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智慧我的大学抄书
为什么读不进去书?

为什么读不进去书?

作者: 加西 | 来源:发表于2017-01-12 03:19 被阅读521次

    我家小孩念了好几年书了,却从来没用过一本教材,开始上学头一两年,我并没有在意,可是,年级越来越高,还是没有教材(虽然教室和学校图书馆很便利),开始觉得挺惶恐,很不踏实,于是正式思考教材这件事了。

    教材是书吗?

    教材其实就像学霸的精湛笔记。

    本人有些性格缺陷,每次有困扰,家中亲戚就会说,好歹是念过书的人,这点问题都搞不定?

    我自己也疑惑,除了念过几本教材,还真的没怎么看过其它的书,教材能算书吗?

    我给孩子念了一些同龄人用的人文教材,发现现在的教材编写得挺合理、清晰、新颖。

    如果说还有遗憾,那就是因为篇幅所限,教材中的内容不能特别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或者描述一个想法,如果孩子只用教材的话,就会形成一个错觉:以为故事都是用这样的方式讲述的。

    教材里面的片段的故事还得当成学习生字、句子、文章结构的工具,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过程是体会不到快乐的,读教材就是完成一个任务,导致没有兴趣读教材,还被误以为没有兴趣读书了,或者再拿起书,也觉得它可能就是另一个形式的教材。

    在我看来,教材就像是学霸的精湛笔记,把精华呈上来,让普通人欣赏,普通人是无法体会自己在一堆资料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乐趣,就像是天天盛筵而难以消化一样。

    是时候把教材和书籍分开看待了。

    高中毕业,给每个人一个彻底把教材这种高级笔记和书籍区分的时机。

    如果你比较幸运,有一个英明的自己或者父母,小时候就能在完成教材布置的内容之外,还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真正地看一些故事书、科普书、思想书,那你是有可能真正地看进去书的(成名要趁早)。

    如果你不幸运,被教材的那些内容占尽时间和精力,那么在高中完成的那一刻,就应该彻底转换思想:再也不必太过于看重教材了,以后有大把的时间去真正地找些包含着完整的故事和逻辑的书去读读。

    可是需要教材继续学业怎么办?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在上课时好好听课,考试前几个星期准备一下考试就行了。后来在国外念书就用了这个办法,实践证明,此方法可行。

    选什么样的书开始呢?

    选你喜欢的、反复流行的、最近流行的、古今中外的、各种题材的等等各种脑洞大开的书籍都行。

    一些弯路:

    我刚开始看书时,总想读点格调高的,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准备根本没有能力去理解那些内容,所以都是半途而废。好像那个时候的主要任务是装和作,精力都浪费在别人怎么看自己这件事上了。所以基础薄的时候,要大胆承认,从简单的开始,相信自己永远不只是待在简单区。

    一些认知误区:

    一本书一定要彻底从头读到尾吗?

    不用,能在一本书找到一章启发自己和引起共鸣的就可以了。就像吃饭,一堆肉和菜,不用全部都吃完,有几个合胃口的,吃吃就不错了。所以读书这件事允许各种朝三暮四、心猿意马,多翻翻就是积累,这个过程坚持几年就有变化了。

    不要小看童书(简单加精读):

    我真正的阅读是从童书开始的,有一套写给3岁到6岁小朋友的书叫《青蛙弗洛格的故事》系列,大概有十几本,因为我孩子当时还属于逻辑构建时期,所以每本故事都要求讲了至少二十遍,这套书大也就被我大声朗读了上百遍,后来再回想这套书,觉得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对自己的一个认识用非常简单的小故事描述出来了:这只青蛙从对自我情感的体验到和对各种关系中反射回的自我的观察,以达到自我接纳的一个过程,其实是对每个人半生的简单概括和总结。其实这套书从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心理治疗师,它有让心灵自由的作用,我非常感谢它,以及我那个有热情听这些故事的听众。

    (青蛙弗洛格的故事)

    抄书的过程:

    我母亲经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我很喜欢抄书,碰到好的、有些思想的句子,都抄下来,抄下来后,我也不会去珍惜这个笔记,随手就扔垃圾桶了。后来实践证明,抄的过程,大脑已经加工了,如果愿意回头再翻那些笔记也会有收获,不再翻看,也无所谓。

    年龄大带给人的好处就是时间过的很快,随时可以回头总结,时间一晃,三年过去了,再一晃,五年过去了,这个时候,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变化了,这是年轻时无法体会到的,着急往前冲,没有时间段的积累来看自己,所以要经常告诉自己,不要着急,慢慢积累,一定有变化。

    谢谢阅读,有什么疑惑,再一起探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读不进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kd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