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有娃,一岁有余,谈及吃饭,简直要愁死我了。
每每看到朋友圈里有宝妈晒出自家娃坐在餐椅里乖乖吃饭,无论是家里的餐椅还是饭店的餐椅,我都好生羡慕。因为我家的娃,很少能允许自己被封印于餐椅中,拼尽洪荒之力也要站起来,更有甚时还会爬到桌面上,做百米冲刺状,似乎只要我放开抓住她的手,她就会一个箭步冲出餐椅迈向广阔天地。

如果我敢用餐椅上自带的安全带绑住她,她就敢前俯后仰撒泼打滚痛哭流涕,似乎我很过分地欺负了她,似乎她有天大的委屈,似乎家里再有人过来她就要大声控诉我的无良行为。
面对她惊天地泣鬼神的哭喊声,我端着饭碗的手只能僵在半空,进而扪心自问: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去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到底哪里想不开为什么要生个娃折磨自己呢?
没有人能回答我……耳畔轰隆作响的依然只有娃的哭喊声……
那就不坐餐椅吧,在围栏里喂好不好?你看这是宝宝习惯生活的地方,有这么多玩具呀,她虽然偶尔也会走走,但毕竟逃不出这围出的两米见方的区域。于是,白天她姥姥陪她的时候,如果宝宝拒绝坐餐椅,就勺子碗地转移到围栏里,渐渐地,似乎爬行垫是比餐椅更方便喂饭的地方。
可是,在爬行垫这么物资丰富的地方,娃能安安静静专心吃饭吗?显然是不太可能的。我也曾在爬行垫上喂过她,她有时候会绕着我走圈,走到我背后拍拍我敲敲我,我偶尔也会欣慰地想:宝宝知道心疼我啊,还给我捶背。但一转念发现不对,这就是在跟我玩捉迷藏啊,哪有什么心疼我的初衷,要是真懂事儿了就该过来好好吃饭。或者她会坐到角落里专注地拿起玩具,我也就舀一勺饭趁其不备塞进嘴里。

如今每每忆及我这丧权辱国的喂饭经历,我都为自己所不耻。一则她不坐餐椅,我们忍了;二则她吃吃饭跑了,我们让了;三则我们很少让她自己拿着勺吃饭,大多数时候都是喂的,我们疏忽了。
于是,看着这个快乐地满地跑却不会自己好好吃饭的娃娃,我整个人陷入了巨大的焦虑。我懊恼,我悔恨,我自我怀疑,但我不敢自暴自弃。饭还得吃,娃还得养。
但我啰啰嗦嗦絮絮叨叨的牢骚却惹恼了我妈,我妈把这当作我对她看娃不利的控诉,于是她怀着受苦受累捞不着一句好的满腔委屈,我又压不住心中那股无名火,两相碰撞,我终于把我妈气跑了。
我妈走了,家里还有我爸,还有娃她爸,他俩都秉持着暂时没必要让娃自己吃的观点。他俩的主要想法有两个,一是娃还小,慢慢就会自己吃的,慢慢就好了,我不禁反驳道:“一点都不让她锻炼,指望她突然灵光一闪就会了?慢慢来也有个过程吧,一直都不给她自己吃饭的机会,以后怎么办,一直喂一直喂,都喂习惯了,等她上幼儿园了难道老师会给她喂吗?到时候就饿着吧。”我说完了,我爸沉默。他俩的第二个观念是每个孩子不一样,你看有的孩子就会自己吃,有的孩子就不会,就像我家娃去早教几节课了还偶尔哭呢,那有的孩子就没哭过。我说:“孩子是不一样,但是吃饭是一个都会的很基本的技能,她不是不会,她只是习惯了被喂所以没有那个自己动手的意识。我俩去厦门玩的时候在酒店吃早餐,同桌的有个孩子那都多大了啊,还得他妈妈喂着吃,不仅喂着吃,还得边看动画片边吃,他都好几岁了难道是不会吃饭吗,根本不是,这都是家长给惯的。”
我越说越生气,似乎脑子里已经出现了几年后我满世界地追在我家娃屁股后面跑撵着她喂饭的场景,她用不吃饭这件事来牢牢控制我,令我动弹不得、无法脱身。这样的想法令我不寒而栗。难道自诩为新时代90后知识女性的我,难道买了那么多本育儿书苦苦拜读塑造意识学习知识的我,会眼睁睁看着我家娃进化为一个熊孩子吗?难道我就没有一点办法了吗?
娃还在快乐地满屋乱跑,快乐地挥舞着双手,快乐地吱吱呀呀、嘻嘻哈哈……而我简直要被自己的焦虑逼疯掉。

我爸终于还是微微妥协,坐在板凳上,拿着碗和勺子,让娃自己吃。娃抄起勺子歪歪扭扭地塞进了嘴里,颤颤巍巍地吃进了三五口。我爸欣慰地表扬着娃,娃她爸也展露了笑脸。我爸感觉碗里的饭有点凉了,让我去热一下,于是我只好拿走了娃暂时还有兴趣的碗。碗拿走了,娃也就大踏步离开了,对于她才吃了几口的早饭居然没有片刻留恋。至于为什么饭都凉了呢,当然是早晨要喂她的时候她也没吃啊……
趁热饭的当口,我准备将娃放进餐椅里,一会儿就让她坐餐椅里吃。这时候刚刚极力反对我的娃她爸,本来支持喂饭行为的娃她爸,又开始倒戈。他不再强调娃自己吃饭的不可行性,而是转到会有意识培养娃自己吃饭这件事儿,通常只能父母来做,隔辈的姥姥姥爷是很难实施的。我不否认他说的是事实,但是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姥姥姥爷,毕竟都是希望孩子好,谁也不是主观上骨子里就希望惯着孩子的,既然如此,那还是应该向着好的目标前进。他说:“你看到在家里让孩子自己吃的,那都是妈妈看的吧,那人家妈妈辞职了,难道你能辞职吗?”我说:“也不是都辞职了 ,有的是延长产假了。”他说:“那你也延。”我说:“我延?难道我不想延吗?可是咱们公司允许延吗?”
此话题作罢,我再一次成为话题终结者,但他说的无疑戳到了我的痛点。父母自己看孩子,和姥姥姥爷看孩子,是不会一样的。姥姥姥爷也能看的很好,但是她们太容易心软,她们的爱太强烈以至于濒临溺爱,她们也许会用一些固有思维而不是新的理念。她们已经付出了那么多,非常辛苦,也看的很好,但还是会有一些不一样,一些我无法明确识别出的不一样。
如果有可能,我也不希望让自己的妈妈受这份儿累。我也希望她开心地追求自己的生活,唱唱歌跳跳舞,轻松而愉悦。可我也是真的没有办法。这应该是每一个职场妈妈的无奈吧。因为我们是妈妈,可是我们选择了把时间给工作而不是给家庭,我们就无法不感到愧疚。我们对孩子亏欠,我们对父母亏欠,我们同时也对自己亏欠。正如朋友在吃饭时那不经意的一句感慨“我都要失去自我了……”
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可是它并不完美,它也会折磨我们。正因为我们心里存着这林林总总的爱,我们才不断地让渡自由,且不断地心存歉疚。

后来饭热好了,娃也没了继续吃的兴趣,餐椅也不坐,就想满屋跑。我爸上午有个饭局,娃她爸要去公司加班,于是这变成了我独自带娃的大半个上午。
至于这半个上午都发生了什么,不提也罢,不过是玩和睡、喂奶、洗洗涮涮,以及处理屎尿屁。任我再无能,也学会了一发现便便就托住她的小屁屁直奔洗手间进行冲洗。
到了中午,估摸着又是她吃饭的时间,我尽量保持耐心,把她放到了餐椅里。等待我的又是满满的无力感和挫败感。她一勺子扔出去餐椅上就变得花花绿绿了,手上残留的饭菜抹到了头上,又抓到了衣服前襟,然后她又想站起来,我忍无可忍地把她绑住,于是迎接我的又是新一轮疯狂的作闹。
我和娃焦灼地僵持着,事态渐渐白热化,又渐渐明朗,娃从号啕大哭转为无奈啜泣,抽抽搭搭似乎要接受此情此景。正当此时,娃她爸开门进屋了。娃看到了救星,两眼放光,又有了继续大哭的动力。她爸看着梨花带雨的娃,伸手就要抱出餐椅,我试图阻止,未果。我恨恨地看着父女情深的这俩人,心里暗骂早不回来晚不回来,偏偏这时候进门,简直是猪队友。
娃她爸温和地批评了我这么生硬的行为,说对娃要温柔,要有耐心,然后抱着娃擦擦脸握握手,问娃想不想吃饭啊,想吃你就拍拍肚子,娃配合地拍了肚子,她爸大喜,说你这不是想吃吗,那我们好好吃饭吧。我冷笑一声,我说你让她不想吃就摇摇头,果然娃又摇了摇头。她爸大囧。娃边拍肚子边摇头,我索性撂挑子不干了,让她爸试试引导娃自己吃吧,老娘头疼,要去睡午觉了。
这一觉睡的昏昏沉沉,好像做梦了,又好像没做,隐约听到餐厅方向传来她爸“哎呀,宝宝真棒”“再吃一口”之类的声音,我也懒得管。她爸叫我过去看看娃自己吃饭的盛景,我装没听到。再后来外面渐渐也没了声音。我猜他俩也睡着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听到父女俩玩耍的声音,我拿手机看了一眼,没想到自己睡了这么久。他俩比我睡得晚,都已经醒了。我起床去餐厅,本以为娃在她爸循循善诱的爱心攻势之下吃了很多呢,结果餐椅的桌面上一片狼藉,我们的饭桌上还摆着有剩饭的碗。我只好迅速清理战场,将桌子、地面、墙上都擦干净。我问她爸,她吃了多少,她爸说吃的也不多,主要是用手抓着吃的。我又问,你怎么不收拾一下,他说,因为一直在陪着孩子,都哄她睡着了。
我无语地收拾着厨房,父女俩坐在沙发上看书,我听到她爸说:“哎呀宝宝,你喜欢这个呀?好,爸爸给你买。你去跟你妈妈也说一声。”然后他冲我喊到:“我看她很喜欢这本书上这件外套,一直指着。”我说:“那不是让你买,是她觉得这件跟自己的外套很像,她想让你把她的衣服拿出来,给她穿衣服,然后带她出去玩。”她爸心领神会,马上去卧室的柜子里找出了娃那件橘色的外套。
我将蒸好的半段胡萝卜切成长条,又切了半个苹果,还拿了几块小饼干,都放进了娃的餐盘,给她当作下午茶。这次她还算配合地坐在了餐椅里,手里一会儿拿着一根胡萝卜条塞嘴里,啃了一会儿又放下了,再拿起一根苹果条。我将酸奶盒递给她,让她自己用勺子舀着喝,她吃到了甜味,很开心,虽然舀的乱七八糟也在继续坚持。后来我看她拿勺子的姿势伸不到酸奶盒里面,就好心将酸奶倒在了餐盘的一个小格,谁知她并不领情,不仅不用勺子舀了,还用手抹的到处都是……我只好让她爸抱她去洗手,我继续打扫战场……
之后我拾掇了一下自己,然后三个人一起出去吃饭了。考虑到环境等等因素,我们去了一家饺子馆。
娃依然不坐餐椅,且必须是她爸抱着才行,我抱也哭。她的哭声引得隔壁两桌吃饭的人纷纷侧目,感慨这孩子真喜欢她爸爸,我笑而不语。毕竟是在外面饭店,没办法让她自己发挥,我们喂了她几口米粉,后来她又不吃了,脸上写着拒绝,手上也是推的姿势。再后来她爸吃饺子,她吵嚷着伸手要够,我让她爸给她吃点,毕竟是有油有滋味的食物,娃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我们终于半哄着把她放进了餐椅,她坐在餐椅里满足地吃着饺子喝着饺子汤……

知乎上有个问题:小孩已经可以自己吃饭了,家长却常常追着喂饭,是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如果是,为什么?我看了一个答主的回答,他先写了三个事实:一是喂的饭消化不良,二是吃饭是人人都会的,三是因为大人喂饭,孩子才不会吃饭了。

在育儿群里问其他宝妈孩子坐餐椅的事情,有经验的宝妈提出了建议,比如吃东西就要坐在餐椅上吃,不能在外面吃,以及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就不给她吃了,饿几顿就好了。
我深感培养娃坐在餐椅里自己吃饭是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期间交杂着孩子本身的感受、两代人的观念碰撞、面对挫折的处理方式,等等。而目前映射出的我的焦虑、没有耐心、暴躁,这都是需要尽力避免的,是我要正视和改变的地方。
这仅仅是吃饭这一件事儿,孩子长大的过程中还有千千万万的事情,我们该如何改变自己和付出努力。这些都值得我深思。
养娃虽难,且养且珍惜。毕竟,娃都会长大的,总会长大的。

文字/刘芮希
图片/刘芮希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树洞咖啡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