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记本简友广场成长励志
读书笔记|《爱弥儿》之三:童年时期的教育

读书笔记|《爱弥儿》之三:童年时期的教育

作者: 佳佳佳_790c | 来源:发表于2019-04-09 23:48 被阅读4次

我并不关心我的学生将来成了军人、教士还是律师,因为在他从事父母的职业之前,自然就已经教会了他如何认识自己的人生。我唯一要教会他们的技能就是:如何学会生活。

    我教出来的学生他不会是一个文官、武人或者僧侣,而首先是一个人。他会成为他应该成为的那种人,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也无论对方是谁,他总能坚持做人的本分。他的地位无可动摇,他将始终如一地处在他原有的地位上。

    成人之前,孩子就应该像孩子一样去生活,这是自然秩序。如果我们非要违背自然秩序,用各种人为的方法催熟那些还未成熟的果实,就算它们长得再漂亮,味道也是酸涩的,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关心孩子的体力,注重成人的判断力,这才是符合自然的行为。

你要尽早让他知道,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大自然所赋予的枷锁,而且任何人都无法将其甩掉。你也要让他知道,这个枷锁源于事物的本来状态,并不是人为地强加给他。你还要让他知道,限制他的行为的不是别人的权威,而是自己的体力。

    一般认为,从出生到12岁是人生中最为危险的一段时期。如果这一年龄段在孩子的心灵中种下恶的种子的话,它很快就会发芽生长,等它扎根之后就很难拔掉了。

    在对孩子最初的教育中,你的态度越消极越好。不要企图把各种道德或者知识灌输进他的大脑,你要做的是提防罪恶玷污了他的心灵,谬论侵占了他的思想。

    如果你自己不去教他,也不让别人去教他,而且你的学生活泼健康地成长到了12岁的话,就算他连左右手都分不清楚,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时候,一旦你对他稍加引导,他的智慧立即就会开启,向着理性的道路狂奔而去。由于他没有受到偏见或者恶习的玷污,所以他的身上没有可以抵抗你的教育的力量。他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智慧而懂事的人,这就是你的消极教育法所创造的奇迹。

  无论你对他做什么都要有个度,而且不要和他争辩任何事。

    你要做的是想办法锻炼他的体力,培养他的感觉,但要避免让他从事心智活动。因为他现在还没有善恶的观念,所以不要为了防止恶念的产生而急着让他去做善事。可以推迟到明天再教他的东西,今天最好就别教。

人和人的心智是不同的,所以在指导他的时候,你要从他特有的心智出发。只有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特有方式,教育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先观察你的学生,对他有了足够的了解之后再对他进行指导,这才是聪明之举。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让他随意表现自己,这样你就可以基本把握他的人格特征。

    记住,在你决定并且敢于承担起教育别人这个重任之前,必须首先保证你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

孩子头脑简单,接受的观念也很简单,难免会有一些天真的想法。所以,你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他的天真,即使想要谈论,也要注意分寸。

    要知道,你可能只是轻微一笑,就有可能让之前半年的教育效果毁于一旦,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我必须一再强调,要想成为称职的老师,你一定要约束好自己的言行。

孩子的头脑中形成的第一个观念不应该是自由,而应该是财产。为了培养孩子的这种观念,我们要适当让他拥有一些私人的东西。

至于“属于”这个词的意思,我会这样跟他解释:因为你在它身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辛勤的劳作以及自己的人格,所以它就是“属于”你的。

在教育孩子时要多进行身教,少说多做。孩子忘性大,很容易忘记自己所说的话和听到的话,但如果亲自实践过或者看到别人做过,就会记忆深刻。

    我要让我的学生去实践中学习,我不关心他能学到多少知识,只要他为人忠厚善良就行了。但我并不逼他说实话,以免他开始撒谎;我也不逼他发誓,以免他不遵守诺言。

    如果我们教育孩子时不急于求成,也不必强迫孩子做各种事情,我们就能在正确的时间提出适合孩子的要求。在这样的前提下,只要不溺爱孩子,教育就一定能成功。

    不要轻易判断一个孩子是好是坏,这是对孩子起码的尊重。对于孩子身上表现出的那些与众不同之处,我们要在经过仔细地观察和确认之后再对他们采取特定的培养方法。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先让大自然发挥它的作用,等时机成熟之后,你再去插手。

    时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宝贵的,所以你要将每分每秒都利用起来。可是,做错事的损失远比什么都不做的损失惨重。与其让孩子接受错误的教育,还不如任其自然地发展。

    看着孩子无所事事地度过了他的童年,你总觉得像是缺失了什么。难道你觉得让他整天快乐地跑来跑去、打打闹闹、唱唱跳跳是在浪费时间吗?

    在很多人眼中,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部很严肃的著作,可根据他的描述,他教育孩子的方式是让他们融入节日、舞蹈、歌唱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中,让他们在玩耍中获得知识。

    所以,让孩子们无所事事地去生活吧。

  要知道,儿童时期其实就是人生的一个理性睡眠期。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爱弥儿》之三:童年时期的教育

    我并不关心我的学生将来成了军人、教士还是律师,因为在他从事父母的职业之前,自然就已经教会了他如何认识自己的人生。我...

  • 【听书笔记】《爱弥儿》如何做到自然教育

    《爱弥儿》作者卢梭,是一部教育学著作。以孤儿爱弥儿为例,讲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家20年所经历的一系列故事。 爱弥儿...

  • 归于自然,把孩子看作孩子

    ——读《爱弥儿》第一卷有感 《爱弥儿》这本书人们对它的评价相当高。歌德称《爱弥儿》是教育的福音;康德因阅...

  • 读《爱弥儿》有感

    《爱弥儿》是卢梭的一部著名的教育著作,也是他关于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本书以爱弥儿成长为主线,作者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

  • 读《爱弥儿》有感

    最近读了卢梭的《爱弥儿》这本书,对我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爱弥儿》一书语言通俗而易懂,娓...

  • 《爱弥儿》中的“教育漫游”

    《爱弥儿》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一部教育小说,以教育贵族孤儿爱弥儿为故事主线,讲述了横跨人生不同时期的教育主张,培...

  • 《爱弥儿:论教育》读书笔记

    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育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 自然教育是他教育...

  •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概述:卢梭以家庭老师兼监护人的身份对爱弥儿进行教育,并最终教育出一个心地善良,意志自由的公民。 通过...

  • 读“爱弥儿”所想到的

    卢梭这本书以爱弥儿为教育对象,分不同年龄阶段介绍了爱弥儿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生理特征,和相对应的教育的内容和方...

  • 《爱弥儿》书评

    《爱弥儿》是一部教育学专著。在书中,卢梭幻想了一个名叫爱弥儿的教育对象,并对他展开了从出生到结婚(22岁)的连续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爱弥儿》之三:童年时期的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zw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