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离家太久,漂泊的心总需要一些安慰,也许是年岁渐长,落叶对根与生俱来的依恋,越来越想念家乡黄昏时分家家户户升起的那袅袅炊烟,还有那秋天一望无际迎风轻舞的金色麦浪,以及菜园里那掩在绿叶间挂满枝头的小金桔,这些都成了我眼中最美的风景。 二十多年前,我曾如此渴望离开这里向往外面的世界,二十多年后,我又如此渴望回到这里。这儿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那么令人怀念。好想念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日子和以前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的日子,这儿的生活虽然辛苦却也有农忙农闲之分,不用像现在这样时时都有一种无形的压力逼得你不得不日夜加班。 那次回家,早上吃着妈妈煮的稀饭和她亲手做的各种泡菜,那是一种久违了的感觉。平时在家一家三口各忙各的能聚在一起吃顿饭的日子都很少,常感觉饿得不知道吃什么困得睡不着觉,只有回到这里,内心才能感觉到少有的安宁和平静。 正如李冰的文章所说,回到这里,不管多大,我们都不再是孩子的妈,我们都是妈妈的孩子!那天去大堤上走了一趟,回来的时候鞋上沾了一层细细的灰,没擦就换了拖鞋放那儿晒,妈妈见了二话没说拿了刷子就坐在那儿给我细细的擦, 一如我小的时候,一如我现在对我的女儿,不知觉的泪水湿了眼眶… 前天上班的时侯,有同事在宿舍里煎了糍粑在那吃,放了鸡蛋蒜苗的那种,远远的一种熟悉又陌生的香味飘来,那是一种记忆中久违了的味道,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小时候每逢春节将近时,家家户户都会忙着熬炒米糖,炸饺子,用糯米做这种糍粑,先把泡好的糯米蒸熟了再分批放进一个专门做糍粑的石器里,再两个人各拿一根杆面杖在那来回的杵,待糯米变碎成圆形粘在一起时再取出来放在洗净的木板上晾干。 小时候特别爱过年,不仅是因为很多东西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得到,还有过年时那几块钱的压岁钱,带来的像财迷一样的满足感,几件过年时特意缝制的新衣裳,以及什么时侯想吃就去抓一大把的大袋瓜子(平时吃的都是小袋的,总感觉意犹未尽)总能令我满足,快乐好久。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什么非得过年时才吃的到,只要你想,每天都可以过年,却再也没有了那个味道,那种感觉。还有过年时那浓浓的节日气氛,舞狮子,玩龙灯,划彩船,那时候,一帮小伙伴总会跟着看完邻近的几个村子还感觉意犹未尽,小时侯快乐总是那么简单。 有时候我也在想,倘若二十年前我选择留在这里,日子会不会简单的多快乐的多?也只是想想吧,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这儿同样也会面临竟争和压力,前几年,有村民学了大棚技术,种的辣椒,茄子赚了不少钱,村民纷纷效仿,结果后来种的人太多,销售渠道有限,茄子和辣椒几乎铺满了村里通往镇上的小路。还有后来无籽西瓜栽培技术也面临了同样的情况。 现在村里已经有人走出了国门,去了遥远的澳大利亚做工,听说薪资不菲,村里很多年青人都去了一线城市发展,还有很多人都办起了养殖,养猪,龙虾,青蛙,鳝鱼,形势一片大好,但也同样喜忧参半。村里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越来越多。 还有这大面积的养殖所带来的忧患,例如排污问题,种植大面积的减少…前几天坐车的时候,几位乘客就在调侃说现在到处都这么大面积的养殖龙虾,鳝鱼,到时都没人种稻子了,粮食没有了饭也不用吃了,都改成吃龙虾。 随着 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用起了燃气灶,再也看不到黄昏夕阳夕下时那美丽的炊烟。手机,电脑,棋牌室,ktv,网吧到处都是,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可为什么精神越来越贫乏,心灵越来越空虚,就像《鲁冰花》里所唱的当城市变得繁华,心情却又变得荒芜。记忆中那些仿佛都是很遥远的事,有时候人是回去了,心情却回不去…
回不去的家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