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不乘电梯走楼梯,在几分钟内及时完成打卡,采取的不是改变环境而是改变自己方式,认为提升了控制感能力。
那么到底如何理解控制感呢,我们说控制感到底在说什么?
控制感可以简单认为确信自己具有解决事情的能力,遇到困难不会绕着走,而是直面应对。
按照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我们活着必须要能适应环境,这也是心理健康五要素之一,为了实现这个适应环境目标,现实给了我们两种方式,要么改变环境,要么改变自己。
可见,控制感不仅仅是改变外界环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属于本能的初级的控制手段,更加高级也是次级控制是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
由此得出控制感第一个含义,控制就是改变,既能改变环境,也能改变自己,能够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要求就叫自控力。
再从控制感概念的外延分类看,控制感包括控制欲和控制力两部分。
人是欲望动物,这点没人否认吧,这种欲望其实就是控制欲,我们希望心想事成,人生得意,荣华富贵,这是天性,为此要通过控制环境来实现,最好动动嘴巴就全部实现,好比《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那个贪婪老太婆。
欲望无罪,非常正常,正因为人类欲望无穷,才导致市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这是想法层面,还需要行动来实现。
实现欲望的能力叫做控制力,控制力表现为行动能力,通过大量成功活动充分树立自信,可以应对任何挑战。
我们把控制欲替换为抱负,控制力替换为成功,变成“成功除以抱负”这个除数关系。学过心理学的朋友一眼就看出,这正是詹姆斯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如果把控制感等同于自尊,一个人欲望抱负强大不要紧,只要匹配行动成功率高就可以,这是高自尊高控制力,反之抱负低成功率低也匹配,依然是高自尊高控制力,是自知之明。
怕就怕,抱负大,成功低,欲望强,行动差,分子很小分母很大,得出的自尊或者控制感就非常低,这叫做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因此,控制感第二层含义就是平衡,是控制欲和控制力的平衡,是想法和行动的双因素函数。
如果把自尊公式分子分母倒换一下,就是控制感的另一个表现,叫做烦恼,许又新教授给出烦恼公式:
烦恼=欲望/满足欲望的行动,类似于烦恼=抱负/成功。
这里关键是接受欲望存在,同时要通过行动实现它,所谓“选择没有对错,用行动让选择变得正确”。
小结,自控感可以认为是改变能力,能改变环境更能改变自己,同时控制感又是平衡能力,平衡控制欲和控制力,最好是想的多做的更多,这就是高自尊、低烦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