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到暑期了,今年的北京似乎热得特别早,热浪来得猛烈且突然,六月中下旬以来已经连续多日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闷热的感觉扑面而来,市气象局也发布了好几次高温蓝色预警,以至于我恍惚觉得三伏天也不过如此。
虽然孩子还没上学,但暑期怎么安排,已经是摆在叨姐面前不得不处理的棘手难题。出于对孩子冒着酷暑,连续上幼儿园的不舍和担心,和家人商量后,我给孩子放了个暑假(后来才知道同班的其他小伙伴没有一个放假的),想趁着暑期享受下小家庭的育儿快乐(也可能会是比上班还累的事)。
现在都说竞争的低龄化、超前化、前置化,叨姐深有同感。把孩子放在幼儿园吧,除了每天固定的时间表,有老师管理吃喝拉撒睡等问题,培养各种生活习惯和基本的交往技巧,集体生活的力量也在无形地塑造着孩子的性格,引导着他的成长。这个过程必然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对于每个孩子而言都是必经的阶段。在孩子成长的早期有家长以外老师、同学角色的介入,也可以刺激孩子各种社会化角色的习得。
孩子待在幼儿园时,叨姐关注的是幼儿园课程的合理性和丰富性,毕竟现在师资、饮食、校舍等硬件条件都要比过去好太多了,只要不是太差的幼儿园,都不会有太大差异。公立幼儿园由于其体制性更是如此。北京目前大规模推动的幼儿园普惠化,也部分弥补了私立幼儿园过高的成本。
孩子回到家中,已经和没上幼儿园前有比较大的差异了。语言上,他懂得和大人交流;生活上,他掌握了各种技能;作息上,基本做到了规律作息。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了老师的督促,家里的安排又是全新的挑战。
报班吗?
可以根据他的年龄和兴趣,开始报一些兴趣班,在早教陪玩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一些技巧,这和学习知识有很大的不同,但本质上也是一种学习,特别是敏感期关键期的语言刺激,对于掌握词汇和语法大有裨益。报班的另一大好处是重新适应一种作息周期。两个月的暑假,如果平时都在上班,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去处,有一本循序渐进的教程,有一班朝夕相处的朋友,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成长环境,完整地走下来,孩子会对时间这个概念印象更为深刻。
报班之余,还能去哪里呢?
那就根据家里的时间、经济等条件,合理地分配周末和不上课的时间咯。如果家长也有年假或探亲假,可以带着孩子去外面转转,多少是对生活的一种调剂,也可以转换工作的节奏。如果条件不允许,周末在本地转转也是极好的。孩子本来就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强健的体魄,完善的人格,恐怕才是育儿这条长跑赛道的最强外挂和最佳补给!
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时间的力量,两个月的暑假,不在于让孩子学了多少知识,而是这两个月的总体安排,最能体现出每个家庭对孩子教育生活的规划,潜在的影响,才是对孩子成长的最大因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