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出奇的《本杰明·巴顿奇事》

作者: Emma鹿 | 来源:发表于2018-01-28 21:40 被阅读0次

    “如果我没有变老,而是变年轻,你觉得怎样?”

    “那是件不幸的事情,因为你必须眼睁睁看着你爱的人先你而去。”


    01

    《本杰明·巴顿奇事》是2008年的一部老电影,讲述了本杰明·巴顿这个人,违反了生物学规律,或者说是身患某种疾病,以耄耋老人的形象出生,以襁褓婴儿的身体死亡。

    乍一看,这像是一部魔幻电影。但是,这件魔幻外衣和故事情节契合的严丝合缝,所有一切故事的发生都恰到好处。

    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共有1000多万人在一战中丧生,2000多万人负伤。

    虽然一战与美国无关,但是为了维系和欧洲国家的贸易关系,美国在1917年加入了协约国,参与对德作战。次年,德国宣布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所有在战场上阵亡的孩子都被装在棺木里,送回到他们父母的身边。盖图先生是个钟表匠,看到孩子的棺木,他强忍悲痛,完成了新奥尔良火车站的时钟制作。

    但是,这个钟是逆时针转动的。盖图先生在众人面前发表了自己的反战宣言,希望时间倒流,这样所有死去的人都能安然无恙的回到亲人身边。

    本杰明就是在德国宣布投降的这一晚出生了,他的亲生母亲因生他难产死去。刚刚降生的本杰明,身患白内障,关节炎,皮肤缺乏弹性,手脚僵化,身体机能衰退的如同一个行将入土的老人。

    看到爱妻因为一个可怕的怪物死亡,老巴顿先生怒上心头。他本想把“孩子”扔到河里一了百了,但是想到妻子临终前请求“给他一个容身之所”,犹豫之下,便把“孩子”和身上的钱,留在了养老院的走廊下。

    养老院的黑人妈妈虽然看他“丑的像个罐子“,但信奉上帝的悲天悯人的胸怀,让她不顾医生反对,把这个”上帝的孩子”谎称为她姐姐的孩子收养了,并取名为本杰明。

    02

    相信还有不少人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所以就不做太多详尽的情节剧透。只聊一聊电影中一些我很喜欢的细节和感想。

    本杰明的名字

    本杰明是他的黑人养母脱口而出的一个名字,这里其实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点,美国自南北战争以后,很多被解放的黑奴都会给自己取废奴运动中有名的政治人物的名字,所以当时叫“林肯”的黑人数以万计。

    熟悉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独立之父之一,因为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很得美国黑人民众的尊敬。所以,黑人养母才会下意识的冒出“本杰明”这个名字,而一众白人听了也丝毫不觉得讶异。

    养老院

    将本杰明抛弃在养老院是一个非常巧妙地设计。住在这里的人都已经是风烛残年,饱经世事。因此本杰明的出现,让他们见怪不怪。

    在养老院,所有人不再为荣华富贵而四处奔波、忧心忡忡,最关心一日三餐是否可口,其次是尽情享受斜阳余晖的静逸。

    养老院也是个除医院以外,最接近死亡的地方。看着身边的人陆续死去,一次次品味失去亲人朋友的痛苦,才能养成本杰明睿智平和的心态,冷静面对以后生命中的每一次挑战和挫败。

    妓院

    本杰明到切尔西号当水手,当船长得知他一大把年纪居然未经男女之事,立刻就带他来到妓院,使他“悲惨”的一生能有所圆满。那晚,本杰明不仅第一次有了性事,而且还在这里偶遇了老巴顿先生,第一次喝酒。

    在当时的美国,少年被家里的年长男性带去风月场所了解男女之事,进行性爱启蒙,是成长的一堂必修课。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暗恋女主玛琳娜的高中少年,也被父亲带去妓院上过这么一堂课程。

    印度

    在孩子出生后,本杰明知道自己将越来越小,无法担当孩子的父亲,他把老巴顿留给他的所有资产变现成现金留给黛西,让她重新给孩子找个合格的父亲,自己则独自离家出走,四处流浪。奇妙的是,本杰明也来到了印度,看着人们在恒河水里沐浴净身。

    在毛姆的小说《刀锋》里,有个我从中学一直喜欢到大学的角色——拉里,他在经历过生死,面对人生迷惘之时,也是放弃美国,四处游历,寻求生命的终极奥义。直到他来到印度停留数十年,最终探寻到,面对人类精神危机的治愈良方。

    病床上的黛西

    这个故事是以临终前黛西的回忆而慢慢展开的。病床上的她应该已经被判定随时可能死亡。女儿抱抱她,说“我会想你的。”这是提前在做临终告别。黛西疼痛的时候,女儿问她,“你还想多用点药吗?医生说你想用多少就用多少。”

    对比国内医院为延续临终病人一时半刻的生命所做的各种抢救手段,这种减少病人疼痛,让他们安详的离去,才是一种有尊严的临终关怀吧。

    03

    什么是细节之美,就是每一个人物的出现都那么自然,每一句台词都符合他们的生平际遇,每一个情节的推动都那么恰如其分。

    在本杰明的一生中,遇到过很多人,在和那些过客的刹那交汇之际,本杰明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并且这些认知和收获在他后续的生命中均有所体现。

    养老院里的黑人男子告诉他,“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但是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害怕孤独。”

    养老院里的白人女子教会他弹钢琴,告诉他,“我们命中注定要失去所爱之人,不然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在我们生命中有多重要?”

    切尔西号的船长告诉他,“不顺心的时候,可以像疯狗一样发狂,破口大骂,但到头来,还是需放手。”

    摩尔曼斯克的贵妇间谍教会他品尝鱼子酱和伏特加,告诉他如何热烈而有分寸的去爱一个人。

    我一度以为黛西也只是本杰明生命中的一个普通过客,但万幸的是,电影保留了一条爱情线,让黛西和本杰明的人生交汇了四次。

    第一次,本杰明12岁,本杰明太老,黛西太小。

    第二次,本杰明27岁,本杰明太老,黛西太年轻太骄傲。

    第三次,本杰明44岁,黛西被撞断腿,不得已离开她所痴迷的舞台,不再年轻,也失去了骄傲。这次两人总算在各自最成熟美好的年纪,有了爱情的交集。

    第四次,本杰明变成罹患痴呆的雀斑少年,黛西也已白发苍苍。黛西从此搬入养老院,照顾本杰明直至他的死亡。

    不管我们有多么留恋过客,彼此的轨道终将在短暂的交汇后错开,渐行渐远。

    不管你如何努力,最后还有死亡等着。

    所以对此,我们除了接受,无能为力。

    04

    《本杰明·巴顿奇事》,除了使用逆生长这个元素,丝毫没有奇特之处。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美国男人本杰明,出生、长大、工作、恋爱、结婚、生子、死亡的普通故事。

    但就是他这普通而又精彩的一生,让每个普通的我们看完后都感动到泪目,无言以对,对人生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所有一切,已成定数。

    所有一切,早有答案。

    如果你的人生不能令你骄傲,那就拿出勇气,重新来过。

    附上本杰明·巴顿留给他女儿的最后一封信:

    For what it's worth,it's never too late.

    To be whoever you want to be,there's no time limit.

    Start whenever you want,you can change or stay the same,

    there's no rules to this thing.

    We can make the best or the worst of it.

    And I hope you make the best of it.

    I hope you see things that startle you.

    I hope you feel things you never felt before.

    I hope you meet people with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I hope you live a life you're proud of.

    And if you find that you're not,

    I hope you have the strength to start all over again.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毫不出奇的《本杰明·巴顿奇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tt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