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三年前,我的座右铭还是:修身、成家、出国、吃天下。过了三年,经历了一些事,心境和状态都有所改变了。最近也感受到自己的“弱”,越来越相信人生就是修行的过程这句话。
既然是修行,活在世上基本上是在处理几种的关系: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与之相对应的几种状态,正是应了《一代宗师》里面的一句话: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就是影片中宫二说的“不迷不成家”;见天地,就是心里要装得下世界;见众生,就是要把学过的东西回馈众生。这三个阶段是“一代宗师”必须达到的境界,否则你就只是“高手”,而不能成为“一代宗师”。
见自己
见到本来的自己,找到甘愿为之奋斗一生的事情。
记得有过这么一句话:遇见自己,认识自己,降伏自己。
所谓见自己,从我的角度看来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我历经人世二十七年有余也尚且未见到真正的自己。人生在世,最根本的事情是什么?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吃喝拉撒睡而已。所以这也就需要我们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找到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让自己坚强站立在大地上的东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此不论是否考虑到未来可能被智能替代,还是要立足现状并作出更长远的计划。
因此我觉得见自己可以划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做自己擅长的事,一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擅长并不一定喜欢,喜欢差不多都能达到擅长。当然所谓的喜欢也是真正的喜欢,就是那种没有任何利益的驱动你都甘愿为之付出而毫不抱怨的事情。为什么是这两种事?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会心甘情愿的为之付出不断的努力,永远坚持,因此如果真正的喜欢,他一定可以做到擅长,一个人擅长某项事,必然可以做好这件事,只要做好这件事,就可以将所擅长的事发挥到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这样你就会成为业界精英或者大师级人物,名利自然滚滚而来,生存就根本不再是问题,甚至在此境界可以终其一生无忧无虑。
前段时间我记得一篇报道说,有些人做过统计,世界上那些取得非凡成就与巨大财富的人,他们所做的都只是自己喜欢的事,而在最初的开始从来没有计较过利益的得失。坚持,只因为喜欢。人生就怕认真二字,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足矣。当任何一件事做到极致,所有的人都会为你买单。
很多人之所以见不到自己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一辈子碌碌无为,得过且过,随波逐流。我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扬名立万,万古流传,当然谁都想这样,只是做到的就那么几个人而已。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一直觉得每个人生到这个世上,原本都是一个天才,我们之所以没有成为天才,就在于我们没有找到自己。
当然有少数人是幸运的,他们的家庭环境或者人生际遇让他们在最初就找到了自己,例如魔术世家,象棋世家,风水世家等,例如遇到良师,像张良之于黄石公,袁了凡之于云谷禅师等。我们大多数人或许终生都会在自己的这个小圈子里打转,不是出生在什么世家,不会遇到什么指引自己人生的导师。但是我始终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去思考,不停的去追寻,上苍终会给我们启示,我们终究会见到真正的自己。
见天地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高山之后还有高山。即突破自己眼界的限制,
一个人,见到自己是何其幸事!当一个人见到了自己的追逐,自然甘愿为之付出毕生努力。努力,必有回报!所以当见到了自己,而你的努力又到了一定程度,自然会走进一片新天地。你会成为一个精英,会成为一个大师,或者说你走进了行业的顶尖领域,发现原来天地间竟然有一些和你有着同样信仰的人,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你们可以不断切磋,相互探讨,让自己更上一层楼,成为让所有人仰望的高山。
见众生
一份好的技艺(任何事情的修习方法、操作方法或者说成功步骤)需要传承,众生需要,你也需要。
当一个人见到了自己,也见到了天地,成长为一代宗师,必然渴盼反哺众生。一个真正的大师必然希望自己带给众人一些指引,将自己的经验拿出来与人分享,让更多的人走向他们自己,所以无论是搞讲座还是做培训、办学校或者出书、出光盘,这些都是见众生的方式。一个人最成功的并不是见自己,见天地,而是见众生。所以蒋介石终生以黄埔军校校长为荣,孔子以创办教育,培养出了孔门七十二贤而成为万世师表。试想,一个人,当所有优秀的人物都是他的学生时,这将是多么至高无上的荣耀!见众生,育众生,千古留名!
见自己,需要际遇,见天地,需要坚持,见众生,需要能力。
只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在有生之年找到最初的自己,并能见一番天地。
如若有幸,愿见众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