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海里的一盏明灯随笔岁月如歌
把父母送去养老院就是不孝吗?

把父母送去养老院就是不孝吗?

作者: 精进的医生 | 来源:发表于2024-04-15 06:25 被阅读0次

2024年4月15日  星期一    晴

几年前网上有篇文章《我俩儿子上清华和人大,可我还是进了养老院》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故事讲的是70岁的老李,和68岁的老伴。

退休前,李老夫妇都是省城电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李老的两个儿子,一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继续深造并取得了高学历,如今都在北京定居。

两位老人过着空巢生活,起初,一切似乎都还和谐,充裕的养老金足够他们老两口安度晚年。那段时间,他们还经常出门旅游,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老人越来越感受到垂暮生命的重荷。他们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尤其最近几年,更是每况愈下。

李老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老伴儿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日常生活中,他们是彼此的医生,一个替另一个量血压,一个监督另一个按时服药。

有一次老李的心脏病突发,幸亏邻居帮忙,打电话叫来了120急救车。他前脚刚被送进医院,留在家的老伴儿也感到天旋地转,就地躺在了地板上。等到第二天,邻居发现了她,喊来120,接着老伴儿也被送进了医院。

这件事情发生后,老李和老伴儿做了一个决定——他们住进养老院去。因为养老院毕竟是有组织的管理,可以杜绝“老人在家养老,保姆关起门来称王称霸”的可能。

他们看中的那家养老院,提供家庭式公寓,每天服务员会送来三餐。自己愿意的话,也可以自己做饭。医务人员会随时巡视老人的身体状况。

那么,老人到养老院去养老能行吗?当父母已经渐渐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时,把父母送去养老院就是不孝吗?

个人认为这样的观点还是太片面,我觉得子女送父母去养老院,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子女也想亲自照顾,但现实条件不允许。

目前的家庭许多都是四二一或者四二二的组成,上面4位老人,下面有一两个小孩。此时的夫妻无论是谁辞职或者没有收入,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都是灾难——一个人很难承担父母的赡养及小孩的教育。当然,这里不考虑一个人年薪百万的特殊情况,毕竟大多数家庭的年收入也就是十几二十万。

我和先生上面就有四位老人,虽然他们都有退休工资,但我们得照顾老人,特别是要给他们提供情绪价值,多陪伴他们。但是,我们也得上班,也得挣钱养家。

特别是父母失去生活能力后,我们的压力就特别大。要么请保姆在家照顾他们,要么送养老院。我目前请保姆在家里照顾老人,这是在老人行动还比较方便的情况下,将来有一天老人如果完全失智失能了,也可能送养老院去,其实,我觉得这两种方式都挺好的。

那些指责将父母送去养老院的人、坚决不送父母去养老院的人,大多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己有足够的金钱,有足够的时间;另一类就是年纪还没有达到上有老下有小的地步,无法体会其中的辛酸。

许多人对养老院有所误解。现在的养老院很多条件非常不错的,干净整洁,没有一丝老人的味道。很多老人到了这里,有年纪相仿的同伴一起打牌、晒太阳、聊天,比平日里在家里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强。

进入养老院并不代表被子女抛弃,子女也想陪伴父母,其实他们也不容易,车贷、房贷、子女教育等等都是非常大的开支。同时有些子女自己也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白天忙了一天,晚上晚照顾老人的话,自己身体也吃不消。

很多老人也非常替儿女着想,他们还主动来养老院其实就是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子女只要经常去看老人就行了。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一句古话,意思是家里的老人生病时间太久,即使是子女也无法做到随时随地照顾老人生活起居,尤其是老人长时间卧病在床的,有些甚至长达十几二十年,恐怕再孝顺的子女,也会有抱怨、厌倦的一天,也会有诸多负面情绪。而且子女也有各自的生活,时间久了无法出去讨生活,因此很难做到多年如一日的守在床边。

这句民间俗语也有其存在的道理。虽然现实中存在许多孝子,也值得称赞,但是许多人忽略了孝子的艰辛。真的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十年如一日”般的伺候一个卧病在床的人,哪怕是自己的父母双亲。许多时候,失能老人需要24小时的照顾,此时养老院才是最好的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父母送去养老院就是不孝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wr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