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锋:《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分享

王锋:《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分享

作者: 笔墨之林 | 来源:发表于2023-10-28 09:29 被阅读0次

说到春上春树,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日本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日本现象级现实主义题材小说《挪威的森林》的作者,多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却多次与其擦肩而过,不禁令人扼腕。春上春树是个高产且涉猎广泛的作家,至今已独自出版了14部长篇小说、11本短篇小说集、12本随笔以及众多游记、纪实文学、合作小说及译作。在这12本随笔中,有一本异类,准确的说应该是一本“不伦不类”的随笔,因为说它是随笔,但它的主题却一点也不随便,而是紧紧聚焦于跑步以及跑步中的自己;写得也一点也不随便,相反由于这本书正面书写作者本人,对于固执于写作和公开心声的平衡点的把控,更是让作者写得谨慎又谨慎。这本书就是《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本作者自称为类似“回忆录”的作品。

跑步是春上春树刚刚成为职业小说家,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基于自身性格而选择的运动,可一跑就从1982年他33岁跑到了现在,可以说跑步一直伴随着他的写作生涯,是他日常生活和写作的一个支柱。跑步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他的快乐源泉,更成为他学习写作的一种途径,于是写一本关于跑步的书便有了水到渠成的动机:

“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跑道跑步时学到的,是自然的、切身地、以及实际地学到的。我想把这二十五年来一面在路上奔跑,一面片段式地思考的东西集结成书。——春上春树”。

虽然很早就决定写一本关于跑步的书,但到2005年夏天真正开始动手写这本书,中间却隔了十多年的时间,原因是“跑步”这个主题过于茫然,究竟该写什么、如何去写,春上的思绪纷纭烦乱、无法无章,觉得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以至于迟迟难以下笔。直到某一天,他猛然醒悟,为什么不将自己感到的想到的,原模原样、朴实自然的写成文章呢?于是从2005年夏天开始,春上在各种工作之余,零零星星地写。为了尽可能挖掘当时自己真正的想法,又不想过度的公开自己的心声,他写得很慢,很谨慎,花了很多时间仔细地斟词酌句,所以也只能零零星星地写。这就导致这本根本算不上长的书,却花了他相当长的时间去写去改,直到2006年秋天才最终完稿。可以说,为了诚实地书写跑步,诚实地书写他自己,春上在这本书上花足了心血,结果便成就了这本目前唯一正面春上本人的“回忆录”的问世。说实话,作为一个对跑步无感的人,我之所以来读这么一本关于跑步的书,完完全全是奔着春上春树,这位我为数不多喜欢的作家,而来的。

全书共计九章,前七章写于2005年11月纽约马拉松之前,主要写为了这次马拉松,春上所做的跑步训练,以及期间的所感所想;后两章写于2006年8月和10月,内容转移到了当年10月份日本村上市铁人三项比赛的训练及现场。书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写作时正在进行的跑步,比如2005年8月在夏威夷考爱岛进行马拉松前的“积累距离”训练、9月份在日本东京和神奈川县住所附近的跑步、10月份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查尔斯湖畔的晨跑、11月份在纽约秋日中的长跑、2006年8月在神奈川县训练骑自行车、10月在春上时参加铁人三项比赛;

2)作者跑步与写作时,回忆过往重要的跑步经历,比如1983年7月在希腊第一次逆跑原始马拉松路线(原始马拉松是从马拉松市跑到罗马,而春上是从罗马反方向跑到马拉松市区,所以称之为逆跑)、1996年6月在北海道佐吕间湖跑100公里超级马拉松;

3)作者跑步与写作时的所思所想,比如回忆自己是如何决定成为职业小说家,如何在33岁开始跑步并一跑就跑到了全球各地跑过来25年时光(截止于作者写这本书的时间),如何在跑步中学习小说写作技巧、领悟职业小说家的三大关键能力、参悟健康肉体与不健康毒素的矛盾统一的。

这本书并不是能够强烈引起共鸣和冲击感的类型,而是一种舒缓平和,润物无声的风格,所以读完之后虽感到比较舒服,但没有强烈的想法或共鸣,这大概与我自己本身不跑步并且对跑步没有太多想法有一定关系。尽管如此,读完这本书还是对春上的个人及其思想有了更多的了解,强化了一些原有的观念,也学到了一些新的观念,现分享给大家:

关于自己:我本来就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有必要在某个节点回归到原始状态。

关于全力以赴:无论做什么事,一旦去做,我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则不得安心。将店铺随意交托给某个人,自己躲到别处去写小说。这种讨巧的事情我做不来。竭尽全力埋头苦干还是干不好,就可以心安理得撂开手了。然而,如果因为模棱两可、三心二意以致失败告终,懊悔之情只怕久久不能拂去。

关于主动:逼迫我在不喜欢的时间做不喜欢的事情,我从小就无法忍受。反之,倘若是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自己想做的时间爱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会做的比别人更加卖力。

关于学习:我知道对感兴趣的领域和相关的事物,按照与自己相匹配的节奏,借助自己希望的方式去探求,就能极其高效的掌握知识和技术。只有一点一滴的学,花费了许多时间,技艺才得以成熟,还反复出现过错误,但正因如此,学到的东西才更加扎实。

关于人生:人生真的太不公平了!一些人不努力变得不到的东西,有些人却无需努力便唾手可得。

关于人生规划:人生中总有一些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到了一定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定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与周遭的人交往相比,我宁愿先确立能专心创作的稳定和谐生活。稳定我的生活基本盘,创作出能集中精力持笔写作的环境,催生高质量的作品。

关于读者:我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并非同某些特定的人构筑的,而是与或多或少的读者构筑的。读者的脸庞无法直接看到,然而我始终将这种肉眼看不到的概念性的关系当成最有意义的东西,从而度过自己的一生。

关于取舍:人不可能做到八面玲珑、四面讨好。十个人中有一个人认同你就足够了。然而要让那个人确确实实、百分之百的中意,经营者必须拥有明确的态度和哲学,作为自己的旗帜高高举起,坚韧不拔的顶住狂风暴雨坚持下去。

关于小说家最重要的三个资质:首要条件便是才华(PS:个人理解其代表积累的知识和智慧),同样它也是前提条件,但问题是才华的质量和数量都是主人难以掌握的。其次是集中力(PS:个人理解为专注力、聚焦能力),就是将有限的才华集聚在一起,倾注在最为需要之处的能力。没有它便不足以做成任何大事,好好使用,就能弥补才华的不足与偏颇。再次是耐力,坚持集中精力写作一年、两年是小说家的基本功。

关于写小说:春上基本赞同写下说是一种不健康的营生。当我们打算写小说,打算用文字去展现一个故事时,参与人性中的毒素一般的东西比昂不由分说地渗出来,浮现于表面。小说家或多或少都要与这毒素正面交锋。分明知道危险,却仍要手法巧妙地处理。倘若没有这毒素介于其中,就不能真正时间创作行为。

关于如何应对写作中的毒素:如果想处理不健康的东西,人们就必须尽可能健康,健康到足以与之抗衡,足以正面而高效地对抗,甚至可以说,连不健康的灵魂也需要健全的肉体。如此说有些自相矛盾,确实我成为职业小说家以来的深切感受。健康与不健康的东西绝非冰火两极、亦非针锋相对。他们相互补充,某种情况下自然而然的包含在彼此之中。

如文章前面所说,这本书是春上春树第一次围绕一个主题,从正面书写自己,为了平衡“不愿意就自己谈得太多”和“该谈的地方如果不诚实地谈,特地写这本书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之间的平衡,春上煞费苦心地探索,更加细心的斟词酌句、极为用心兼顾彼此,使得这本书具有独特的隐秘气质,按春上自己的话就是“个中微妙的平衡与兼顾,不搁置一段时间后重新读几次,便很难体味到。”。对于这本书,你又有什么想法呢,欢迎来和我交流!

2022年10月14日

淄博

王锋:

一期共读活动书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锋:《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yq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