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一到夏天,你便会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荷塘,欣赏到“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画面,漫步在机耕路上或田埂上,你便能感觉到阵阵荷香袭来,直沁心脾。每次望着家乡的荷塘,总会想起小时候采摘荷叶把玩的情景。而今,离别家乡已多年,每次我在别处看到满塘盛开的荷,便会想起家乡的荷塘。
家乡的荷塘是一片肥沃的田野,一片连着一片,一到夏天,便随处可见成片成片的荷花竞相争艳。在小时候,尽管莲子的价格并不高,但总有一些农人会种些莲子,到了夏天也常看到一大片的荷塘。那时,常有一些孩子会偷采一两朵荷花拿回家中,用瓶子供着。当时若被荷塘的主人瞧见了,也只是一顿的责备、惋惜,但并不会上你家中找你的麻烦。那时,我更爱玩荷叶,常用荷叶当帽子,或用她来装水玩着,看着小水珠在荷叶中滚来滚去的,总觉得有无尽的乐趣。
当年在家乡时,曾在我住的宿舍楼前便有一片的荷塘。暑假还未到,那荷塘已有不少亭亭盛开的花了。每天清晨,我总爱站在楼梯口望着楼前的荷花。晨风轻拂,荷叶也轻轻地拂动,正面朝天的是一片浓绿,而背朝水的,在风中翻起,呈现阵阵泛白的浅绿色,花与骨朵儿也轻轻地摇曳,宛若仙子在这晨风中舞蹈。望着那一池舞动的荷,总让你浮想联翩,也让你感觉到有阵阵幽幽的荷香送到你的面前,总让人心旷神怡。夜幕降临,在没有星光月光时,沉浸在幽幽的荷香中也别有一翻的滋味。若是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轻纱般地笼罩着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荷塘,还传来断断续续的蛙鸣,让人不知不觉地便会想起朱自清笔下美丽而又朦胧的荷塘月色来。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莲子成熟时节,走在街上,总会看到不少人在剥着莲蓬,处理莲子中那又绿又苦的心。路边总晒着已剥去果实的莲蓬,等她干了,便又是很好的柴了。而晒干的莲心,却常常被用来泡茶,据说清凉去火。不过,在采摘莲子时,家乡的荷塘却没有古人笔下“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画意,也不会有采莲女“笑入荷花去,伴羞不出来”诗情。你所见到的只是头戴竹笠,裤管高卷,背着个背蒌或肩上悬一竹筐的农人,拨开浓碧的荷叶,立在荷塘中,看着哪个莲蓬熟了,便采下扔进筐中或蒌中。有时采莲人隐入荷叶中,只见得荷叶或花朵不停地抖动着,竹笠尖时而高出荷叶,时而隐在荷叶之中。倘若你想要一枝荷叶,采莲人定然会折上一枝递给你,或是叫你自个折去,若是想要一个莲蓬尝尝鲜,尽管现在莲子价钱高,但他也定然会送你一两个。
当然,在城里的一些公园里,或许也能欣赏到荷花,或许还有为人们观荷而准备好的亭台楼阁,但坐在其间,感觉总是不如在乡间漫步荷塘中那般惬意尽兴。家乡的荷塘,曾是农田,虽有水,却不深,你可以与那些荷亲密接触。有的在路边伸手便能触及到它们。漫步在机耕路上,你可以看到青蛙从这片荷叶跳入另一片荷叶,或从荷叶上一跃水中,溅起小小的水花。看着小水珠在荷叶上滚动几下,便倏地滑落塘中。有时还能看到一些在塘中翩跹起舞的蝴蝶,真切地感受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意。这一切,总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从古至今,喜欢荷花的人们总是不少,只觉得荷花很美,抚着她那丝绒般柔滑的花瓣儿,感觉很舒服。也许一定有不少的人会以为她很娇弱,其实,她的生命力极强。进入秋天,荷花渐渐地少了,荷叶也渐渐地变黄。深秋后,整个荷塘“荷尽已无擎雨盖”,一片的萧瑟,可李义山却还有“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兴。待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在你不注意时,曾经的荷塘不知不觉地便出现了几张小小的圆叶,那时,她只漂在水面上,一只只小小的船似的,绿绿的,还夹杂着些许红色。一些小水珠总在圆叶中打着滚,在阳光下熠熠闪烁着。历经几场春雨,荷塘的圆叶便多了,也长大了,挺着绿绿的茎,在风中轻轻的舞动着。随着天气越来越暖,荷叶渐渐长大,最后覆盖了整个荷塘,便又成了一片灿烂的风景。若是有谁第二年不想种莲子了,便把地耘开,种上水稻,但在初夏,荷又出现在稻田中,圆圆的荷叶这儿几张,那儿几张,而后便是参差不齐的花开着,在稻田中这儿张望着个粉红的笑脸,那儿探着个粉色的小脑袋。有个朋友把曾经的荷塘挖深做鱼塘,可是在夏天,却又是一塘的荷,叶子大大的,花也大大。在这片鱼塘兼荷塘中,定会有“鱼戏莲叶间”的情趣。
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不论是文人还是画家,不少人对荷总是情有独钟,或许是为她的出淤泥而不染,或许是为她的美而不娇,高雅大气,亦或许是为她的一份恬淡豁达。只要你走近荷塘,看着满塘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荷,还有那淡淡怡人的荷香,怎能不叫人喜欢她呢?
网友评论