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抛父入京都,来到了荣国府。一切都按礼节进行,不过有一个人的出场很是特殊,那就是王熙凤。她先声夺人的一声笑,恍若神妃仙子的一身打扮,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中心,充分展现了她的地位的声势,却也预示了她日后的命运。
本文就试着展开说一说,权为抛砖引玉。
先说“一声笑”。
原文再现: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贾府众人,包括史老太君、邢夫人、王夫人等长辈在内,与黛玉都是先见面,再说话,这王熙凤却是“人未至,笑先闻”,足见其张扬;一句“来迟”,又显得她尽管不是位阶最高的那一个,却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那一个。
要知道,这时林黛玉可还不知道这个宣称迟到的“我”是谁呢!她当时心里就想: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不能因此判断黛玉对凤姐第一印象不好,她主要是感到惊奇,想必也隐隐感觉到了来者的特殊性。
而凤姐这样的聪明人,她当然明白自己的一声笑所传达的特殊性,同时前提是她确认自己拥有这样的特殊性:她是这荣国府里,老太太支持、王夫人授权的内当家。
对她的张扬,她也收到了如她预想的效果:初来乍到的林黛玉感受到了她的特殊地位,而老太太用“凤辣子”“泼皮破落户儿”表达了对她的确认:要知道,这么说她可不是批评,而是宠溺。
但与此同时,有宠就有怨,老太太、王夫人宠她,但如凤姐姐的婆婆邢夫人就不那么欣赏她这种风格了。87版电视剧对此有生动演绎,在凤姐出场时,邢夫人脸上掠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讨厌和鄙夷。
像邢夫人这样心思的不会只有她一个。
所以对王熙凤的张扬,有人不以为意,也有人不以为然,但不会显露;而到贾府衰落时,她的张扬就会成为软肋。
再说“一身打扮”。
原文再现: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一段外貌描写非常经典,从穿着打扮到相貌细细描来,其美若何?作者用一句话概括:恍若神妃仙子。
不过,反复品味和想象之后,我对王熙凤的外貌的感受是:俗艳。
“艳”很直观,三角眼,吊梢眉,苗条风骚的身材,内涵丰富的笑容……也透着一股子张扬,绝不是如黛玉、宝钗那样娴雅的美,与探春的“英气”之美也颇有不同。
“俗”怎么理解呢?因为我感觉,凤姐是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穿戴在身上了。“彩绣辉煌”,艳则艳矣,却把整个人变成了“人体金银珠宝展示铺”。
当然,凤姐很美艳,气场很大,所以她能够与这一身珠光宝气相映成辉,但是,一种生怕身上哪一处不够“贵重”而体现出来的“刻意”,就使凤姐变“俗”了。
我们知道,正因为俗,所以王熙凤用公家的月子钱去放贷取息,收受净虚老尼的钱帮昩心的忙……
心思与行动是对应的。在她的打扮上也不经意间就显露出来了。
最后说“一个中心”。
原文再现: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从夸黛玉“标致”得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而是“嫡亲的孙女”,到为姑妈(贾敏)去世伤感流泪,再到自责忘了老祖宗的感受而“忙转悲为喜”,看似围绕着黛玉,实际却是围绕着“老祖宗”贾母。
凤姐的中心始终是老太太:说黛玉是“嫡亲孙女”兼顾了迎春等姐妹,但重心在老太太,有好祖母才有好孙女嘛;为姑妈早逝流泪,是心疼林黛玉,更因为贾敏是老太太的宝贝女儿;尤其是“忙转悲为喜”,表明她并未忘情,而是一直在关心老太太的情绪和想法。
当然,我们也不必怀疑王熙凤都是在演戏,而只要给她的欢喜与伤感里都打点折就行;毕竟,她连对贾母这个“中心”也并不是百分百的真诚。
这样说来,真正的“中心”是她自己;以贾母为中心,最终是要保障“以自己为中心”。
而当她一心以自己为中心,当老祖宗还能庇护支持的时候,凤姐还可以春风得意;但当老太太长逝,凤姐再强,也撑不起自己的天地了。
以上就是本人从王熙凤初次正面出场感受到的信息,一次出场预示了最终的命运。
对此,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