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二五一十,十五二十”。这个广为流传的笑话清楚地告诉我们“二五一十”这样的乘法口诀有多么深入骨髓。在中国世代相传的九九表,即使没念过书不识字的人,大多也都会背。在加拿大可不是这样,没有乘法口诀一说。
小姑娘五岁,在一所采用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幼儿园。蒙氏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动手,通过感性认识来学习各种概念,数学也不例外。记得我们小时候学习加减法也是从实物开始的,比如“你有两个苹果,妈妈又给你一个,现在你有几个”,或是“你本来有5分钱,花3分买了一根冰棍,还剩几分”。不过这种数苹果的方法,通常只停留在个位数,超过10就要开始学习进位。到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进位借位之后,才开始学习乘法的概念,背九九表。小姑娘的学习却并不是按照这个顺序。在家里,她有时候会很兴奋的给我们念一些加法口诀。
她:four plus four makes eight (4+4=8),five plus five makes ten (5+5=10)。
她妈妈:那4+2等于几
她:我知道。
说完就开始掰手指头。
她: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六。
这样的水平持续了很长时间。每每这时候,我和他妈妈就相视而笑。突然有一天,我接小姑娘放学的时候看到教室外面的展示栏上贴着他的课堂作业,居然是四位数的加法,让我很吃了一惊。正好这一周幼儿园开放参观,家长可以跟老师约一个时间到教室去听课。这一参观我就明白了。
蒙氏幼儿园采用混班教学,大班从三岁半到六岁都有,程度自然是千差万别,而老师的教学则是一对一。教室里,每个孩子占据一块地盘,用不同的教具做着不同的功课。一个班20多个孩子,一位主教老师和两位辅助老师,像走马灯似的挨个到每个孩子跟前,布置任务检查功课。
我们参观的时候,老师让我家小姑娘做的正是除法,而且是四位数的除法,8462 / 2。小姑娘领到作业,把纸往小凳子上一放,先去箱子里取出一块一米来长半米来宽的白色毯子铺在地毯上,然后走到柜子旁边,往一个盘子里装上大大小小的积木和珠子,小心翼翼地捧回到毯子边上。原来这些珠子和积木代表了不同的数字。每个零散的珠子表示1,而十个一串的珠串则代表一个十位数。百位数没法再用珠子了,于是在一块小木板上画上100个小圆点,每个圆点代表一个珠子,于是小木板就成了百位数。依此类推,一个立方体就是一个千位数。小姑娘得到的题目是8462,于是她拿了8个立方体,4个小木板,6根珠串和2个散珠子。既然是除以2,那就把这堆东西一分为二。分配完毕,做答案就成了数数。
这样的除法让我大开眼界,不过,好歹是让孩子了解了除法的概念。
用积木做除法(图 by 北美之北)我家小姑娘忙着搬积木的时候,比她大一岁的罗丝贝尔正趴在地上做“创意写作”练习。所谓“创意”就是随心所欲,想什么就写什么。这个年龄的孩子自然还不能长篇大论地写作,练习的目的是学会写一个完整的句子。她同样有一块白色的毯子,旁边放着一个小木箱,里面有26个字母的卡片。老师先引导罗丝贝尔把想要表达的事情变成一个句子念出来,然后让她自己从箱子里取出所需的卡片拼出一个个单词。既然是句子,单词与单词之间就需要有空格——一只手的距离,所以小姑娘在拼完一个单词之后把手放在卡片后面,新单词的卡片从手的右边开始。句子拼完了,老师检查确认正确,小朋友再拿笔把它誊写到纸上。
写作 (图 by 北美之北)“语言”和“数学”是蒙氏教育五大板块中的两个。教室里另有区域供孩子们学习其它三个板块——“日常生活”、“感官”和“文化”。“日常生活”的内容非常具体而微,用夹子取东西,从盆子往碗里倒水,日用品的分类,拧螺钉,等等,无所不包。“感官”这部分则包括了认识各种规则和不规则的几何形体。“文化”其实更多的是科学,有地理——七大洲的形状、加拿大十个省的名称、火山爆发,有生物——植物的种类、树木的名称、树叶的形状,还有天文——太阳系、日地月、八大行星。小姑娘这个班的主教老师是一位伊朗移民,来加拿大之前曾是大学化学老师。当了幼儿园老师,自然也不忘带着孩子们做化学实验,比如把两颗小石头分别放在清水和可乐里面浸泡一个星期,看看它们的变化,生动形象地告诉孩子们可乐喝多了会蛀牙。
五大板块之外,小姑娘的日常课程还包括法语、美术、音乐与故事,以及体育。只要天气好,体育占据最多的时间,每天上下午分别有一两个小时户外活动,每周还有一次瑜伽课。学期结束,学校的报告单上会对所有这些部分给出详细的评估,家长拿到报告以后再跟老师单独会面讨论。
除了这些内容,报告单上还有一个单元专门讨论“社交和情绪发展”,具体包括与小朋友互动、与成人互动、接受新挑战、独立完成任务、责任感和听从指令六项。参观课堂之后没几天,学期报告就出来了。跟以往一样,我最关心的就是“社交”这一部分。看到小姑娘逐渐取得进步,这可比做除法更让我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