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今天精神头不错,主动提议做红面吃。由于工序复杂,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懒得做。看他兴致颇高,我当然不能拂了他的面子,和他一起搓了红面鱼鱼,压了红面河捞,还把老家邻居给的咸菜老汤拿出来,吃起来还果然有一股老家味儿。
吃着吃着,就聊到了奶奶的味道。那些年,北方主食多是红黄两色,红的是红面,黄的是玉米面窝窝头,白面虽然也有,但少得可怜,除了生病或是红白事宴,再就是过年,平时是很少能吃到的。奶奶当年蒸红面时,经常在笼里搁一个碗,碗里是切成筷子粗细的土豆条,只放些油、盐,撒点五香粉、葱花花随红面一起蒸出来。揭开蒸锅的那一刻,一股股香味就会扑鼻而来。一种当然是面香,另一种便是从那个碗里散发出来的特殊香味儿。将浇头浇在红面鱼鱼上,那味道简直比山珍海味都吃得过瘾。简简单单的一个土豆条,几代人几十年都忘不了,每次说起来,都仿佛唇齿留香,令人咂舌。可惜大家这个学那个学,始终得不到奶奶的真传,任凭你再多加几种调料,也做不出奶奶当年的味道。
想起奶奶,又翻出一张她的照片。照片上,是85岁的奶奶与侄女的激烈对抗。奶奶笑眯眯地望着镜头,侄女则咬着下嘴唇,一副不服气的模样儿。茶几上摆放着嫂子送给爸妈的生日礼物——彩色泥塑。一对白发老人相依而坐,精致的老太太鼻梁上架着老花镜,手里织着毛线衣,老头儿翘着二郞腿,正手捧一本书读给老太太听,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照片拍完了,大家抚掌大笑。侄女却撅着小嘴,气呼呼跟我们抱怨:“我明明就能赢了老奶奶,你们非要让我输给她,哼!”小孩子是好胜的,当然不懂大人的意思,我们顺着老人,让她赢一把,老人也会觉得自己还不老,还有用,她不是可以更开心吗?
物是人非看这张照片,拍摄于1997年,距今过去了20多年。20年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庭包括我们自己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房子变大了,汽车开上了,吃得多样儿了,穿得也越来越洋气了。奶奶早已去世,享年89岁;小侄女也从一个黄毛丫头成长为一名新闻记者,采、编、播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
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但正因为物是人非,我们才看得到我们周边的变化,我们国家的进步,也唯有我们不断的努力,我们的生活才能更上一层楼。老要有老的所为,小要有小的所行,各行其是,各务正业。正像爸爸的那首配图小诗:
朝霞对晚霞,
比比光和热。
晚霞不服输,
朝霞不示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