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婚姻育儿
孩子6岁前父母做到这三点,你的孩子绝对有出息!

孩子6岁前父母做到这三点,你的孩子绝对有出息!

作者: 羽木舒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15:20 被阅读3次

    - 1 -

    “你今天不能出去玩,给我回家写作文去。”

    “让你管,我偏不写,再管明天我就要回去。”

    早上一出门,就看到隔壁李姐和儿子在争吵。见到我,李姐一个劲地叹气,说这孩子明明是我亲生的,怎么就管不住了。

    原来,李姐的儿子今年要上初中了,出生后就一直由公婆带在老家,自己和老公来外地务工,偶尔在寒暑假接孩子来小住。

    同样作为老母亲,我很理解李姐的心情,看孩子瞪着自己的表情,不恭而带着冷漠,听孩子顶撞自己的话语,叛逆而充满要挟,确实够难受的。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曾说:“许多无助的父母,在孩子渐渐长大后,每当他们无奈地说起孩子的各种问题时,很多人只会感叹为时已晚。”

    为什么呢?因为教育孩子的关键时期,就是0-6岁这几年。

    倘若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错过了管教孩子的最佳时期,等孩子大了,想管也无能为力了。

    那么,孩子6岁前,父母要怎么做呢?其实,我们只要认真做到这到3点。

    - 2 -

    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养料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一书里说: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我们才能解锁孩子的生命密码;只有多陪伴孩子,我们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

    爱是需要表达的,父母爱孩子的最好表达,莫过于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给予全身心的陪伴。

    而孩子最离不开父母的时候,就是幼年阶段,父母若错过了陪伴,就再也没有机会重来了。

    奥巴马夫妇在孩子早年得时候,就非常用心地陪伴两个女儿的成长,奥巴马会带着小女儿萨莎,去为大女儿玛丽娅的球赛喝彩,而当萨莎和给玛丽娅在排练钢琴时,她们的母亲都会默默地守在女儿身旁。

    奥巴马从未缺席过两个女儿的家长会,并且每周至少保证两个整天陪伴孩子。

    李玫瑾教授认为,人在早年的被教育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情感培养过程。而情感培养,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让孩子与父母建立起情感依恋。

    而孩子在幼年如果没有得到这种依恋,长大后很容易产生性格障碍。

    德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了澳大利亚超过1400名6岁前儿童,发现他们的父母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超过56小时,用来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少。研究者指出,这些孩子将来比同龄人更有侵略性,冷漠和暴力倾向更严重。

    早年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无法感受到被爱,跟父母的感情基础薄弱,成年后也很难善待这个社会,甚至出现犯罪行为。

    经常会看到这样痛心的新闻:

    湖南12岁男孩,因从小就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亲子感情非常淡漠,母亲只因管教了男孩几句,便遭亲生儿子在自家卧室砍杀身亡。

    孩子的父母也许不会想到,孩子今天的行为,恰恰就是因为在早年没有得到父母的陪伴与疼爱,造成情感上的缺失与冷漠所致。

    父母只有给予孩子真正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与温暖。

    再忙,别忘了抽时间多陪孩子一会儿。

    当然,比起傻傻陪在旁边看着孩子玩,孩子更希望父母能参与进来,比如跟孩子一起拼城堡,一起玩积木,角色扮演等,这美好的亲子时刻,将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孩子健康成长。

    - 3 -

    学会对孩子说“不”

    《给家庭教育的八个建议》里面说:让孩子知道他对你很重要,但是不要有求必应。

    孩子3岁以前的哭闹,可能是因为他饿了,困了,但3岁以后,他们的哭闹就开始有目的了。

    这时候面临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父母就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超级育儿师》栏目里,4岁的小男孩串串,为了买到商场里的海沙玩具,他先是大声对妈妈哭喊:“我就要!”,见妈妈走在前面没反应,他便跑到妈妈身后,试图咬痛妈妈,妈妈回过头来拉开他,不料又被他狠狠地踢了一脚,串串这样做,就只为了逼妈妈答应。

    而串串的妈妈,面对孩子的蛮横无礼,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不,更没有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只是告诉他要去海滩玩才能买,串串马上就说今天就要去海滩,最后妈妈快招架不住,开始表现出妥协,以致于孩子步步紧逼,不达目的不罢休。

     不难看出,串串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他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提出要求时,父母并没有对他说不,最后每次都满足了他。

    心理学家表明,如果父母第一次没有制止,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重复三次之后,就会形成一种行为定势,难以改变。

    适当对孩子说不,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看待问题的观念,在孩子早年反抗能力较弱的情况下,给他建立行为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让他知道底线在哪里,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如果父母在6岁之前说不,孩子被拒绝后,大不了就在地上打滚,可如果等到孩子大了再说不,他就很可能因为无法接受,而选择轻生和伤害。

    在《今日说法》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名12岁男孩,就因为被母亲骂了一顿,竟然赌气服毒自杀。

    他知道父母爱他,而父母的爱在他眼里是没有底线的,他一旦被拒绝,就会用父母最在乎的来威胁。

    心理学指出,在孩子6岁前说不,是对孩子早年的一个心理教育,这是人的社会行为方式建立的关键期,非常重要。

    《如何对孩子说不》一书中提到:“不”,不仅是一个字的回答,还是一种教养策略,通过说不,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自立、自律、尊重他人、正直、延迟满足的能力。

    父母如何跟孩子说不,其实也是一门艺术,要巧用方法。

    《正面管教》里说:和善与坚定并行,是正面管教的基石。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父母要控制好情绪,不要轻易发怒,保持平静与温柔。可以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移开,去做点其他事情。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霍华德认为,用“可以”来取代“不”,孩子会更乐于接受。

    父母少跟孩子直接说不,而是换种表述方式。比如,孩子在饭前一定要吃零食,父母如果直接说不行,那孩子就会反抗和哭闹,父母应该说,可以,饭后半小时我会给你零食,我们现在先吃一个苹果吧。

    一旦说不,父母就要坚持立场,不能妥协,并且表情一定要严肃,要让孩子一看就知道,这样的严肃表情意味着“我不允许你这样做,你最好马上给我停下来”。

    - 4 -

    多正面鼓励孩子

    少儿教育专家指出:聪明的家长在孩子失败时,都能发现其可贵的优点,并给予正面的鼓励,与孩子一起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之前,在腾讯上看过这样一则视频:

    杭州四年级小朋友杨某,因为在期末考试中答错了老师讲过的课题,没有考到理想的成绩,回到家后,他谁也没理,径直走到自己的房间,放下书包就开始大哭,一边趴在桌上抽泣,一边反思自己,尔后他开始写悔过诗,并贴在书桌上自省。

    杨妈妈看儿子哭得伤心,她想起儿子崇拜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便灵机一动,仿照出师表,给孩子写了一篇谏言书,命名告吾儿家书,字里行间满是对儿子的肯定和赞许,以此鼓励儿子。

    儿子看到妈妈的谏言书后,长吁了一口气,心情平复了很多,想到妈妈这么理解自己,经常以这样的方式鼓励自己,这让他倍受鼓舞,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也慢慢恢复了自信。

    孩子的挫败,就像他学走路会摔跤一样,哪怕摔倒很多次,父母都会鼓励孩子重新站起来。

    所有的孩子,就是在父母这样的赞许和正面的鼓励中,学会了走路。

    资深家庭教育研究者张振鹏说:只有给孩子鼓励,孩子的勇气才会得到提升,孩子才会变得自立。

    那父母该怎样正面鼓励孩子呢?

    对于这点,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提出了3C法则,就是control(调整),challenge(挑战)和commitment(承诺)。

    “调整”:让孩子认识到,障碍并不等于绝境,帮助孩子在心理认知上纠正过来。

    这时,父母除了帮孩子认真分析原因,还要让孩子明白,学习和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正视困难与挫折。

    “挑战”:让孩子学会在障碍面前,看到快乐的一面,鼓励孩子敢于尝试。

    当孩子大胆尝试后失败了,父母一定不要批评,孩子需要的是正面鼓励和宽慰。这时,父母可以给孩子讲名人面对失败的故事,以激起孩子继续前进的动力。

    “承诺”:用承诺的方式,帮助孩子体会到生活中更为积极的意义。

    在孩子做出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父母一定要及时肯定和表扬,让他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电视剧《知否》里有一句台词: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孩子在早年的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未来一生的成长轨迹。父母真正的爱孩子,就是在他幼年时给予最好的家庭教育,为他将来的成功奠下基础。

    龙应台说:“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段。”

    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能有出息,不如趁现在孩子还小,就做好面对他未来的准备吧。

    因为孩子成长的脚步真的很快,我们不想将来只有遗憾、叹息的份。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6岁前父母做到这三点,你的孩子绝对有出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ah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