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大沽口战役后,英法联军算彻底摸清了清朝的实力,毕竟没有谁能想的到,偌大的一个清廷,会这么怕他们区区几千联军。而此时的清廷官员都以为接下来的清廷外交形势会有好转,然不料,越发的恶化了。
此时的郭嵩焘十分忧心,鉴于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他义无反顾的赶到了前线。待到北塘一看,傻眼了。在清朝统帅僧格林沁的指挥下,早已将将北塘这道坚固墙壁撤了下来,因为僧格林沁认为,与其与英法联军在北塘外死扛,不如将其放到厅堂和内室的岸上来打。面对郭嵩焘的不满,他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敌人乘船远道而来,不可能带太多的骑兵,等到他们登岸,我们就精锐骑兵冲击,势必获胜。”
1860年7月26日,英法开始了在北塘附近登岸。不出僧格林沁所料,透过登高瞭望,英法联军共有三十余艘轮船驶至了北塘港口。骑兵也并不是太多。僧格林沁暗自庆幸,他嘱咐好自己精选的蒙古骑兵做好准备,以便等待时机随时出击。
待轮船的联军下船登录并占据村庄后,僧格林沁没有下令,因为他认为时机还未到。紧接着,英法联军的两百多艘战舰又陆续驶了过来,花了整整5天,全部人马和大炮都搬到岸上后,僧格林沁还是没有下令,随后又下起了大雨,整个道路泥泞不堪,英法联军行走都十分困难,长裤陷在泥水里,不用力,根本不能拔出来。但此时的僧格林沁似乎不想这样投机的取胜,硬是等着联军进到自己设置的空城里,才思索着是否进攻。
联军倒也没寻别的路子,径直就进入到了僧格林沁的空城,不过,进城前,他们抓了两个人,绕过了所有僧格林沁在空城设置的地雷。8月3日,两千多名联军顺着一条小石路,开始全力向塘沽走去,走了十多里,猛然发现有几百名骑兵挡住了去路。
待细看,这些骑兵都骑着马,身上却背着十八世纪的武器装备,有长矛有弓箭,最精良的也不过抬枪(打鸟的)而已。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来复枪,联军笑了,来不及多想双方就开始了冲击厮杀。
只见蒙古骑兵有条不紊的一波又一波的冲了过来,队伍竟毫不散乱。联军顿时有些慌了,开始都以为对面的蒙古骑兵是几百个活靶子,见其打起仗来如此训练有素,于是让野战炮急忙进行了一顿乱轰炸。炮声过后,放眼望去,蒙古骑兵拽着被惊吓的马,队伍却依然有条不紊。联军官兵通过望远镜,有些吓到了,随后都不由得纷纷感叹道:“武器确实落后,但这骑兵的素质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优秀的多。”
眼看着蒙古骑兵继续冲击,联军阵脚一下乱了,各自忙着逃命,骑着马一顿乱放枪就开始了撤退。见联军撤退后,僧格林沁此时下令了撤军,这次倒算合时宜,毕竟再追下去,蒙古骑兵也会陷入泥沼中。
此一战为英法联军占领北塘后与中方的第一次交锋,据统计,蒙古骑兵受伤三人,马受伤数匹,联军则有十九人失去了战斗力。
参考资料:
1、《晚清帝国风云——火烧圆明园》——关河五十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