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早之前就点点滴滴的知道王垠这个人,甚至还读过他批评Linux的文章,不过最近看到他又写了一篇博文《程序员的心理疾病》,于是上他的博客去看了看,然后又了解了一下他的事迹,不由得想说,这实在是一个太有趣的人了!如果总结一下我对他的评价,那就是谢耳朵+皇帝新衣中的小孩。
那么王垠有过什么事迹呢?这里简述一下,文末的延伸阅读《王垠的过去和现状》里有更详细的介绍。
- 1997-2001 四川大学毕业
- 2001-2005 清华直博,在博士毕业前一年申请退学,当时也闹出不大不小的风波
- 2005-2007 在康奈尔大学读博,但由于两年未找到导师并对学校发表不满,只得退学
- 2008-2012 在印第安纳大学读博,期间两次Google实习,然后于2012年宣布彻底告别博士学位
- 2012-如今 先后在Coverity、Voxer、Sourcegraph等公司作为软件工程师工作。
他的有趣之处在于,博士三退,加数份工作经历,几乎每到一处,他都必有牢骚!
从清华博士退学,他写出一万七千字长文《清华梦的破碎》,说清华已经是唯paper是从,没有真正的学术;去康奈尔却遭退学后,他又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包括长文《我和权威的故事》,说康奈尔搞权威崇拜,并且学生教授之间政治横行;到了印第安纳大学,他印象倒是挺好的,主要有两个导师对他帮助很大,其中一个甚至被他称为great teacher,但当他开展真正的研究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学术圈和清华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于是发文《对博士学位说永别》;在印第安纳大学期间,他去Google实习,可惜这个IT巨人也没有给他留下好印象,于是写《我和Google的故事》,说这里也大搞权威崇拜,氛围像小学,但是同伴压力很大;到Coverity后成为程序员,换了几份工作之后,好嘛,来上一篇《程序员的心理疾病》,喷遍整个程序员界。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对他没什么好印象,如果知道他还大喷在一些人心里神一般存在的权威,如大名鼎鼎的神书TAOCP(《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的作者Knuth,以及Unix的设计者、Python的创始人等,你是不是也要义愤填膺,和他对喷?
不过,如果你真的读过他这些文章,会觉得他虽然有些话说的过分,但大部分还是挺不错的。我就从他文章中得到不少共鸣,仿佛看到了曾经的我的影子。他对理想的坚持,对真正学术的追求,难道不值得人尊敬吗?读完他写的数篇文章之后,感觉血液里有些东西像要燃烧,到走廊去吹了吹风才冷静下来。
我最看重他的一点,是永远对现实不满。从他的遭遇我可以想象,无论他去哪儿,估计他都会有牢骚吧,这种牢骚来源于他由理想带来的独特的敏感,王垠的棱角像是柔软的触角,能够看到现实我们习以为常的,但他却感到不适的种种问题。比如在Google里的创始人崇拜,这其实是绝大多数公司都存在的问题,并且越大越是这样,反而是小公司要好一点。
从小老师家长们就教育我们要让自己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适应我们,于是我们逐渐磨平了棱角,失去了感知环境所存在的问题的能力。无论怎样怪异的环境,我们柔软身躯去适应,我们从众,我们不发表意见,最后我们成为长脖圈族和唇盘族,写入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关于长脖圈族和唇盘族,我就不放图片了,以免看后心理不适,有兴趣者自行搜索)
没有王垠这种人,我们一定会成为这样。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
王垠本身是个天才,如果按他说的,他应该是程序语言和操作系统层面的顶级人才,其实现在国内不就缺这样的人才吗?让他发光发热,然后容忍一些他的毛病,就像《生活大爆炸》里面的谢耳朵一样,我相信他还是能生活下去的。反而是现在这样,不停的碰壁,从行文来看也愈来愈偏激,未来堪忧。
国内的BAT们,赶紧收了他吧!~
延伸阅读:
王垠的过去和现状
http://www.kurttlin.com/post/2011-10-03/5502426
里面有更多的延伸链接,比如王垠不同时间的博客页面,这里就不再一一添加了。
网友评论
github上1300*的项目就是最好的evidence。
他现在过得快活,能挣钱养活自己,过的比很多国内的coder好的多。
另,不谈他的人品。我认为他的blog质量非常高,每一篇都是思考之后的作品。思考过他提出的问题后,不要像某些google工程师一样针对文章本身太较真,“当然他在扯淡”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