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两个老板、对这家公司是否曾经有过期许,这是我在第一小节就回答过的问题。在最初接触这个模式的时候,也确实曾惊讶于两个老板的聪明才智。即便了解到公司的模式起源于一家山东的公司,那也不曾对这个印象产生过严重动摇。平心而论,如果换做是我,给我同样的模式,我也未必一定会想到把它运用在农业上,甚至都可能不会利用起来。如果再加上老板们应对突发情况作出反应的速度,是能感受到他们的智商水平的。这是值得肯定的方面。
不过,肯定的方面也就仅止于此,仅仅是流于表面,缺乏对事物本质的正确把握。而对事物本质的认知能力是考验老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也只有对事物本质实现了基本准确的认知,才有可能做到方向明确、方寸不乱。
前文说过,趣味庄园的本质就是一个金融盘,通过杠杆加持撬动盘面。在这个盘面当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持续的大量的资金输入。没有资金的足量持续输入,这个盘面停摆是迟早的事。既然明白了这一点,就应该意识到所有的工作都应该仅仅围绕引进资金这个唯一的核心进行。
聘用讲师,就应该是一个熟悉会销、熟悉金融盘的人来担当,而不是找我这么一个小白。讲课内容也应该更突出鼓动的内容,而不是给准会员们做数学题,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只能让所有人感到晕厥。系统维护上,应该确保有一个基本稳定的盘面,只有盘面基本稳定,才能让参与的人感到信任,观望的人产生冲动。可惜,老板们放任的做法,使得良好开局毁于一旦。最重要的影响在于,老板们对整个事物的发展严重缺乏预见性,不能发现和评估整个系统所存在的严重漏洞,也就不会预先进行改造和修补。这导致公司应对突发事件时,所有的应对措施没有一个统一的大逻辑作为基础,也就使得本该起到统领和压阵作用的老板只能疲于奔命。甚至一些做法大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嫌疑。
比如说,想当然地认为会员就是为了赚钱,对系统存在的漏洞,会不闻不问。在面对会员质询的时候,不是想方设法地完善自己,而是不断强调所有的农副产品仅仅是标的物,是赚钱的载体。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接下来的问题就变成了:说好的赚钱呢?
再比如说,想当然地认为规则可以随意改变而不会被会员追究。单就原始订单分配来说吧。原始订单的配比依据,公布的方案是以入金为依据而实际操作变成了净权益为依据。区别在于,前者不管账户价值都能按照入金档配置原始订单,从而提升低价产品在整个产品配置中的比例,这个比例越高风险就越小利润空间就越大,因而对会员更有利;后者则需要考虑账户价值,降低了就会降档配置原始订单,会员想要赚更多的钱,就需要不断补充资金来提升账户价值,补充的资金越多,老板就越赚钱。这种做法显然有蓄意欺骗的嫌疑,也引起了个别会员因严重不满而登门造访。
第三个比如,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所有的做法都非常合理。不断变更激励条件,不断调整奖励算法,把原本应该简明扼要的奖励方案弄得异常复杂,对分理处和老会员的奖励一降再降,与此同时还不断提升获奖难度。这种做法不能给骨干分子以稳定可观的预期,从而严重打消了他们积极性,老板们却还砌词狡辩:“不让他们(分理处和会员)搞清总部的想法”。
所有的这些想当然,都归结为一个,那就是:想当然地认为他们自己有驾驭整个系统的能力。
如果说以上每个想当然都是仅举一例。还有更多的例子反映出他们的智商之殇。在趣味庄园还未进入正轨之时就想拓展其他的项目、前期承诺一份青麦面粉为5斤后期就改为了一斤、从不明说的每月买卖一次才可提现、甚至还想通过走私日本药品来牟利等等等等,都是例证。这一个又一个的例子构建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欺骗,这引起了我一阵又一阵强烈的不安全感。于是,我在明处告诉他们不要妄图让我背黑锅,在暗中我也开始留证据。等到在留了一些证据证明自己没有法律责任后我毅然选择辞职。
如果一句话来总结我对趣味庄园的看法,那就是:趣味庄园发展农业,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销售产品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按照正确的思路去走会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不过不幸的是,这个平台在最开始就没想过什么才是正确的思路。
如果也用一句话来总结我在趣味庄园工作的经验,那就是:没脑子地唯利是图的老板不能跟。
一句话概括自我反省的教训就是:决不能高估老板们的智商,却低估他们的贪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