所欲的生活就去改变,换种姿态。人生不过如此,没必要非要功成名就。自己认可自己,觉得有意义就好。一种状态极致到疲倦了,就过另一种。
我喜欢厦门,呆足七天后,也觉得不过如此。觉得再也没有能够让自己兴奋喜悦的激动了。决定离开。直到离开后,跟其它地方一对比,又念想起它的好来。
生活也是如此。再美好,久了也会腻也会失去本来的意义。要不停地变换。
朋友问我,厦门有什么好玩的?我说那是一座我去了三次之后还想再去的城市,非常独特。如果一直让我呆着我也会厌倦。
从厦门出来,很难看上其它的城市,但其它的城市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没有对比也就不知道自己的真正喜好。
我一朋友得了抑郁,她老公嘱咐我多陪她聊聊。我时不时打电话给她,以此排解她的烦恼忧愁,让她尽快好起来。有一次她烦不胜烦,她说你要是无聊就下载一个抖音,很好打发时间,不要总是找我。她说你整天看书,跑步,有谁说你好。该玩的就玩,怎么舒服怎么来。哪种生活都是生活。我被她呛得张目结舌。原本我想拉她出来,过上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而她,一直追求自己的那种虚空和舒适觉得那样才是对自己好。我们差不多的性格,我朝气蓬勃,她走向深渊,这也不是偶然。
心灵的充实永远是幸福生活的前提。我们应该追求那些可以给自己启发给自己带来力量的东西,而很多人却本末倒置了。我所说的清闲舒适,并不是堕落,而是一种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