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个人成长
想要改变自我认知方式,这个概念你必须需要知道

想要改变自我认知方式,这个概念你必须需要知道

作者: 本周休息 | 来源:发表于2021-04-14 21:20 被阅读0次
    图:电影《傲慢与偏见》

    01

    初识“元认知”

    “学会把你的视角拿出20%,用来观察自己。”

    这是我原来带新人的时候总结出的一句话,使用场景最多的是在招聘工作中。

    当时是想帮助新人建立快速总结的能力,在技巧指导之后,如何在没有我提醒的情况下,自己可以客观地觉察到哪些地方没做到位,并在做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及时调整过来。

    招聘是一个对话的过程,面试官在考察求职者的同时,求职者也会通过面试官提问的水平,来判断专业程度、进而判断这家公司的整体水平如何。

    所以在对话过程中,及时观察到自己问的对不对、适不适合、精不精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经验丰富的人,去带新人,陪伴他们一起在工作场合,事后给他们做反馈,其实就像一个摄像头,记录了他们的过程表现。

    那如果新人自己就能够建立这样的“摄像头视角”,成长的速度就会非常快。

    一般情况下,我们沉浸在工作中时,精力是100%聚焦眼前的对象当中的,工作结束后若习惯好,会做一下总结。

    但是经常可以发现,有些过程记不起来了,尤其是那些无意识中问出的问题、做过的动作、细微的情绪表现,如果没有旁人观察,自己是很难觉察到的。

    那如果在对话过程中,当事人自己有一部分精力抽离出来,就像一个摄像头,把它按在墙角上,此时就能够看到自己工作的全部过程,肢体动作、提问内容和方式、对对方行为的反应和情绪变化等。

    一旦拥有这样的视角,不仅可以观察到更全面,而且可以把调整的动作前置了,对于对话的顺利推进和目标的达成,非常有帮助。

    后来我才学习到,在认知科学上有一个词叫“元认知”,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认知的认知。

    图:元认知模型,来源《认知觉醒》

    元认知可以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除了工作以外,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场景。

    今年一月份,我在上海上课,8天的课程中间只有1天休息时间,我丈夫就到上海来陪我。考虑到时间只有一天,想去的地方又多,所以行程都安排得比较紧凑。

    结果我们到达第一个游玩场所,思南公馆的时候,他突然肚子痛(可能是早上喝冰豆浆喝坏了肚子),于是火急火燎地要找洗手间。

    思南公馆的公共洗手间很少,人又多,所以花了好一会才有位好心人帮忙带到。

    我最初在碰到这个很小的意外状况时,蹭的火就冒上来了——本身脾气也是容易爆的那种,一想到在这里浪费了好多时间就烦躁(事实上也就几分钟、十几分钟而已)。

    后来我一个人在思南公馆里游荡,看到了自己冒火的整个过程,一个客观的声音问我自己:

    你为什么要生气?肚子痛是他能控制的吗?出来玩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在一起,不是吗?如果目的是在一起,那能不能游玩所有计划内的地方,不是最重要的,对吗?

    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过程和真正要的是什么之后,马上就冷静了下来。

    这件事情很小很小,但是也反映了一个两重认知的过程:

    最初我的认知是“丈夫突然肚子痛”这件事打破了游玩的节奏,于是有点情绪;紧接着更高一级的认知审视了最初的认知是有问题的,于是立马调整最初的认知状态,情绪就自动消失了。

    图:来自Pixabay

    02

    “元认知”的构成

    元认知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Flavell,1976)的著作《认知发展》这本书里,具体来说,元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调节。

    也有人(Mayer,1985)元认知扮演的是一种综合性监督。比如我们在阅读时,阅读的历程就是认知的历程。如果我们经常问自己:这段话说得合理吗?这个逻辑对吗?那么就表示我们具备较强的综合性监督能力。

    执行元认知的能力,具体可以分为三类:自我语言、自我觉察、控制与监督。

    自我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观察语言可以探索内在的思维过程。而思维的过程常常会受到某些原则的指导,这个就称为信念。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限制性信念”这个词,其实从广泛意义上来说,所有的信念,都有一定的限制性。

    只不过有些信念极大妨碍了我们做出“正常”的行动、阻碍了我们进一步的向上发展,所以被称为“限制性信念”。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我们都经历过开会。会议如果是需要广泛讨论的,那么意见不合、有争执是极为常见的。假如从小你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经历告诉你,不可以为了表达自己的意见而让他人不高兴,要尊重权威、领导,诸如此类。

    那么你即使有不同意见,可能也不会在那样的会议中勇敢表达出来,因为你会认为这是“冲撞”,这会让领导、同事不高兴。

    这是你的思考逻辑,表现出来的话语,可能就是:我同意你的观点。

    如果你不去观察自己的语言、不去透过语言去质疑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否真的正确,那么你就无法发现,你所认为的“不能为了表达自己的意见而让领导不高兴”这个信念是不是对的。

    长此以往最终会影响到你的工作表现和后续发展。

    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包含了情绪的觉察和行为的觉察。

    像我前面上海游玩的例子,就是做到了情绪觉察。

    行为觉察是指你能够觉察到自己是某个行为任务的行为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不是无意识行动。

    这个我想最最常见的就是工作时候的状态了。早上到工位上,开始打开工作计划、浏览邮件、打开网页,突然发现百度新闻有一个明星是自己喜欢的,于是点开来,进了微博。

    一逛20分钟过去了,猛然一想,刚刚打开网页是打算做什么来着?噢,原来是要搜索一个培训课程的,今天要做一个计划提交给领导。

    这种任由自己不假思索地被其他物件吸引走的情况不在少数。如果能够在时间过去20分钟发觉已经很好了。很多人可能就是一逛1-2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

    所以自我觉察的能力,其实就是具备了观察自己行为和情绪的能力,能够在过程中就发现不对劲,及时提醒自己。

    长期训练的话,不仅能够极为灵敏地观察到情绪的变化,也能够把注意力更集中于当前的任务和行为上,让自己的状态更稳健。

    控制与监督

    觉察是控制欲监督的先决条件。

    如果只有觉察,没有控制、监督,以及后续的调整,那么这个元认知的能力还没有发挥出来。仍然需要不断修炼。

    图:电影《傲慢与偏见》

    03

    提升“元认知”的能力

    元认知是让自己更为了解自己、提升自己的一个知识和工具。那么如何提升元认知呢?

    方式一,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样,在一次次的工作任务中,找到合适的机会、抽离自己的一部分注意力,去启动自己的元认知。

    方式二,经常反思。

    在每次重要的工作、学习、人际交往、情绪变化事件结束后,立马总结,尽可能客观、详细地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过程,以及在每一个变化的节点上去找到当时变化的原因。

    比如为什么情绪从失望上升到了愤怒,当中是想到了什么东西,为什么会想到这个东西,这样思维过程是正确的吗?

    把引起自己情绪、行为变化的影响因子找到之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多观察它们是否有出现。如果观察得到,就去训练自己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去做调整。

    一开始肯定是很难的,尤其是情绪上来的时候,即便是意识到了,理智也不会听话。这个需要长期的刻意训练。

    方式三,练习冥想。

    现在有科学研究发现,冥想多年的人,他们的脑部结构确实和不冥想的人有较大的变化,相对来说,他们也更能够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情绪。

    这是一条漫长的自我修炼之路,如果你也想在各方面了解自己,提升自己,那我觉得,不要放过这个机会。

    不妨从今天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要改变自我认知方式,这个概念你必须需要知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ww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