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为了孩子所谓的前途,让你去挑战道德底线甚至是法律的威严,你会去做吗?
“溺爱”有时候也是一种犯罪!过度畸形的爱——溺爱
单纯的假设,我想很多人都会明智的选择“否”,“假设”让我们有思考的时间有选择的余地,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还会罗列出很多大义凛然的话,绝对不会去挑战法律的底线,但是假设再逼真还是假设,如果再贴切也还是如果,没有站在实际问题的面前,你不知道你的内心是多么的不平静,你的头脑是多么的不冷静,为什么事过之后都会后悔呢?你以为他们不知道当时这样的选择不会有这样的后果么?相反他们很清楚,只因有那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要你你也会铤而走险!
“爸,你答应过我带我去水族馆的啊”
当今有多少父母因为“溺爱”,因为“前途”,美其名“为了孩子”在剑走偏锋,其实说到底不过是为了自己的脸面,却要把罪责强加在孩子身上。东野圭吾的《湖畔》正是以此为主题大尺度的批判社会上现有的这种风气,四个家庭竟然会为了保护孩子有预谋的毁尸灭迹,在亲情和法律面前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亲情。这是日本一种扭曲的现象,家长为了孩子能够上更好的高中和大学,从小安排精英般的教育,为努力上更好的私立中学,母亲们竟然会选择献出自己的身体和金钱,以此来换取校方人员的泄题机会,而丈夫的态度缺不以为然,期间的荒谬和冷漠,让读者瞠目结舌。
“妈,我不想学钢琴了,我实在是没有兴趣!”
中国的教育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也是过着这种时刻在竞争,时刻在对比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买分泄题的丑闻最近也是屡禁不止,“溺爱”“父母包办”让孩子对人性和道德有了可怕的认识,父母在道德上的“榜样”,却让孩子在法律上得以“实践”,犯罪率逐步的年轻化,家庭教育应该付绝大数的责任。物极必反,“爱”原本温暖可心的字眼,过度的消费,缺带来了如此大的反差。
“爸妈,有时候你们真的不懂我”
很多时候父母觉得孩子还小,ta还不懂还不能自己选择,思想还不成熟,那只能说明您还没有真的了解您的孩子,孩子在很多时候有着大人所不能比的缜密思维。《湖畔》中读到最后其实可以很明显的知道凶手是美菜子的孩子——章太,因为他的父亲俊介不是他亲生父亲,父亲和母亲又相互的猜疑,即将走向婚姻的尽头,而中间的插足者就是高里子小姐,父母觉得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其实他们什么都懂,他爱这个家,他不想失去父亲(虽然不是亲生的),能让这个家庭不破坏的办法就是让插足者消失,这是他们的想法,在他看来为了挽留住这个家不被破坏,留下自己爱的父亲,他幼小的心中有了自己的方式。把津久见老师的鞋藏起来一只,延迟老师和高里子见面的时间,自己提前到见面的现场,面对毫无防备的高里子,一个石头痛下杀手,在石头落下的那一刻,这个家庭——碎了。
(某劳教所内),“爸妈,你们回去吧,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会这样做。”
孩子不说,不代表他们没有思维没有想法,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在此类似事情上的选择,家不光是孩子安全温暖的港湾还是他言传身教为人处世的学堂。
“溺爱”有时候也是一种犯罪!爱,没有错,但是过度了,会成为犯罪的催化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