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2、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3、了解重章叠句艺术手法,感受诗中情感。
重点难点:
了解重章叠句,感受诗歌情感。
一、提问导入
1、在语文学习中,越来越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儒家经典,你知道的有哪些?
2、关于《诗经》你了解有多少呢?
二、学习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1、读课本65页《诗经简介》,划出识记的关键词。
2、指名提问。
三、读课文,了解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
1、范读,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读课本64页“阅读提示”,认识“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
3、找出重章叠句的句子。(板书)
①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
②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③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④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⑤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四、结合重章叠句赏析诗歌。
(一)赏析叠句①,请同学们试着提出问题,或设计问题。
1、句中描写了什么景物?
2、“苍苍”、“萋萋”、“采采”分别是什么意思?(三个词语都是茂盛、众多的意思。)
3、这是什么季节的,从哪个词语中可知道?(深秋。白露、霜)
4、深秋时节的芦苇是什么颜色?给人什么感觉?
【深秋时节,芦花飘雪,给人萧瑟苍茫的感觉。】
(二)赏析叠句②,试着提出问题,或设计问题。
1、“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分别是什么意思?
(晞,晒干。已,停止,消失)
2、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名时令,还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延续。)
3、在这时间的变化延续中,作者(抒情主人公)在做什么?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4、在时间的变化中,作者在上下求索,不断追寻。请用一个词句来形容主人公形象。(执着)
5、请用一段话来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露”的画面及其意境。
【深秋时节,露重霜浓。在一条长河边,大片大片的芦花呈现出素白色,仿佛落上了厚厚的白雪,给人一种萧瑟苍茫、冷寂凄情的感觉。】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板书:点明时令,渲染一种萧萧、凄情的气氛。)
(三)赏析叠句③,试着提出问题,或设计问题。
1、“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写出了“伊人”所在的位置,依次是什么地方?
(“伊人”的位置是在河的对岸,彼岸。它是变化的,说明在追寻的过程中,她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是忽远忽近的。)
2、“伊人”是谁?用一个词语来描绘这一形象。
【教师归纳: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好的、值得我们追寻的事物有很多,所以诗中的“伊人”,还可以是一个目标,一种情怀,一种理想。】
(四)赏析叠句④,试着提出问题,或设计问题。
1、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同样,作者在追寻、探索过程中也是如此。
试分析“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的意思。
【这三句话告诉我们,追寻理想的道路不是平坦的(跻)、一帆风顺的,它是弯曲的(右),漫长的(长),充满艰难险阻的(阻)。】
2、尽管如此,作者仍然是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反反复复探索、追寻。从中看到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执着,坚持)
【教师归纳,如果说叠句“白露”从时间层面上,表现了作者执着的追寻,那么叠句“道阻”则从空间层面上表现了作者的执着,二者都突出了追寻的艰难与漫长。就像屈原在离骚中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五)赏析叠句⑤
1、首先我们来了解这几个字,
洲——水中的陆地。“芳草萋萋鹦鹉洲。
渚——水中的小洲。“渚清沙白鸟飞回。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沚,即小渚。
坻——水中的小块高地。坻,即小沚。
2、想象一下吧,秋天的水岸水气弥漫,芦花摇曳,在另一边的彼岸,“伊人”的形象飘忽朦胧,忽远忽近。作者上下求索,却又寻而未果,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热烈,又带着怅惘)
五、再读课文,感受重章叠句的艺术特点,归纳其作用。
六、小结
1、归纳诗歌的主旨。
2、说说你学完这首诗歌后的感受。
教师归纳:高晓松在歌曲中写道:“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这里的“诗和远方”就是我们的理想,是我们心中的“伊人”。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会有目标,有方向,有激情,有动力。哪怕我们在追寻中怅惘过,失望过,但只要我们不停下脚步,我们的生活就会是充实的,幸福的。
每一个为理想而奋斗的人,都是幸福的。愿同学们都是幸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