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是福州的标志和代称,即:于山,乌山和屏山,明初,为防御倭寇入侵,也为了城市的发展,明洪武四年(1371年)驸马都尉王恭负责砌筑石城,被称为福州府城,府城北面跨屏山,南绕于山,乌山。城墙东,西,南三面依宋代的外城遗址修复。如今,在南门兜于山脚下,还保留有一段府城的城墙,成为历史的见证。
重建福州府城时,王恭先在屏山顶修建一座谯楼,作为各城门楼建造的样本,称为样楼,是重檐歇山顶的双层城楼,高约20米,是当时福州最高的建筑物,成为城正北的标志。样楼楼上祀真武帝君,楼前广场有七口石缸,排列如北斗七星,称七星缸,传说当年石缸中的积水,从来不干涸!
据说登样楼可以望见大海,所以又名镇海楼,与杭州吴山,广州越秀山的镇海楼齐名,历来被视为省城的标志性建筑,登楼可远瞰闽江口乃至东海,过去海船夜航进闽江口,都以此楼为航标。
古城福州的三山之上各有标高之志:屏山有镇海楼,乌山有乌塔,于山有白塔,形成三山两塔一座楼,宋代诗人陈轩在烟雨蒙蒙的福州写下:城里三山古越都,楼台相望跨篷壶,有时细雨微烟罩,便是天然水墨图!也许就是在镇海楼写下的。屏山东南为冶山,旁有欧治池,相传为春秋时欧治子铸剑处,又称剑池,池旁还有欧治亭,剑光阁。屏山南麓有座建于宋代的长江以南第一木构巨作华林寺。北麓有屏山公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