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印象之古窑民俗博览区

作者: 水静深流 | 来源:发表于2018-03-12 16:57 被阅读49次

凡事欲了其因,必重其史。

鉴于此,想了解景德镇瓷器之前世今生,古窑之旅,一探究竞,自势在必行。

用"小隐于野,大隐于市",来形容古窑选址之地丝毫不过。自主街之上一条小道而进,正想此狭隘之处只怕难见壮观,夸为博览区是否有点为过,正心怀忐忑,未料行至尽处,却是豁然开阔,竞是别有一番洞天。

入目之处,首当其冲是一尊可称健美之男性雕像,高十米有余,左手握拳朝下,右手秉一火炬向天,浑身肌肉鼓隆,充满力量,似要破衣而出,双目炯炯遥望前方,蚕眉微皱,充满坚毅之情,似在思索,想他独伫于此,便又觉他在期盼着什么。

雕像右下一道砖墙之上,四个镀金大字"窑神童宾“在阳光的照耀之下闪闪发光,告诉着来访者主人的身份。

雕像前方左右各竖一缩少版瓷窑,青砖白灰,稍加端祥,对瓷窑之结构便有了些许了解。广场中间却摆了一个鼓形青花香炉,炉壁雕龙琢凤,摆首扬尾,栩栩如生。炉内插满香烛,想必是其徒子徒孙祭拜所用,清烟袅袅,扶摇直上,增添几分肃穆的仪式感。

入口并不张扬,一幢朴实平房,二三位导购小姐,均著青花小衫,白底布鞋,明眸皓齿,一颦一笑,恍然之间宛若进入一部穿越剧。

此馆之设计者,"桃花源记"应没少看,从小径进入乃至广场开阔,从入口之朴实到内之繁华,一步一惊喜,可谓是深谙对比衬托之手段。

入得博览区内,其间景致自是别有一番天地,极尽奢华相形丝毫不过。

左侧为一狭形长湖,一弯碧水静卧其间。湖堤无水泥相坎之拙劣,青草丛生,花缀其中,杂以柳树相辅。垂絮飘逸轻扬,影入池塘,花飘幽香,鸟语争鸣,倒似入了公园一般。

右侧却直奔主题,一条鹅卵石小道向内逶迤,最为奇妙之处是顺路筑了一条瓷壁,各式残旧瓷片镶嵌堆积,赤黄橙紫,五彩斑澜,隔几米竖瓷瓶一个,也是形状各异,让人垂涎三尺,寻思着掰点瓷片带走,奈何貌自松散,其实却异常坚固,看样子策划者早有防"君子"之意,曾经消退过不少同仁念头。

小径左侧相隔不远即竖有木板所制之瓷历介绍,从远史至近时,极尽祥细,金石镂刻,不看内容光看其字就已是一种享受。

停驻而观,缓足而行。若非时间紧促,光一个林萌小道便可消耗大半天时间。

行至小道尽处却是豁然开明,悠然见南山之慨自生,偌大一个广场,或立或躺,或横卧,或侧倒,遍地布满大器瓷皿,谓之大器,一是体形大,第二个意思自可理解为重器,素日罕见。难得之处是无一残缺,比起遗珠之憾,胜过一筹。

再引人注目之处莫过于横淌于广场的一条小渠,水渠全部由红瓷残片镶嵌而成,渠内溪水缓缓,流光溢彩,喻为一条绸缎毫不为过。

走过广场,便见一徽式牌楼巍峨耸立,中一横匾,上书"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字体苍劲古朴,寓秀于拙。

进入馆内,首映入目的第一间为千字苑。院内依墙而立着十多块瓷板,上书千字文。书法与瓷器相结合,绽出一种难以形容之美妙,唯生震憾。

跨过门坎,靠左边是展示陶瓷历史发展的展厅,由当地颇负盛名的几家旧时坊组成。有经营制作陶瓷原材料的商号,也有制作陶瓷窑主,及经营的商家。

从原料到成品,一一介绍,配以图片,包括实物展示,极尽祥细,甚者佐以人物工作时的塑像,人像栩栩如生,展品美轮美焕,很生动的一部情景剧,令人大开眼界,饱视觉之盛宴。

继续前行,呈现于眼前的是几栋旧居,飞檐翘角,古意盎然,墙体由青砖相砌而成,时逢春雨季节,砖上苔藓鲜活碧翠,地面条石之间绿意丛生,不忍相踏。

旧居来头可不少,一为明代浮梁县金达故居于一九八二年整体迁建而来,金达官至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等职,可谓位极人臣,因受严嵩迫害告老归乡。原居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即公元1546年,历经五百年风雨侵蚀,仍然保存完整,旧居内设"承德堂","迎福堂","履福堂",“上善居",等居所,堂与堂之间首尾相衔,互为照应,独立而不显孤寂,相倚又不见拥挤,可谓设计巧妙,浑自天成。

古人之居,一求内高,二求外美。故室内高达数米,入室宽阔,空气清爽,不觉憋屈。

室外则装璜精美,上至屋脊,下至门窗,无处不见雕琢,粗旷而又细腻,厚重又不失精巧。

堂内装饰风格则相仿,家具亦大相径同。皆入内正上方即见一横匾,上书堂名。横匾之下,则挂以字画相饰,家居则无一例外官椅八仙桌,古朴沧桑。

参观完建筑群,迈出围墙,墙外又是别有一番景致。

成簇翠竹,下直上绕,相依相生。抬首处皆绿色,遮天闭日,密不透风。踏在小道上,虽天暖亦沁凉心扉,说不出的惬意。

人未至,一缕琵琶之音透空而来,如泣如诉,蹰步聆听,正入神处,戈然而止。放眼望去,一溜廊道绕湖而建,空旷悠深,宁静谧然,湖傍几株杏花怒绽,开满枝丫,纵觅四周,亦不见弹者,疑为音箱传来。

一阵微风拂来,花香扑鼻,本来如镜的湖面之上也翻起了微澜,一顷静水波光鳞鳞,搅动了鱼儿的兴致,翻腾起浪。墙外高楼耸立,世俗人间,一墙之隔,两番天地,很好地诠释了大隐于市的意境。

心怀好奇,遂绕湖而行,一探究竟。至一亭附近,琵琶声再次入耳。仔细端祥,原是一少女隐于台柱之后,轻抚琵琶。遂驻脚步,不忍打搅,息声而返。

欢时易过,若经体味,自觉不假。转瞬之间,已近午时,馆外朋友相催,自不予久待。

遂于窑口旧址等景点走马观花,匆匆一瞥,自难相描。

幸识瓷之意稍淡,观景之心居多,所以也未觉遗憾。

归罢不观瓷,因识其深。

但莫辜春色,怕失殷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景德镇印象之古窑民俗博览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xo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