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秋膘

作者: 嫣然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8-30 19:59 被阅读0次

北方在伏天有谚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估计是原来大家吃的油水不多,苦夏之际,以慰肚腹。

等到嫩凉初透,风也渐爽,正好稷熟蟹肥,就该贴秋膘了。

上午偶然翻高阳的杂文,里面有《唐鲁孙先生二三事》,说到其博闻强记,善体物情,晚年追叙人生经历种种,文名成于古稀,勾起我再读唐鲁孙的兴致来。

唐鲁孙,出身于满洲的八大贵族,姓他他拉氏,属镶红旗,瑾妃,珍妃是其祖姑,精于饮馔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他的谈吃,不仅在于见多识广,其文笔亦有趣温雅。

如写什刹海附近的烤肉:

虽小楼一角,蓬牖茅椽,可是居高临下,雪后新晴,俯瞰一片琉璃世界,城市山林,令人有出尘的感觉。烤肉陈院寛室明,虽竹凳瓦灶,但敞豁有容。

写冰糖煨猪头:

选猪头皱纹少,皮细肉嫩者为上,碱水刷洗,切四六块,浓姜大火猛煮,水滚后夹出,冷水冲洗,换水再煮,反复六七次。

头骨拆除,整块放砂锅里,锅底铺干贝,淡菜,豌豆苗,冬笋,猪头肉皮上,肉下码好,另,纱布袋子装桂皮,八角,生抽,绍兴酒,生姜,葱段,水,盖子盖好,湿的毛巾围严实,碳基文火煨四五个小时,把冰糖研碎洒肉皮上,再煨一个小时。

猪皮明如殷红琥珀,筷子一拨,嫩如豆腐,其肉酥而不腻,烂而不糜。

一看就是老饕行家。

写神仙粥,瓦制的牛头煲煮粥,大火,几个小时,米粒接近融化程度,叫“明火白粥”。

在水将要开锅前放腐皮,白果,等粥熬好了,把洗净的鲜荷叶代替锅盖盖严实,扣十分钟,白粥变浅绿色,碧玉溶浆,荷香四溢。

还有写“山河肉”,什么是山河肉呢?

原来是老鼠。

虽然吃起来鲜嫩,但是知道是吃的老鼠肉后,作者也是心里翻翻的,幸亏有白豆蔻,说是赶紧的嚼了两粒,才把恶心止住。

还有一道桂花酿白果,说吃后凡有起夜毛病的,都一觉酣然,睡了一个沉酣踏实的觉。不知这个桂花酿白果具体如何做法?

又比如还有一道菜,叫清炖圆菜。圆菜是什么菜?原来是甲鱼。

甲鱼的吃法是很讲究的。

甲鱼以马蹄大小,每只十二两到一斤,肉嫩骨软才够标准。一般人以三四月为最好时光,因为这个季节牡丹开,叫牡丹甲鱼。

一过端午,就不能吃甲鱼了。因为这时水温升高,甲鱼由肥转瘦,加上蚊蚋叮咬,这种叫蚊子甲鱼,老饕们是不愿下箸的。

到了中秋,桂花开放,甲鱼又肥又嫩,叫桂花甲鱼,才是食客们吃甲鱼的时光。

而且秋季吃,跟冬令的进补不一样。一盅清炖的汤,要加笋衣,火腿文火炖两天,做到骨酥,肉嫩,汤清。

据另一老饕逯耀东说,唐鲁孙操笔为文时已经是花甲之外了,当时一篇充满京味的《吃在北京》不仅引起老北京的鲈鱼莼菜之思,在海内外一时传诵。

梁实秋读了后说,中国人馋,北京人更馋。

而唐鲁孙的馋来自他的世泽名门的饮食服制的讲究吧!据他说,他家以蛋炒饭与青椒炒牛肉试家厨,合则录用,各有所司。

小至一碗打卤面也不能马虎,要卤不澥汤才算及格,吃面不能用筷子翻,一翻,卤就澥了。

他说,寡人有疾,自命好啖。也是命好,馋人说馋,当然有意思。

相关文章

  • 贴秋膘

    贴秋膘

  • 改掉自己的坏习惯让自己更健康

    胡乱“贴秋膘” 当心高尿酸血症“贴上身” 入秋以后,民间传要“贴秋膘”。 但“贴秋膘”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饮食...

  • [养生课堂]秋季贴秋膘,怎么吃才能变成瘦子?

    秋意渐浓,暑气退去,“贴秋膘”成了首要的事情。 每年秋季,总能听到“贴秋膘”这个词,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

  • 立秋之后谨记这几点,入冬之后不再怕寒

    立秋习俗 1、贴秋膘 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吃肉,“以肉贴膘”,寓意好口福,身体健康! 2、吃西瓜/饺子 “啃...

  • 格致别院2 | 秋裤飘在秋风里

    ​​☞☞☞“点我贴秋膘 ”☜☜☜

  • 贴秋膘

    立秋 贴秋膘

  • 天气渐寒!到底是贴膘还是减肥?

    俗话说: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 不少小伙伴从国庆就开始贴秋膘了! 很多人认为贴秋膘就是使劲儿吃,顿顿吃肉...

  • 立秋吃五花肉贴秋膘啦😌

    今天立秋,贴秋膘啦 立秋来临,暑去秋来,根据传统,让我们堂而皇之的贴秋膘吧说到贴秋膘,没有比五花肉更合适的食材了呢...

  • 贴秋膘

    人到夏天,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芝麻酱面(过水,抓一把黄瓜丝,浇点花椒油);烙两张葱花饼,熬点绿豆稀粥...

  • 贴秋膘

    几场细雨过后,夏日的闷热和桑拿天的潮湿已渐行渐远,北京的初秋已经到来。北方尤其是北京,河北一带流行贴秋膘。经历苦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贴秋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ge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