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曾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一个孩子,在某一方面早慧,在某一领域,比同龄孩子优秀、显得“开窍”,绝对是好事。
可这也容易成为一把双刃剑,让孩子被赞美反噬,被夸奖绑架而不愿多加努力。
此时,父母的态度和引导就极为关键。
1、让孩子知道,光靠天赋,走不远。
读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一篇古文,叫《伤仲永》。文末,本来天赋异禀的仲永“泯然众人矣”。
王安石的评论一语见地,他说:方仲永的天赋,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父母太急功近利。
高尔基曾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言,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
而我们的孩子,有必要早点明白:天赋虽然重要。可没有持续的学习和努力,天赋是会被“饿死”,它不足以支撑一个人走完这一生。
2、天赋,有赖于好习惯的支撑。
很多学习乐器,比如吉他、钢琴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练习的多了,手指凭“感觉”,就能知道某个键或某个音对不对,就能很自然的进行调整。
实际上,这是好习惯的积累,让肌肉形成了记忆;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孩子们领悟到,还要求孩子“做到”。
让一个孩子学习事半功倍的,除了敏捷的思维,还有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光靠天赋,而没有后天这些超常的努力,恐怕,我们也不会看到今天的郎朗。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优秀,是天赋和习惯综合的结果。
3、比天赋更重要的,是刻苦和坚持。
没有人,能轻轻松松靠天赋就成功,并且靠天赋吃一辈子饭。
很多我们看上去的天赋,其实拼的都是刻苦和持续不断的努力。
在日积月累的刻苦努力下,有没有天赋,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事实上,所谓的天赋,不过是一直保持谦逊姿态,持续低头耕耘的结果。
睿智的父母,都会早点告诉孩子:
有天赋很好,可没有持续的努力和练习,光靠天赋,可能并不会成就我们。
如果说,这世上有一种特质可以让一个人永不跌倒的,没有别的,只有谦逊二字。
低下头来,谦逊地去学,去做,去刻苦练习,才是一个孩子最稳妥的成才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