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红楼梦(1)

作者: 李成贵I茶耳 | 来源:发表于2021-05-19 21:41 被阅读0次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初读红楼梦的人,也许很容易忽略第一回的开篇,因为它不是正文,它很像是我们现在所说序言,它告诉了我们作者写小说的背景,意图,甚至告诉我们如何去阅读。

    这里面有两个作者自云,第一个自云里面说作者经历一番梦幻,有趣的是你会发现,现实中我们只有对过去的那些记忆深刻的事情常常称为梦幻,所以可以知道并不是作者写自己的梦,而是自己过去的经历。

    第二个又自云写了一大段的话,可以读到的是作者要的是写事和人,而这里的人便是“当日之所有女子”,这里的事是“其行止见识”,另外作者写了自己的创作背景,还提醒我们注意书中虚实的地方。

    红楼梦的虚实是让人琢磨不透的,而它的趣味也正在这里。其实,小说创作大都游离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我觉得红楼梦虚实的判断在于它的内容是否提示人物的结局。当作者站在上帝的角度去说人物命远的时候,我想那部分就是“梦”,就是“幻”。

    后面的部分作者要告诉书的来历。

    书不是作者自己的写的吗?书确实是他自己写的,因为受当时政治影响,作者故意用三个故事来掩盖。

    一、女娲炼石

    二、奈头僧、跛足道与通灵宝玉

    三、空空道人与通灵宝玉

    女娲炼石:

    女娲炼石补天用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而这块被弃在青梗峰的石头通了灵性,因自己不被用而日夜悲号惭愧。

    要知道的是这块石头是被抛弃的,当我读的时候想到自己被抛弃的一些事,很有感受,那个时候我会有许多反思,特别是当你跟其他人一样努力后,依旧不被入选时,常常会觉得不好受。所以,也许在现实中我们尽量对于那些落选的、失败的人多给与关心和安慰。当我们自己被抛弃时,想想这块石头吧,可能上天是要我们去经历更多的事情,去感悟更多的人生哲理,然后成为更好的自己。

    奈头僧、跛足道与通灵宝玉:

    这块又高又大的石头听到一僧一道谈论人间的繁华后,不觉动了凡心,想去享受一番,僧道便劝它,可石头凡心已炽,一僧一道无奈只好把它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美玉。

    这一部分也常常让人联想到现实,你多读几遍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就像那块石头,对一个地方的向往,对爱情的执着等等,那个时候总有过来人会劝你,给你一些建议,可你发现根本听不见去。还有在家庭里也是一样,家长对孩子,前辈对后辈,领导对下属都是这样。其实,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我们大可不用劝人,有些事人注定是要去经历的,不经历根本感悟到我们所劝的那些话,就像僧道历劫后才能得道成仙,就像僧道所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魔”。注意这个魔,是魔障的魔。你还记得前面写的僧和道是什么模样吗?跛足的道人,奈头的僧人,他们看起来也是不完美的。你看完这个故事后,我想问:你知道作者所写的真与假了吗?

    空空道人与通灵宝玉:

    到了第三个故事,时间跨度十分大了,往往让人措不及防。它写到空空道人看到了石头上的故事,这故事就是石头下凡经历的尘事,又与石头有一大段的对话。最后,空空道人抄录修改传与世,中间还几经修改书名。

    这部分我想这是作者是在与自己的书在对话,石头是他,空空道人也是他,这两个他在内心进行了一次关于这本书的对话,你发现其实这两个他也有关联。如果石头是经历红尘的自己,而空空道人则是那个悟透人生的自己,我们对人生每一个不解之处都可以从过往的经历去寻找答案。有趣的是这些对话里出现了班姑、蔡女、潘安、子建、西子、文君等历史人物,建议可以去看看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这些人物都是与众不同的,甚至在红搂梦后面出现的人物中找到一些影子。

    最后谈谈: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回想过往,觉得过去许多无常的事荒唐无稽,但是它们的的确确发生了,且我们也经受了这里面的酸甜苦辣。都云作者痴,这里的痴如果你看成痴呆,又被作者欺骗了。我觉得痴应该是一种执着,这种执着超乎人的想象,通常不被人理解。想想作者在破屋里披阅红楼梦的十年,这不是痴、不是执着,又是什么?

    或许自己有写长篇小说的经历后,更加容易理解这种感受吧!又特别是那些拥有好作品不被人发现的作家,我想他们读到这一绝云,肯定会潸然泪下。

    三段故事看起来都不真实,可是故事后面的那些东西却让我感到无比的真实。

    而接下来的故事才是石头上真正所记录的文字。

    这一回的第一位主要人物甄士隐正式登场,姑苏阊门、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这些地方取名都为甄士隐的所住之地带来深意。甄士隐是个乡宦,生活过得十分悠闲,年过半百才有个女儿,这是他的不足之处。

    有一天,他做梦梦到了前文所说的一僧一道,听到了一段公案,这段公案就是神瑛侍者和绛珠草的故事。这段故事是具有佛理的,它传递是因缘之间的关系,读了红楼梦都知晓故事里神瑛侍者是人间的宝玉,绛珠草是人间的黛玉。神瑛侍者在西方灵河对绛珠草有灌溉之恩,所以到了人间黛玉要用一生的眼泪来还这个恩情,在后文可以知道,黛玉的泪水大多是为宝玉而流。我想在生活里,我们在为谁流泪的时候,那份委屈伤心大部分也是为了别人,或许也是在为了回报一些什么东西,所以,其实我们不用去吝啬自己的眼泪,应该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

    甄士隐听了一僧一道的对话,他十分好奇那块被幻化成于玉的石头。所幸他也有一面之缘。你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和这块石头一面之缘,他做梦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和这块石头有缘。读到后面,你会发现甄士隐后面一直也没再见过这块石头。我们和一些人有时就是一次见面的缘分,你和他的这一面,也许就是上天的注定,特意安排好的,见过之后,你会再也碰不到,甚至到最后,对方的脸你也记不得了。缘分很奇妙,无法解释的时候,我觉得它就是前生注定。

    甄士隐只看到“通灵宝玉”四个字就被僧抢了去。他看到了“太虚幻境”和那幅出名的对联“真作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

    人世间的真真假假,有还是没有很难分辨,我们所看到的有限,大多是由主观意识在判断,就像当我们拼命一辈子地握住一个东西的时候,最后发现手里根本什么也没有,所以这种判断会产生偏差,而偏差让我们心里会生起魔障。读到这,我总在想如果我们会想孙悟空那样有双火眼晶睛就好了,可惜不会有,我们大多是在蒙着眼过河,跟书里的人物一样,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

    甄士隐要进“太虚幻境”的时候突然就醒了,睁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女儿英莲。你会好奇甄士隐为什么不能像宝玉一样进入幻境。他没有灵性,或者说他的心性已经遭受世俗污染,所以在他经历人生一系列的劫难后,他跟着一位道人走了,我想那个时候的他才彻底悟到了人世间的真假、有无。

    因为这一天过会,甄士隐抱着女儿看热闹,在街上再次遇到一僧一道,可他根本不认识了。然而,我们时常也会遇见梦的一些人和事,往往也是模糊的了,也是后知后觉的。那僧看到英莲大哭了起来,还要让甄士隐把英莲舍他,这里可以看出佛的慈悲心,他知道英莲是个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人,是一种苦难,而佛愿意承受一切苦难。除此之外,僧还念了四句词:“娇生惯养笑你痴,菱花空对雪嘶嘶。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读了后面,你会知道香菱就是英莲,菱花指英莲,雪指薛家,英莲被薛藩从拐子手上强卖了去,而且遭到摧残,像雪摧残莲一样,而这一祸端的开始就是那个元宵节。可以看出第一句是送给英莲的,第二句则是提醒甄士隐。但是,甄士隐根本没有理睬。

    我想我们也是这样的吧。如果有一天,有人突然告诉你身上一些不好的东西,陷入的你大概也不会去在意,依旧一意孤行,直到尝到苦果之后才会醒悟。

    后来,甄士隐女儿被拐,家被烧,庄子被迫折卖,投靠风俗的岳父封肃,且一度被嫌弃,最后听到《好了歌》,幡然醒悟,作了个注解,跟随道人而去。

    《好了歌》跟甄士隐的注解都在告诉我们一个理:好就是了,了就是好。这是一种释然,对人世间那些苦难遭遇的释然,然而现在,我们还有许多人还只是活在“好的了不了,了的好不了“之中,希望在完整的用心读一遍红楼梦后,也能对世事包些包容,对自己的命运、遭遇释然。

    接下来,我再来说贾雨村的故事,他和甄士隐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从前八十回来看,甄士隐似乎只出现在第一回里,而和甄士隐相对比的贾雨村几乎贯穿全书,像那个时代的最典型代表人物。

    贾雨村是一个寄居在葫芦庙的落魄书生,他是甄士隐的邻居,与甄士隐也十分交好。有一天,他在甄士隐的书房见了丫鬟娇杏(侥幸),娇杏因三次回头看他,贾雨村便认为娇杏是个巨眼英雄,有意于他,把娇杏当成了自己的知己,并且还特意为此作了一首五言律。

    这样的错觉时常会有,在电影的桥段里也经常看到,一些不经意的东西竟会带给人意想不到的人生转折。正是像这样的生活点滴交织着我们的命运。

    甄士隐听了贾雨村一联后,得知了他的抱负。只因贾雨村没有赶考的路费,甄士隐资助了他五十两银子和两套冬衣,可能现在我们对五十两银子没有概念,但是在后面的章回可以知道刘姥姥说二十两可以够一户庄稼人一年的过活,所以这样一对比不难得知这份情谊有多重,知道甄士隐为什么是神仙一流人品了。

    然而,贾雨村收了东西,却是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从这些字眼不难知道贾雨村的薄情,对待他人的恩惠,并不放在心上,我们可以猜想那个时代像贾雨村这类比比皆是。还记得故事的发生地吗?十里街,仁清巷,我想这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更让我觉得贾雨村无情的是对待这样一位为他着想的人,他竟然不辞而别。到后来,他做了官,衣锦还乡之时,他最先想到的不是甄士隐,却是那个丫鬟娇杏,并且到了第二回还娶了娇杏。

    小说家通过一个贾雨村的形象写出那个时代书生的虚伪,在他们的眼里功名利禄或许大于一切,所谓的人情世故无非是他们攀登权力富贵的一种手段,读到贾雨村这个人,你会想到在如今的社会中也一样存在。

    最后谈谈:

    第一回里出现好些个重要人物,他们为后面的故事作下重要的铺垫。从第一回里,你会看到佛学和道家的思想,它们藏于人性的故事里。细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小说家善于在每一回里进行人物命运的对比,通过对比的手法突显出各种人性。

    英莲和娇杏:

    英莲是一位小姐,但她被下人霍启弄丢,可以说是遭遇了一次重大的人生变故,如果不是这场变故,她会嫁会一个自己喜欢且门当户对的人嫁了,而后过着幸福的婚姻生活。僧说她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人,他的父母、家庭确实是因她的丢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而她本身也确实是一个运气不好的姑娘。恰恰与她相反是娇杏,一个出身不好的丫鬟,最后却成了县官的正室夫人,这两个人的命运就是一种对比。

    其实,命和运不是一个合在一起的东西,我记得曾有人把命和运比作车和路,有人开豪车却行驶在一条烂路上,豪车开到终点开烂了,有人开一般的车,但走的是条平路,结果也能一帆风顺到达终点,两种命运都谈不上好坏,它像是上天被注定了的,幸运的是不管哪种命运到达的是同一个地方,如果我们只看重最后的那个终点,命运对于我们来讲也许就不会那么的重要了。

    甄士隐和贾雨村:

    甄士隐是一个望族,而贾雨村是个落魄书生,只能寄居在庙里,甄士隐是一个热心的人,贾雨村是一个冷漠的人,梦幻的是甄士隐家庭破碎,而贾雨村有了新家庭,一个不断地在给予,一个不停地在索取,你会质疑好人怎么会没好报?小说家传递给我们的东西似乎是命运与善恶没有关联,但别忘了真正参悟人生的是甄士隐。这样一对比,小说家反而在告诉我们当你给予别人足够多时,当你参悟人生时,无论怎样的命运对于你来说已不重要,而像贾雨村他们依旧在苦海中不停挣扎,经受命运的摆布。

    第一回的情节错综复杂,空间、时间跨度都十分大,很容易读着读着就糊涂了。但是,你分清虚实后,回归到文本,通过自己的人生阅历去读,你会发现越读越透,越读越有意思,那些不太惹人注意的生活细节逐渐浮现脑海,那些困惑你的问题逐渐得到解释。

    在接下来的第二回里,我们即将认识一大批重要的人物,对贾府里的主要人物关系有了最初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在第二回可以看到小时候的宝玉和黛玉是怎么样的?

    由于文字表达有限,不能说得面面俱到,如果有跟我一样喜欢红楼梦的读者,不妨一起交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红楼梦(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jm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